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新能源

每經網首頁 > 新能源 > 正文

口罩成為"硬通貨" 汽車巨頭向中國車企"抄作業"

華夏時報 2020-03-27 08:54:13

Pm25_____-500672341.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只口罩可見中國制造的能量。疫情之下,中國車企轉產醫療物資的反應速度和制造能力讓國人不禁為之點贊,從造口罩、消毒液到口罩機,“大材小用”的五菱、比亞迪們結合自身優勢成為戰役中的堅強后盾。

而當疫情在全球蔓延之時,中國口罩已成“硬通貨”,各國汽車巨頭更是排隊在華“抄作業”,其中國工廠紛紛宣布轉產口罩。據阿里國際統計,海外國家對口罩等防護用品的需求量增長了13500%,100多個國家加起來每天生產2000萬只的產能,無法滿足這一龐大需求。關鍵時刻,全球再次呼吁“中國制造”。

日產口罩800萬只

“中國速度”立竿見影

從疫情爆發伊始,國內車企就發揮出了積極能動性,捐款、捐物,出人出力支援一線防疫,甚至轉產最為緊缺的醫療物資。2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對外宣布,將聯合供應商通過改建生產線的方式轉產口罩,一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不打動所有國人。2月8日,五菱自產的第一批共20萬個“五菱牌”民用口罩下線。從想法提出到第一批口罩下線,只用了3天,不僅生動詮釋了”五菱速度”,也為行業帶來極好的示范效應。此后,比亞迪、廣汽、長安汽車等紛紛表示加入口罩、消毒液生產大軍,截至3月初,國內車企所貢獻的口罩日產能已經高達800萬只,此外還有一定數量的消毒液。

3月16日,上汽通用五菱和比亞迪陸續宣布將口罩向社會公眾投放。上汽通用五菱通過全國免費申領的方式,預計發放超600萬只口罩,以緩解口罩緊缺的情況。比亞迪采取與藥店簽約的方式,向華潤萬家、國大藥房、海王星辰等六大藥房低價供應1500萬只醫用口罩,并規定每只銷價不得高于2.5元。

美國知名新能源汽車新聞網站Inside EVS專門撰文介紹了比亞迪等車企生產口罩和消毒液的“精彩故事”,并將其稱為“一個真正令人驚嘆的項目”,并感慨稱:“中國車企在醫療物資生產中以驚人的速度前進,在不到兩周時間里完成了通常需要兩個月才能完成的工作。”

車企之所以那么快造出口罩機,和其自身的產業特性有直接關系的。生產汽車本來就需要非常強大的綜合能力,從產品設計、加工到調試、組裝,都需要大量工程師的共同整合。比如比亞迪生產口罩機,比亞迪從旗下12個事業部里面一共抽調出3000名精英工程師,涵蓋了設計、研發、加工、調試工程師……,短短3天就做出了400多張設計圖紙。再加上車企本身就有沖壓機,自動化機床等設備,如果齒輪買不到,直接切割、現切、定做。據悉,比亞迪的口罩機里面1000多個零件,90%的零件自己做出來的,目前每天能夠規模化生產5至10臺口罩機。同時,在車企的長期供應鏈中,生產NVH隔音棉等高分子材料的公司就能夠解決口罩生產的關鍵原材料問題。在原料有保障的情況下,生產口罩的“硬指標”即高級別無塵環境,對于車企來說也并不困難,汽車四大車間之一的“涂裝車間”就是無塵車間。“企業具備一定的跨界實力和優勢,擁有一定的協同能力,加之平常做足了準備,具有一定的底氣,因而可以快速響應和轉產。”有評論稱。

排隊在華“抄作業”

汽車巨頭伏案中國工廠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包括歐美發達國家在內的醫療系統均產生了嚴重的物資短缺。其中,德國、英國、美國和意大利等國的政府都開始向汽車等制造業企業尋求轉產呼吸機等醫療設備。對此,路透社等外媒認為,西方國家車企與政府商議生產呼吸機,實際上是受到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廣汽集團等中國車企轉產口罩、消毒液等醫療用品的啟發。路透社在3月19日刊發的一篇報道中就提到,“英美意車企轉產醫療用品的想法始于中國,比亞迪共生產了500萬個口罩和30萬瓶消毒劑。”

看到中國車企轉產口罩、消毒液帶來迅速增長的產量,深陷疫情困境的外企和媒體感到眼饞不已。對此,Inside EVS等外媒就表示:“希望他們能擴大到支持其他國家的水平,因為世界其他地區剛剛開始與新型冠狀病毒作斗爭。”

一方面是寄希望于中國制造帶來的巨大產能,另一方面國外幾大汽車巨頭開始向中國的合資工廠發起救援。近日,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CA)就宣布,其在中國的一家工廠將被改造成為醫護人員生產口罩的工廠,并將在未來幾周內達到每月100萬個口罩的目標,這些口罩將捐贈給美國的急救人員和醫療保健提供者。

無獨有偶,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于3月21日稱,在中國工廠恢復車輛制造的同時,還將生產口罩。并表示口罩目前德國非常匱乏的物資,大眾汽車將承擔這筆費用,并將在中國生產的口罩捐獻給德國衛生部門。除此之外,大眾集團還將花費千萬歐元,從中國采購醫療設施,包括醫用防護服、醫用手套、體溫計、診斷試劑和呼吸機等疫情防控的緊需物資。

3月25日,韓國起亞汽車公司發言人稱,該公司正考慮在其中國工廠生產口罩,為防止疫情蔓延做努力。該發言人表示,中國政府鼓勵汽車制造商生產口罩,這或許能幫助起亞汽車獲得生產資質并在其江蘇鹽城工廠生產。

除了口罩,各國對呼吸機的需求也在急速上升。目前幾大車企巨頭正根據政府呼吁轉產呼吸機,福特、法拉利、FCA集團表示正在與呼吸機制造商洽淡事宜,而在英國,勞斯萊斯、捷豹路虎、豐田、本田、日產也迅速響應。美國總統特朗普也于3月22日發布推特稱,通用、福特和特斯拉三家車企已經獲得了臨時制造呼吸機保供的批準。值得一提的是,“狂人”馬斯克在中國緊急采購了千余臺呼吸機后,更是頻頻發布有關特斯拉制造呼吸機的動向。

海外車企轉產呼吸機的舉動,被外媒看成是“抄中國作業”。如果“抄作業”對疫情防控有益,那么當然無可厚非,但轉產呼吸機和轉產口罩相比,難度系數完全不能相提并論,馬斯克就認為呼吸機的交付、安裝和操作是其中最難的部分。對此,外媒中時下較為中肯的觀點可以總結為,受制于呼吸機的技術難點和供應鏈等因素,海外車企生產呼吸機很難像中國車企轉產口罩那樣事半功倍,短期內生產的產品或為“閹割版”。

其實說到底,“中國速度”和“中國制造”這份作業是不太好抄的。當然,難以復制的還有“人民需要什么,我們就造什么”的這份擔當。

責編 裴健如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