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專訪中山三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周宇麒:心理壓力大 團隊里過半人靠安眠藥入睡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07 01:23:20

 每經記者|方京玉    每經編輯|陳俊杰    

中山三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周宇麒曾參與過17年前的SARS支援治療,此次作為中山三院支援武漢醫療隊隊長,由他帶領的支援隊伍被派往距離華南海鮮市場僅有5公里的漢口醫院。周宇麒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剛到漢口醫院時,原來的醫護人員已經持續作戰好幾個星期,非常疲憊,呼吸科已經成為情況比較嚴重的病區。

“這次醫生沒敢派太年輕的過來,但護士年齡都比較小,每天面臨的是一些生離死別的事情。”周宇麒表示,“而且我們治療的病人中有一些是漢口醫院原來呼吸科和ICU的醫護人員,心理壓力肯定大,團隊里超過一半的人需要靠安眠藥入睡。”

病人所需氧氣、丙球依然短缺

近日,周宇麒結束當天的值班工作后,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約40分鐘的電話專訪,此時距離廣東馳援武漢醫療隊進駐漢口醫院已經超過一周。電話另一端的周宇麒聲音沙啞,由于長時間穿著防護服工作容易引起上火,現在支援隊伍里不少醫護人員每天靠沖服清熱茶舒緩。

“最開始我們是和海軍(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一起接管漢口醫院的,但現在火神山醫院開了后他們就開拔過去了,漢口醫院原來的醫護人員在協助我們熟悉流程后現在去接管新開的病區。現在我所在的病區全部是廣東醫療隊負責,我們把醫生分為8組值班,分成上午、下午、上夜、下夜四個時段,每次值班6小時。護士每次值班4小時,因為防護服確實不能穿太久,護士經常接觸病人跑來跑去的,他們的值班周期就會短一些。我們病區現在有79個病人,包括危重16個、重癥48個,其余是輕癥,病人是滿了的。”周宇麒告訴記者。

從2019年12月開始就有被感染患者陸續入院,今年1月2日漢口醫院正式成立隔離病區,專門收治當時有過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的病人,而在當時新冠肺炎還被稱作“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1月7日,經全基因組定序最終認定了“新型冠狀病毒”。

1月25日,因新冠肺炎超負荷運作數周的漢口醫院醫護人員迎來了支援武漢的醫療隊。周宇麒回憶:“一來這里就發現當地的醫生已經非常疲憊了,呼吸科的情況比較嚴重。而且醫院的條件比較簡陋,患者的隔離、醫生的防交叉感染有一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原來讓醫護人員穿脫防護服的緩沖區很窄,還沒有燈。我們剛開始的前期工作就對這些進行整改,改進醫護人員的防護工作,想辦法擴大緩沖區,把燈裝上,再把隔板做得更好一些等,院方也非常配合。”

周宇麒告訴記者,在臨床治療中發現患者缺氧比較明顯,漢口醫院因為先天條件所限,中心供氧流量沒辦法增大,所以就找了十升左右容量的氧氣瓶給患者供氧,驅動呼吸機、高流量濕化等,后來又在后方征調了制氧機。

此外,他表示,在治療中用來給病人提高免疫力的丙球供應捉襟見肘,醫院已經開不出來了,只能靠患者自己去買。目前的情況是大部分患者可以買到,但是有一些還是買不到,只能說暫時對治療的影響不會太大。

物資為什么還是短缺

“你也了解到協和那邊的情況,都要用垃圾袋當鞋套,這個我們也快了。”在被問到醫護人員防護物資問題時,周宇麒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笑稱,“醫院醫護人員防護用品消耗很大,因為不僅僅是醫療的消耗,還有其他人員的消耗,一些物資只能按天發。現在只能基本保障醫護人員在隔離區內有防護服、護目鏡、N95。”

“SASR的時候防護措施是很簡陋的,醫護人員可以說是‘土法上馬’,但那是17年前的事。17年前SASR時醫護人員是怎么做的?所有東西都不是一次性的,都是反復消毒使用的,口罩是紗布,防護服也是一般的布制手術隔離衣,多穿幾層,鞋套也是布的。為什么當時用紗布口罩?因為用不起N95,17年前我們還不是那么有錢,N95太貴就只能反復消毒紗布口罩使用。那時候我們土法上馬,還不是照樣扛過來了。現在我們有保障了,既然條件更好一些,就盡量還是給醫護人員更好一點的保障。”周宇麒表示。

作為武漢市最早專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漢口醫院與金銀潭醫院、武漢肺科醫院共同經歷了最早的患者收治工作。據了解,作為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第一梯隊,漢口醫院等院方醫護人員在新型病毒類型尚未確定、傳染性未知的情況下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進行最早期的救治工作,進行了數周的高強度運轉。而等到周宇麒等醫護人員作為第二梯隊趕赴漢口醫院時,等待他們的是140多名病毒感染者以及疲憊的醫護人員,而且原有醫護人員中已經有人被感染。

周宇麒告訴記者,他們親眼見到了漢口醫院本身的ICU醫生、護士在救治過程中被感染,現在廣東醫療隊救治的患者中就有原第一梯隊的醫護人員。“現在我們的團隊里還沒有出現被感染的情況,但是也有些擔心,因為病毒最長的潛伏期是14天,隨著時間的推移到后面怎么樣也就不好說了。但是我們作為醫護人員,職業操守不允許我們有退卻的想法,只能往前沖。”

“現在我們每個醫生上班的時候要面對20個患者,醫護人員體力消耗蠻大的,我們盡量保證大家休息。最主要的是精神壓力大,護士團隊比較年輕,年齡最小的剛畢業只有22歲。因為每天面對的都是重癥或者生離死別的事情,對于防護上也有一些擔心,一半以上隊員都需要服用安眠藥,我作為領隊也會想辦法幫大家舒緩壓力,堅守每一天。”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