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紐約:SoHo效應與商業新生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16 23:27:59

 每經記者|楊棄非 發自紐約    每經編輯|劉艷美    

說到紐約購物,如果你還是以“第五大道”開頭,可能會被立馬貼上游客標簽;比較糟糕的情況是,你大概率會換來那些在紐約新生的街頭“潮人”的一記白眼。

“紐約到底有什么好買的?”這是不少人在第五大道上遭遇的“靈魂拷問”。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紐約時報》撰稿人Bernadine Morris曾對紐約時裝商業進行過一次盤點。第五大道不在考慮范圍之內,取而代之的則是那些隱藏在城市中的街巷。從第五大道東側,麥迪遜大街已經分散了曼哈頓上東區名媛的注意力;而更南邊的SoHo區,大量買手店和新一代服飾店,則成為再定義紐約商業的新空間。

今年9月,隸屬于法國SMCP集團的輕奢品牌Sandro在SoHo區開設全美首個旗艦店。這標注了一個新的時代——此前,第五大道一直是希望證明自身影響力的時裝品牌的不二之選。盡管曾在百貨商場短暫地設立過旗艦店,但Sandro最終選擇了突破常規——而在此前,匡威、J.Crew等品牌已率先探路于此。

SoHo區的故事已被不斷講述。19世紀,鑄鐵建筑率先重塑了這個區域的整體形態,大量工廠成為主角。而后,工廠南遷,空置的Loft被充滿藝術氣息的波西米亞人打造成藝術空間和展覽中心。橫貫SoHo區的百老匯大街陸續被新的劇院占據。區域的藝術特質也成為后來時尚買手紛至沓來的原因。這一現象也被總結為“SoHo效應”。

如今,SoHo區已經儼然成為與第五大道和麥迪遜大街分庭抗禮的城市時尚地標。即便在工作日,穿著另類的紐約潮人仍在這里為一件稱心的時尚單品而走街串巷,那些隱匿在工業建筑中、名牌毫不起眼的買手店,隨時等待著被人發掘。成功者如Opening Ceremony與Steven Alan,從時尚買手起家,不僅已經變身一個具有標志性的服裝品牌,店面也從SoHo區不斷延伸,深入紐約更多地區。

一種自主更新、不斷換血的模式也在SoHo形成。在這里,已成名的品牌可能凋零、小品牌可能有朝一日成長壯大。J.Crew已經在幾年前撤店,原有店面則立即被新品牌替代。新業態也在這里找到一席之地——離地鐵站不遠,MOMA設計品店面陳列著大量博物館文創產品;Amazon也參與其中,其線下提貨店正在為圣誕節活動進行籌備工作。

南加州大學副教授、英國布魯金斯學會城市政策研究學家Jenny Schuetz指出,SoHo區成功的城市更新經驗,源于這里率先形成的創意社群。正是由于紐約大量存在的亞文化群體,他們在表達自我的同時成為紐約發展的原動力,并成為紐約商業多點開花、并不斷形成新集群的源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