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19 00:00:50
每經記者|鄭步春
本周二,A股高位震蕩,收盤上漲,漲勢略遲滯,且成交量較大。截至收盤,上證綜指微升0.05%至2984.97點,深綜指漲1.12%至1856.56點。因再融資新規,中小創仍相對較強,中小板綜指漲1.04%,創業板綜指漲2.05%。
科技股仍較強,但熱點由前幾天的PCB板塊轉向國產軟件板塊、芯片板塊,如卓勝微、北京君正、誠邁科技、中國軟件等。科技股是個大板塊,分類極多,最近內部輪動較明顯,多數投資者很難踏準節拍,收益或比不上持有科技ETF。
藍籌權重股表現相當弱,兩市流通市值前三十名居然全部下跌,但股指卻是上漲的,顯得有些詭異。藍籌權重其實已疲弱好長一段時間,節前受疫情升級打擊,本周又受到再融資新規間接沖擊。
個人覺得再融資新規對權重藍籌打壓較為深遠,利空在一兩天內難出盡,也許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主板指數跑不過中小創。
再融資新規對權重藍籌、低市盈率品種并無直接沖擊,但這不等于說就沒有壓力,因新規會引導場內部分資金流向市盈率高的中小創品種,這將稀釋權重藍籌中的資金。
幸好外資仍相對偏好大藍籌,要不然A股投機性還會顯得更強。權重藍籌再弱上幾天會有改觀,本周六富時羅素將公布第一階段第三批次A股納入安排,A股納入富時羅素的因子比例將從15%提升至25%,將于3月20日盤后生效。按以往經驗,在指數權重提升之前,外資流入權重藍籌會有小高峰,即使指數生效后,主動型資金仍可能持續加倉。
北上資金周二較罕見地凈流出54億元,力度不小。我覺得北上資金不見得真想做空A股,其流出也許與港股跌及離岸人民幣匯率貶值相關。周二多數亞太股市重挫,日、韓股市分別跌1.40%、1.48%,港股跌1.54%。投資者對疫情的擔憂導致周二區域內股市承壓。
外部疫情沒啥利好,但我們的疫情數據向好卻是益發明顯了。我相信周三就會看到更好的數據。當出院者多于入院者時,仍在醫院的病人的“人均醫療資源”就會好轉,此后很可能會呈現“加速好轉”的特征。
如我所料不差,那么A股強勢應當還能延續,除非央行過早停止流動性注入。我們股市這波上漲原本就有較明顯的“水牛”特征,絕大多數公司業績會受損于疫情,這種情況下流動性的重要度顯然就會進一步強化。
在周二“央企支援保障疫情防控情況發布會”上,國資委官員表示,疫情的影響是暫時性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年初制定的目標不會因疫情而改變。”
持股方面,穩健的、平和的投資者仍可配置藍籌品種,但要做好“中短期內會跑不過熱門品種”的心理準備。對于能力強且風險承受能力強的投資者來說,自然可考慮布局一些中小創、科技品種,但也要避免過分追高,且考慮設置止損。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N+財經(微信號: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