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鄭眼看盤:醫藥股表現過度 建議以回避為主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10 01:06:29

 每經記者|鄭步春    

2020年春節后首周,A股受疫情沖擊,先是暴跌,隨后天天上漲。

上周,上證綜指低開8.73%,最深時跌9.79%,最終一周僅跌3.38%,報收于2875.96點。滬指雖弱,其實并沒反映多數個股表現,多數個股并沒跌多少,不少品種還有顯著漲幅,較強的是創業板或科技股。深綜指一周累計小跌1.18%,中小板綜指跌1.13%,創業板綜指漲2.02%。

由個股表現看,除一些醫藥、口罩等個股強勢外,一些“利好”并不那么直觀的品種也于稍后被敏銳的投資者陸續發掘出來,云業務相關品種或遠程服務相關品種就屬于此類。上周一,正宗的云業務新股優刻得還未受多數投資者待見,股價也跌得慘不忍睹,但周二起能看明白的人不斷增加,股價于是天天瘋漲,竟然在一周內翻番。

權重股上周表現中性或偏弱,表現明顯較弱的是權重最大的銀行股,這自然使滬指大為落后了。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對小微企業的打擊比較大,這些企業勢必需要社會各方鼎力支持,顯然少不了金融支持。

上周,外資呈現明顯凈流入格局,仍以電器、消費等品種為主,包括不少受疫情沖擊較明顯的個股,很少流向受疫情“利好”支撐的品種。外資這樣的動向充分反映其比較著眼于長遠的操作思路。以受疫情影響十分明顯的上海機場為例,外資在上周瘋狂買入。

外資似乎并不怎么在意未來幾個月或半年的損益,這若放在十幾年前是沒辦法想象的。這種操作手法對內資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但不見得會立即影響到行為。因為內資考核期太短,資金委托人(包括但并不限于“基民”)也往往看得較近,所以天然更急功近利。

如果有關方面真想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或者想避免核心資產過度流失,那么我覺得制度建設已刻不容緩。

目前正是經濟指標高發期,但個人覺得處于當前非常時期,已沒必要浪費時間看這些了,未來A股走向幾乎只與兩個因素相關,一是疫情發展;二是央行以何等力度釋放流動性。

據新華社報道,全國除湖北外其他省份每日報告的確診病例數從2月3日890例下降到2月8日509例,下降幅度達到42.8%,這表明各地聯防聯控機制以及嚴格管理等防控措施正在發揮作用。

上周五,醫藥股有所震蕩,雖然也有不少品種繼續漲停,但也有炸板的,典型的如龍頭魯抗醫藥。個人覺得后市投資者對此類個股應警惕,如果醫藥股相關“利好”長期持續,那么我相信其實并沒理由過分看好。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N+財經(微信號: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2020年春節后首周,A股受疫情沖擊,先是暴跌,隨后天天上漲。 上周,上證綜指低開8.73%,最深時跌9.79%,最終一周僅跌3.38%,報收于2875.96點。滬指雖弱,其實并沒反映多數個股表現,多數個股并沒跌多少,不少品種還有顯著漲幅,較強的是創業板或科技股。深綜指一周累計小跌1.18%,中小板綜指跌1.13%,創業板綜指漲2.02%。 由個股表現看,除一些醫藥、口罩等個股強勢外,一些“利好”并不那么直觀的品種也于稍后被敏銳的投資者陸續發掘出來,云業務相關品種或遠程服務相關品種就屬于此類。上周一,正宗的云業務新股優刻得還未受多數投資者待見,股價也跌得慘不忍睹,但周二起能看明白的人不斷增加,股價于是天天瘋漲,竟然在一周內翻番。 權重股上周表現中性或偏弱,表現明顯較弱的是權重最大的銀行股,這自然使滬指大為落后了。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對小微企業的打擊比較大,這些企業勢必需要社會各方鼎力支持,顯然少不了金融支持。 上周,外資呈現明顯凈流入格局,仍以電器、消費等品種為主,包括不少受疫情沖擊較明顯的個股,很少流向受疫情“利好”支撐的品種。外資這樣的動向充分反映其比較著眼于長遠的操作思路。以受疫情影響十分明顯的上海機場為例,外資在上周瘋狂買入。 外資似乎并不怎么在意未來幾個月或半年的損益,這若放在十幾年前是沒辦法想象的。這種操作手法對內資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但不見得會立即影響到行為。因為內資考核期太短,資金委托人(包括但并不限于“基民”)也往往看得較近,所以天然更急功近利。 如果有關方面真想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或者想避免核心資產過度流失,那么我覺得制度建設已刻不容緩。 目前正是經濟指標高發期,但個人覺得處于當前非常時期,已沒必要浪費時間看這些了,未來A股走向幾乎只與兩個因素相關,一是疫情發展;二是央行以何等力度釋放流動性。 據新華社報道,全國除湖北外其他省份每日報告的確診病例數從2月3日890例下降到2月8日509例,下降幅度達到42.8%,這表明各地聯防聯控機制以及嚴格管理等防控措施正在發揮作用。 上周五,醫藥股有所震蕩,雖然也有不少品種繼續漲停,但也有炸板的,典型的如龍頭魯抗醫藥。個人覺得后市投資者對此類個股應警惕,如果醫藥股相關“利好”長期持續,那么我相信其實并沒理由過分看好。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N+財經(微信號:njcjnews)。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