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30 09:54:12
華聯控股(000036,SZ)近期公告稱,控股股東華聯集團的相關承諾擬進行變更。按照新的承諾,華聯集團向公司注入“星光大道”項目的盈利標準將大幅提升;同時,在是否接納、如何接納標的資產上,上市公司將獲得更多的選擇。一些投資者認為,在“星光大道”項目盈利尚不穩定的情況下,新方案或許能維護上市公司以及中小股東的權益。
據華聯控股公告,華聯集團向公司承諾,其及其控股子公司不再獲取新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同時,在“星光大道”項目實現凈利潤(不含房產銷售)達到或超過1億元后的一年內,在符合監管政策的前提下,擬啟動通過定向增發、現金收購等方式把項目注入上市公司。
或者,在不滿足上述承諾條件的情況下,華聯集團可以將其在“星光大道”項目中的全部股權或控制權轉讓給無關聯第三方。在股權處置時,上市公司享有同等條件下的優先購買權。
資料顯示,“星光大道”項目由浙江華聯杭州灣創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聯杭州灣”)負責開發建設、運營。華聯杭州灣由華聯集團實際控制。華聯杭州灣于2004年通過競拍取得杭州濱江區商業、辦公用地合計5.29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7.7萬平方米。地塊按規劃建設成為全長1.3公里的跨街連廊商業綜合體、步行街,項目冠名“星光大道”。項目分兩期進行開發,一、二期項目已相繼投入商業運營。
2015年7月,華聯集團公開承諾:自“星光大道”項目二期工程建設竣工、開業后的兩年內,把項目注入華聯控股。但由于項目二期相關房產因種種原因未能在2017年底前申辦并取得房產證書。鑒于此,華聯集團根據現實情況及上市公司規范化治理要求,對承諾事項進行了重新規范。彼時,華聯集團承諾,自項目二期房產取得房產證并實現盈利后的一年內注入上市公司。
按照當前的情況來看,“星光大道”項目注入的前提條件似乎已經達成。華聯杭州灣今年前10月實現凈利潤約1771萬元(剔除房產銷售)。既然如此,華聯控股及華聯集團緣何不此時啟動注入?
對此,華聯控股表示,在同券商、律所等專業機構就項目注入事宜進行多次交流與討論后,各方均認為目前實施重組缺乏可行性。上市公司指出,商業房產市場存在價值大、盈利能力低的客觀情況,行業前景存在不確定性。同時,華聯杭州灣估值后凈資產28.90億元,而華聯集團直接或間接持有其80%股權,且盈利水平較低,若發行股份收購,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將被大幅攤薄;若現金收購,上市公司的凈資產、資產負債率將大幅提升,現金流將大幅減少。
財報顯示,華聯杭州灣的賬面凈資產只有4.02億元,資產負債率達77.95%。且該公司目前每年需承擔大筆的財務費用和折舊費用。
對于暫時擱置“星光大道”項目的注入,華聯控股有其底氣所在。華聯控股是一家有30多年歷史的企業,上市已25年。公司于2010年進行了業務轉型,主業變更為了房地產。
近年來,華聯控股業績表現穩定,年度凈利潤在10億左右。而華聯杭州灣2016年~2017年經營虧損,2018年、2019年前10月有小額盈利。以該公司目前的盈利能力,對上市公司的助力十分有限。
公開資料顯示,華聯控股的房地產項目主要集中在杭州和深圳兩地。公司位于杭州的“UDC·時代廣場”城市綜合體項目、深圳南山“華聯城市中心”城市更新項目等處于在售、在建狀態。其中尤以“華聯城市中心”引人矚目,該項目位于大灣區核心引擎區域,依托區位及生態資源優勢,以國際化建造標準、城市超體規模構建區域地標封面。項目曾獲得“2019中國年度影響力綜合體”、“2019年年度地標物業大獎”等榮譽。
“華聯城市中心”與傳統意義上的產業園區不同,其產業方向定位為知識產業園,形成“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知識服務”的智慧產業園;項目定位為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新一代智慧園區。“華聯城市中心”寄托了華聯控股產業創新的夢想。對于該項目,公司特別以“新經濟+傳統主業地產”的模式進行打造。
據華聯控股2019年半年報披露,“華聯城市中心”分南、北區工程進行開發建設。截至上半年末,北區工程土建工程已完成,在進行幕墻裝飾、園林綠化等工程施工及營銷推介等工作;南區工程計劃在9月實現地下室封頂。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