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27 20:04:12
無論是2016年掛牌新三板的公開轉讓說明書,還是此次闖關IPO的招股書,林華醫療都提示了一個風險:單類產品依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為擴展產品品類,林華醫療2016年掛牌新三板后進行了數次收購。
每經記者|張明雙 每經編輯|魏官紅
圖片來源:攝圖網
12月20日,新三板公司蘇州林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林華醫療)披露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以下簡稱招股書),擬闖關IPO。林華醫療主要產品包括Ⅲ類醫療耗材靜脈留置針系列、輸液港,以及醫用敷料、注射器等其他產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為擴展產品品類,林華醫療2016年掛牌新三板后進行了數次收購,不過也出現了些許波折。招股書中披露的一則已完結的仲裁事項顯示,公司實際控制人吳林元與全資子公司北京悅通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悅通)前股東趙曉云存在對賭協議糾紛。
雖然雙方已經達成和解,但對賭協議涉及的協助北京悅通取得外周靜脈導管產品(PICC)注冊證事項還未完成,產品進度顯示正在開發中,能否取得注冊證仍是未知數。
無論是2016年掛牌新三板的公開轉讓說明書,還是此次闖關IPO的招股書,林華醫療都提示了一個風險:單類產品依賴。多年以來,公司留置針類產品營業收入比重均在85%左右。
因此,林華醫療通過外延并購逐步擴展產品品類,包括輸液港、醫用敷料等。2016年7月,林華醫療以1500萬元的價格收購北京兆仕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現已更名為北京悅通)100%股權,開始從事輸液港業務。“該產品是公司著力打造的未來新的業務增長點。”
雖然北京悅通2016年合并報表后虧損171萬元,但林華醫療仍對其較為重視,2016年12月增資1000萬元,使其注冊資本達到1200萬元。
按照仲裁事項內容,林華醫療還期望通過北京悅通進行PICC產品的研發。2016年收購北京悅通的同時,林華醫療實控人吳林元與北京悅通前股東趙曉云簽訂了股權轉讓之補充協議,這是關于趙曉云幫助北京悅通取得PICC產品注冊證的對賭性協議,主要約定了趙曉云包括爭取在2017年6月30日前取得PICC產品注冊證等16項義務。
值得注意的是,吳林元為上述事項提出的激勵金額遠超林華醫療對北京悅通的投資額。如完成該等義務,吳林元將向趙曉云支付4000萬元,并于8月預付了400萬元。
可對賭協議僅維持4個月就出現了波折。2016年12月28日,趙曉云以年事已高、身體不適為由提出辭去北京悅通總經理職務,北京悅通隨后通過了解聘趙曉云總經理職務的執行董事決定。
吳林元認為,趙曉云辭職違反了補充協議最核心的約定,導致北京悅通生產、研發、PICC取證等多項工作嚴重受阻,無法按照既定目標推進。2017年8月,吳林元向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要求確認趙曉云返還400萬元,且無需支付對賭協議約定的全部款項。
針對吳林元的仲裁申請,2017年8月,趙曉云提出《仲裁反申請》,要求吳林元按約支付4000萬元。
經調解,雙方于2018年6月達成《和解協議書》,其中約定:考慮到趙曉云完成了PICC產品的研發工作,并為PICC產品注冊證取證做出了大量前期工作,吳林元已支付的400萬元無需返還,吳林元需向趙曉云支付1266.67萬元(稅前)。
林華醫療認為,由于對賭協議實際受益主體為林華醫療,吳林元于2016年及2018年分別支付的400萬元、1266.67萬元實質為公司承擔相關費用,形成對公司的捐贈行為。
《和解協議書》顯示,PICC產品已完成研發,產品注冊證取證也進行了大量前期工作,那么是否已經取得了注冊證?
招股書顯示,截至招股書簽署之日,北京悅通僅持有一項醫療器械注冊證,即ZS2系列植入式給藥裝置。根據招股書釋義,這一產品為輸液港。
也就是說,目前PICC產品仍未取得注冊證。按照林華醫療風險提示,我國對醫療器械實行嚴格的準入門檻,醫療器械產品投產之前必須取得相關監管部門頒發的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許可證。如果不能獲得或逾期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證,將會影響公司新產品的推出。
林華醫療正在研發的主要項目列表顯示,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PICC)(PU管)、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PICC)(硅膠管)的進展均為“產品開發中”,而不是“待注冊資料申報(資料編制中)”。
PICC產品注冊證“難產”的原因是什么?已研發PICC產品卻無法投產,對北京悅通的經營影響有多大?對于這些問題,12月2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林華醫療,但公司總機表示不方便透露董秘分機號,隨后記者向公司董秘馬振興發送了采訪郵件,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拓展閱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