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1-13 23:15:26
每經特約評論員 譚浩俊
2020年全球財富管理論壇首季峰會日前在北京舉辦,財政部、央行、銀保監會等監管部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我國三支柱養老保險體制改革,養老金管理機構對于權益類等高收益資產比重有望提升。
眾所周知,養老金是近年來議論較多的話題,也是備受關注的問題之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養老金的收支矛盾日益突出、支出壓力越來越大,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收不抵支的現象。
應當說,為了增加養老金的的收入來源,更好地滿足養老金支出需要。近年來,通過擴面征收、提高征收效率、擴大養老金征收的覆蓋面等,已經使養老金從收入角度得到了較好保障。尤其是國有資本劃轉養老金工作,取得了比較大的突破,各地都出臺了一系列的劃轉措施,對確保養老金收入可靠穩定打下了堅實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養老金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除了擴面征繳、國有資本劃轉等手段外,如何增加養老金投資收益、確保養老金保值增值,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畢竟,養老金的規模非常大,如果投資回報高,就能有效地增加養老金收入,彌補養老金不足,減少養老金缺口。至少,可以確保養老不會貶值。
我國在如何保證養老金保值增值方面,一直是比較薄弱的。直到近年來,養老金的投資功能才逐步發揮作用,保值增值工作有了一定改善。即便如此,從養老金投資的角度來看,仍然是明顯不足的,是沒有很好地發揮保值增值功能的,養老金的投資收益仍然處于較低水平。因此,如何更好地發揮養老金的投資功能,提高養老金的投資效益,非常重要。
毫無疑問,這次監管部門的表態,對養老金投資,確實是一個積極信號,是養老金投資在政策層面將得到一定程度放寬、一定程度支持的信號。如果三部門能夠在政策上給予養老金投資更多的寬松和便利,能夠把投資的大門開得更大一點,把投資的領域放得更寬一點,把投資的門檻放得更低一點,對于提高養老金投資的效益,是會產生積極影響的。
按照央行的說法,對養老金投資,“應堅持長期投資原則,容忍適當的風險敞口,進一步提高養老金投資的多樣化程度,增加配置權益性資產和另類資產。”也就是說,以往那種動輒用風險來限制養老金投資、制約養老金擴大投資的做法,將有可能得到一定改變。風險依然要控,但決不會再把風險作為制約養老金投資的借口,而是會依據實際情況,適度增強養老金的風險容忍度,給養老金投資更多選擇,更好地提高養老金投資的收益。
從總體上講,在養老金收支矛盾日益凸顯的情況下,如何在政策上給予養老金投資更多賦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足夠的政策賦能,不具有一定的風險容忍度,養老金投資是很難獲得較高收益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