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暴力傷醫零容忍!這些國家對付“醫鬧”有狠招,“戰斗民族”為醫生配備了這個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29 20:40:10

 每經編輯|孫志成    

12月24日,北京民航總醫院醫生楊文在診療過程中遭患者家屬割頸身亡,該事件引發輿論極大關注。在對暴力表示憤慨的同時,大家紛紛加入如何防范暴力傷醫事件的探討。事實上,暴力傷醫事件是一個全球性的痛點,對此,各國采取了不同的應對措施。

美國:醫院配備武裝警衛、國會立法預防

在美國,暴力傷醫事件正在呈愈演愈烈之勢。

2018年11月19日,美國芝加哥慈愛醫院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槍殺案,38歲的女急診醫生Tamara O'Neal被前男友Juan Lopez殺害,其隨后也開槍自殺身亡。

被槍擊身亡的Tamara O'Neal醫生(圖片來源:美聯社報道截圖)

2017年6月30日,一名醫生回到因性騷擾辭退自己的紐約布朗士黎巴嫩醫療中心,用突擊步槍向醫院內掃射,殺死了華裔女醫師譚倩怡,致6名醫護人員受傷,隨后自殺。

2016年7月17日:一名持槍男子進入佛羅里達州帕里什醫療中心,無目的掃射中,殺死了一名92歲的病人和一名醫院工作人員。

2015年1月20日,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心外科主任醫師Michael J. Davidson被一名男子槍擊致死,該男子后自殺身亡。兇手的母親生前曾經是Davidson醫生的患者。

Michael J. Davidson醫生(圖片來源:波士頓環球報報道截圖)

2013年12月17日,內華達州一家醫院,一名男子投訴醫生為他做的輸精管切除術技術不佳,射傷另一名醫生,并致另外兩人重傷后自殺身亡。

2010年4月19日,一名男子堅信他的外科醫生在幾年前的闌尾切除術中,向他體內“植入了一個計算機芯片”,以監視他的行動,在田納西州一家醫院開槍,殺死一名醫院工作人員。

2008年11月27日,一名醫院前工作人員在被解雇后第二天,回到阿拉斯加中央半島醫院,將他的前任領導射殺,另一人受傷,槍手隨后被警方擊斃。

2002年5月16日,德克薩斯州一家醫院的一名護士,在午餐后返回醫院途中被槍殺,另一名同行護士受重傷。

從總體上說,美國病人對醫護人員的暴力傷害事件呈上升勢頭。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字,2013年在工作場所因遭受攻擊導致的26000起重傷事件中,醫療保健及社會服務領域的占了近75%。而另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4年發布的一份報告,2012年至2014年護士和護士助理遭受的暴力傷害事件幾乎翻倍,而同期醫生和其他醫療專業人士受暴力傷害也有小幅增加。

據美國曼哈頓研究院《城市雜志》(city journal)的網站報道,美國急診室的暴力事件呈上升趨勢,美國急診醫師協會(Americ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s)在2018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47%的急診醫師受訪者表示曾遭受過身體攻擊。超過60%的人表示,在過去一年里遭遇過襲擊。大多數的攻擊來自病人和病人家屬。

那么,美國是如何處理醫鬧的呢?

作為響應,美國衛生保健系統已經制定了安全措施以加強醫院的安保。醫院必須配備金屬探測器和武裝警衛,人們進入醫院前需要先通過安檢。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對擔架上的病人也要使用金屬探測器。

紐約市衛生和醫院警察局徽章(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目前,美國很多醫療機構將設立安保警察、增設安檢設備和配備應急呼叫按鈕作為標準配置。

此外,美國通過專門立法來預防醫院暴力。

《醫學與哲學》雜志2018年11月發表的文章《國外暴力傷醫現象及防控對策研究》中提到,截至2016年,美國已有約38個州政府通過專門立法以保障醫護人員的正當權利。一方面,通過處罰施暴者以達到緩解暴力傷醫的目的。紐約州規定暴力襲擊值班醫務人員是重罪。

醫院警衛正在對來就診的人做安檢(圖片來源:洛杉磯時報)

另一方面,立法加強醫院管理,提升醫院應對暴力傷醫事件的能力。根據美國《勞工關系法》和《職業安全與衛生法》,所有雇主有責任保障雇員的安全和健康,要求醫院制定應對措施以防范暴力傷醫事件的發生,否則將受到行政處罰。

201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針對醫療保健和社會服務的工作場所暴力預防法》,要求醫院制定預防暴力的計劃。在馬薩諸塞州,州參議院法案被稱為“ Elise法則”的法律要求醫院減輕安全風險。在華盛頓,埃弗里特市議會通過了一項法律,將干擾醫療設施功能的行為定為輕罪。

英國:暴力傷醫者刑期加倍

缺醫少護一直是英國社會面臨的棘手難題,而隨著“脫歐”的推進,歐盟國家注冊來英國從事醫護工作的人數驟減,繼而導致民眾就醫難。在這一背景下,醫患關系愈發緊張。

據《衛報》報道,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2018年10月發布數據,1/7的英國醫護人員在2017年曾遭遇工作場所的暴力事件,這個數值創下5年來新高。一年時間里,平均每天有200起不同程度的暴力傷醫事件在英國發生。

一名醫院急診的醫生說,“差不多所有英國醫院里的員工”都有過被襲擊的經歷、或者會感覺上班是個“有風險的”工作。

英國皇家護士學會的薩雷說,這組數字“令人發指”。她說:“醫鬧的手段可謂是層出不窮:有拿拳頭打臉的、有掐脖子的、有打斷醫護人員手臂大腿的、還有拿椅子砸人的。”她說:“這不光是身體受傷,醫護人員的心理上也受到巨大傷害。這種心理陰影會持續很長時間,揮之不去。”

暴力傷醫事態加劇,醫生受夠了。圖片來源:NPR網站報道截圖

布里頓·喬治醫生說:“2008 年我剛到醫院工作的時候還是個學生,但當時從來沒人說過醫鬧的事兒。我當時在急診實習,但壓根兒就沒人說過這個話題。”她說:“現在醫鬧的事兒在醫院員工休息室里成了流行的老段子了。時不時就會聽到‘你今天這是怎么了?’、‘我被病人給打了’,說來說去都是這樣的事。”

英國政府意識到了這個問題。2019年10月份,政府引入國民健康保險制度減少暴力策略(NHS violence reduction strategy)。該策略要求醫療機構加強員工在處理暴力事件時的預警訓練。同時,要求加大宣傳、及時更新與警察和皇家檢察署(CPS)的協議,提高醫療暴力事件的曝光度。另外,對醫療服務人員施暴的最高刑罰也從6個月增加到一年。

2018年英國明確指出,對于那些攻擊醫護人員的人,監禁刑期將增加一倍。在此之前,英國在法律上對暴力傷醫者就已經做出了較為詳細的規定。2009年修正的《刑事司法與移民法》中增設了國民健康服務機構內滋擾行為罪,法律規定,任何個人在醫療場所實施暴力傷醫行為都將導致1000英鎊以上的罰金和相比普通暴力行為更長時間的自由刑,醫務人員有權驅趕鬧事人員。

德國:聘用私人安保、設立“醫療事故調解處”

2016年7月,德國柏林一家醫院響起槍聲,一名72歲的患者開槍擊中其主治醫生后飲彈自盡,這名醫生不幸身亡。

據柏林警察局披露的案情,行兇患者是72歲的德國籍人士。受害醫生時年55歲,供職于柏林最大的醫療機構柏林大學附屬夏里特醫院(Charite)本杰明·富蘭克林院區,為該嫌犯的主治大夫。據德媒報道,這名醫生是口腔正畸科大夫,膝下有兩名子女。

這起案件引發德國對醫患關系的進一步關注。

《泰晤士報》網站報道截圖

《泰晤士報》報道,德國多家醫院稱,它們每年處理超過200起暴力事件。為保護醫護人員安全,院方不惜聘用私人安保,加強暴力預防和應急措施。

據《歐洲時報》報道,德國紐倫堡醫院是歐洲最大的醫院之一,該醫院每月大約發生30至40起醫患糾紛,其中大多為言語攻擊,有時也升級為肢體沖突。醫院每年在防范暴力傷醫事件上的開銷達到50萬歐元。

德國弗萊堡大學附屬醫院急診室主任Hans-J?rg Busch表示,一些病人錯誤預估治療的緊迫性,因此對于長時間的接診等待表示不滿。這些錯誤的預估一部分來源于網絡,人們在網上搜索相關病癥時往往會發現,即使是一個微小病癥也會有“威脅生命”的診斷。

此外,暴力傷醫事件還來源于醫療事故。德國針對醫療事故糾紛專門設立了獨立機構“醫療事故調解處”。調解處的工作人員由法律界人士和醫生組成,在接到病人關于醫療事故的陳述報告后,會迅速組成一個專家小組進行調查和鑒定,避免當事人打官司的繁復手續和昂貴費用。

澳大利亞:暴力傷醫最高可判20年,不可保釋

2014年2月18日,亞裔腦外科專家Michael Wong才剛剛到墨爾本的富士貴區醫院上班,正當他穿過大廳時,一名精神錯亂的男子就沖向他,并向他刺了14刀。但幸運的是,他活了下來,并且在接受了將近一年的治療之后又回到工作崗位。

Michael Wong的傷疤(圖片來源: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截圖)

2016年澳大利亞一名男子在護士對其進行護理時,朝護士臉部打了一拳,隨后被判入獄服刑6個月。2017年在墨爾本皇家醫院(Royal Melbourne Hospital),2名女護士被一名60歲的患者持刀挾持,隨后這名患者被指控非法監禁、蓄意傷害他人以及惡性襲擊等罪名。

2017年6月,在墨爾本Boxhill醫院門口,Patrick Pritzwald-Stegmann醫生因為勸阻一名年輕人不要在醫院門口抽煙而遭到對方暴打,不幸身亡。

左為Patrick Pritzwald-Stegmann醫生,右為兇手(圖片來源:《每日郵報》報道截圖)

監控錄像顯示,Pritzwald-Stegmann向后摔倒,頭重重地撞在地上,打破了瓷磚,場面令人震驚。

2011年,澳大利亞通過了兩項旨在加強醫院安全保障工作,確保醫護人員人身安全的決議。2017年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政府升級法規:沖撞、試圖傷害警察、醫護人員及其他急救服務工作人員,將面臨強制性最少2年刑期,最高20年的刑期;任何讓警察及醫護人員置于危險之中的行為,最高可判10年。而且所有因此被拘留的人都不可被保釋。

俄羅斯:衛生部為醫生配備電擊器

據央視新聞駐俄羅斯記者朱靜介紹,根據警方統計,僅在莫斯科,每年就記錄有200起對醫療機構員工襲擊的事件。

為了保護醫師,莫斯科衛生部于2016成立了維護醫療衛生工作者權利專門機構。

俄聯邦今年夏天通過了對《俄羅斯聯邦刑事訴訟法》第151條“保護患者和醫務人員的生命和健康”的修訂。做出此決定的原因是試圖干擾救護車通過的案件越來越多。

國家杜馬衛生保健委員會主席德米特里·莫羅佐夫認為該條例的修訂具有標志性,因為“第一次出現了妨礙提供醫療服務的措辭”。

德米特里·莫羅佐夫認為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應當遵循已通過的法律。“整個社會都應當有清晰的立場:不允許對醫生動手!”

在克麥羅沃州,衛生部已經為醫生配備了電擊器。他們不需要許可證即可佩戴。電擊器有助于醫生在遭遇襲擊時自衛。

每年,僅在葉卡捷琳堡,就記錄了數十起侵害醫生的案件。

“很遺憾,您不能向每位醫生派遣一名執法人員。按標準打電話報警后7分鐘內要出警,但實際上執法人員要花一個半小時才能到達。”因此,武器專家維亞切斯拉夫·瓦涅耶夫(VyacheslavVaneev)認為,醫生應當配備必要的自衛武器。“醫生第一時間的行動,當然包括保護自己的生命、健康、乃至尊嚴。”

中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出臺

據央視新聞報道,12月28日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獲得表決通過,將從2020年6月1日起施行。該法中寫入了多個“防醫鬧”條款,包括國家采取措施,保障醫療衛生人員執業環境等。

針對“醫鬧”事件屢禁不止,該法作出明確規定:醫療衛生人員的人身安全、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威脅、危害醫療衛生人員人身安全,侵犯醫療衛生人員人格尊嚴。

違反本法規定,擾亂醫療衛生機構執業場所秩序,威脅、危害醫療衛生人員人身安全,侵犯醫療衛生人員人格尊嚴,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醫務人員為人們提供醫療服務,是人們健康的衛士,對醫務人員的侵害,無論從道德上還是從法律上,都應當予以嚴厲譴責和制裁。

人民銳評 | 對暴力傷醫“零容忍”,還白衣天使應有尊嚴

12月27日,檢察機關以涉嫌故意殺人罪批準逮捕孫文斌。此前,北京民航總醫院急診科楊文副主任醫師在正常診療中,遭到患者家屬孫文斌惡性傷害,不幸去世。孫文斌被批捕,等待他的是法律審判。楊文醫生遭遇不幸,已引發無數人的悲痛。

醫生被傷害,并非孤例,一起又一起的悲劇告訴世人,必須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維護醫務人員的執業安全。原因再簡單不過:守護醫生的生命權就是守護患者的生命權,守護一方安寧的診療臺就是守護患者的健康權。

著名肝膽外科專家吳孟超說:“我是一個醫生,我想背著每一個病人過河。”“背著病人過河”,正是廣大醫生共同守望的價值坐標,醫生應該受到尊重,而不是被侮辱,更不能缺乏安全保障。

怎樣才能為醫務人員營造安全穩定的執業環境?如何才能確保醫務人員的人格尊嚴和生命安全不受侵犯?

28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的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明確規定: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威脅、危害醫療衛生人員人身安全,侵犯醫療衛生人員人格尊嚴。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則需要全社會從行動上真正尊重醫務人員,多關心和理解醫生。

正如國家衛健委在回應中所強調的,“這個事件不是所謂的醫療糾紛問題,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刑事犯罪”。用暴力威脅醫務人員安全,用傷害實現個人訴求,這種極端做法,是任何社會都不能容忍的。

當下,各種各樣的醫患糾紛問題確實值得關注,也需要投入各種力量盡快解決。但是,對“醫患糾紛”與“刑事犯罪”必須有充分的厘清,在全社會形成對暴力傷醫事件零容忍的共識,守護法治與文明的底線。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環球時報、人民日報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醫鬧 暴力傷醫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