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A股公開增發順利完成 拓斯達做對了什么?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16 23:21:13

001-001.thumb_head

從2014年滄州大化公開增發遭遇冷場后,A股就難覓公開增發的身影。

在公開增發沉寂五年之后,拓斯達率先打破了這種僵局。2018年10月,拓斯達公布了公開增發股份預案,隨后紫金礦業、博天環境、嘉澳環保等多家企業也相繼披露了公開增發股票預案。在今年5月份公開增發股份申請正式獲得證監會核準后,11月10日晚間,拓斯達公告披露了創業板公開增發招股意向書,宣告發行工作正式啟動。

據了解,拓斯達此次募集的資金是用于江蘇拓斯達機器人有限公司機器人及自動化智能裝備等項目。當前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不斷上漲,據相關機構預測,從2019年到2021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達到21%。在這樣的背景下,據公司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全衡介紹,該項目預計年銷售收入將達23.7億元,凈利潤3億元,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預計為6.9年。

為公開增發“破冰”

雖然這次只是上市公司一次常規的融資,但是從近幾年公開增發遇冷的情況來看,拓斯達公開增發的順利完成還是具備一定的意義,這讓原本無人問津的公開增發重新煥發生機。

眾所周知,上市公司進行再融資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定向增發、公開增發、配股、公司債、可轉債、優先股、ABS等,其中定向增發是近幾年的熱門,而公開增發自2014年滄州大化以后、拓斯達以前,這中間近五年的時間里,再無上市公司選擇這種融資方式。

為什么沒有一家選擇呢?據全衡介紹,定向增發本身具有一種打折機制。比如公司股票市價40元,定增的時候打個九折,參與對象36塊錢買走,條件是需要鎖定一段時間,這中間天然存在價差。

全衡自2008年起就在上市公司任職董秘。2013年至今,曾多次榮獲新財富金牌董秘、和訊金牌董秘、金牛獎最佳董秘、天馬獎優秀董秘、金盾獎優秀董秘、上市公司口碑榜最佳董秘等獎項,2019年進入拓斯達,成為拓斯達副總裁及董事會秘書。

全衡表示,如果未來公司經營不錯,股價可能還會往上走,賺更多的錢。而公開增發不同,公司股票市價40元,發行的時候也是40元,而且中間沒有鎖定期。

市場不買賬導致公開增發這一融資方式也遭到冷遇,這中間近五年的時間,沒有上市公司愿意采用這種方式。因為在投資者看來,按照市價發行,也沒有鎖定期,為什么不直接在二級市場買?

但是隨著定增發行股份約束逐漸增強,且存在限售期,公開增發的相對優勢就顯現了出來。而且對于業績好的公司來說,公開增發要求嚴格等缺點顯得就沒有那么大。自拓斯達以后,紫金礦業、博天環境、嘉澳環保等企業也紛紛選擇了這種方式。

據全衡介紹,拓斯達在公開增發的時候實際上是超額認購,這實際上意味著市場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事實上,自上市之后,拓斯達持續保持盈利,業績也維持增長,以最新財報為例,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10.89億元,同比增長28.01%;歸母凈利潤1.43億元,同比增長11.1%;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42億元,同比增長19.73%。

另外,隨著機器人行業的復蘇和項目的投產,拓斯達提前布局,有助于更快的對市場做出反應,增強公司競爭力。

融資資金重點投入華東地區,輻射華北

公開資料顯示,拓斯達成立于2007年,早期主要專注于注塑機設備的生產和銷售。隨著技術提升與渠道的擴展,公司已由單一的設備制造商轉為智能制造一體化的綜合服務商。目前,拓斯達專注于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軟硬件的研發、制造、方案和應用全產業鏈,產品廣泛運用于3C、光電、新能源、家用電器、汽車零部件制造、5G等領域。

近兩年拓斯達財報顯示,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應用系統的收入一直是公司業務收入的重要來源。以2019年上半年為例,收入達3.79億元,占公司總營收比重的52.26%。另外,從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地區構成來看,華南一直是公司的“大本營”,其次是華東和華北地區。2019年上半年上述三個地區收入占比分別為47.46%、36.64%和5.29%。

由此可以看出,拓斯達在華東、華北地區的市場影響力稍弱,此次募資也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或者說進一步增強公司在全國各區域的產品競爭力。

據了解,本次公開增發發行數量為1606.52萬股,發行價格為40.46元,募集資金6.50億元。除發行費用外,此次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建設蘇州智能裝備產業園。該項目實施后,能夠形成以華東地區為圓心,輻射華中、華北等區域的市場布局,就近滿足區域銷售市場的訂單需求,減輕較長距離的高物流運輸成本,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產品的價格和效率競爭力。

全衡表示,“項目達產新增年均銷售收入23.7億元,將極大增厚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利潤水平;另一方面,在券商余額包銷的承銷方式下,此次最終確定發行規模約1606.52萬股,小于批文核準的不超過2600萬股,將更有利于每股指標的改善和優化。”

另外,隨著機器人行業的復蘇,拓斯達有望抓住這次機遇。進入2019年,國內工業機器人、半導體設備等成長板塊承壓嚴重。但需要注意的是,盡管下游階段性景氣不佳,國產自主品牌機器人卻在持續推進。

IFR(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最新發布的《全球機器人2019》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累計銷售15.6萬臺,首次下降1.73%。其中外資機器人銷售11.3萬臺,同比下降7.2%;而國內自主品牌機器人銷售4.36萬臺,同比增長16.2%,逆市上揚。

而且在進入四季度后,工業機器人行業的情況出現改善,受益于國內5G建設的提速以及消費電子領域需求的持續增長,3C行業逐漸回暖。今年10月份,工業機器人產量在歷經長達13個月的負增長之后首次實現正增長。另外據IFR的預測數據,從2019年到2021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達到21%,到2021年或將達到29萬臺,未來工業機器人市場前景較好。

安信證券發布研報認為,公司募投“江蘇拓斯達機器人有限公司機器人及自動化智能裝備”項目,前瞻布局產能,有望率先享受未來景氣復蘇機遇。拓斯達也表示,本次募投項目實施后,或將有利于提升公司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解決方案批量化生產能力,把握“機器換人”浪潮帶來的發展機會。

注重科技投入和自主研發

拓斯達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與其創始人堅持自主研發的經營理念是分不開的。

據了解,拓斯達董事長吳豐禮是位80后,曾在部隊服役兩年。兩年的時間里,嚴格的軍營訓練使得吳豐禮成為了一位優秀的軍人,充滿了拼搏和闖勁,這在吳豐禮以后的事業生涯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兩年的軍武生活轉瞬即過。退伍后的吳豐禮很快就進入一家外企工作,并且靠著踏實勤奮成為公司的銷售冠軍。但是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吳豐禮并不甘于這份成就,2004年即選擇辭職創業。當時創業維艱,為了節省資金、盡快讓公司走上正軌,睡在一張簡易床上的吳豐禮選擇與合作伙伴約定半年內不拿工資。

但是在公司漸漸發展起來的時候,2007年,“不安分”的吳豐禮又選擇辭職了,并與合作伙伴成立了拓斯達。同時為了避免與老東家的競爭,離職時,吳豐禮跟老東家承諾,三年內不會碰一個老客戶。這對當時注冊資金只有50萬的拓斯達來說,無疑是自己給自己套上了一副“枷鎖”。

為了獲取客戶,吳豐禮蹲在客戶的車間,用心觀察工廠的生產特點,記錄下生產線的節拍。他拿著機器人送給客戶,請客戶“試試看”。憑著“穩比快好”的經營理念,拓斯達很快在行業內站住了腳。從2008年到2013年,連續五年的時間拓斯達的業績都是翻倍增長。

2013年,對于拓斯達來說是另一次重要的節點。在這一年,面對如火如荼的自動化市場,同行紛紛選擇利潤項目時,而吳豐禮堅持做自主技術研發,南下北上尋求人才,堅信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為更多行業進行智能升級。

“拓斯達是非常了解客戶的。”吳豐禮曾自豪的說到。從2007年到2017年,創業十年,吳豐禮最終將一家注冊資金為50萬的公司帶到了深交所敲鐘上市。

上市之后的拓斯達愈發注重技術研發與創新,并不斷加強自動化應用技術等方面的投入。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9月研發費用分別為3652.95萬元、5963.80萬元、4972.10萬元。

據了解,目前拓斯達擁有已獲得授權專利174項,各類軟件著作權37項并掌握相關領域核心零部件的底層技術,并能夠為客戶結合不同場景,提供相應的產品。針對當前熱門的5G、物聯網等領域,拓斯達于上半年最新發布了“拓星辰”系列產品,可降低10%~35%制造環節的綜合成本。其中,公司拓星辰II號SCARA機器人已經實現小批量供貨,進入了5G龍頭企業的生產線。

據了解,拓斯達在國內已累計服務超過6000家客戶,包括伯恩光學、立訊精密、捷普綠點、比亞迪、長城汽車、TCL、富士康等知名企業。今年上半年,公司又新開拓了韶能股份、NVT等行業大客戶。不僅如此,公司海外業務迅速拓展,今年上半年海外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261.3%,且海外銷售毛利率高達50.59%,以上兩項數據均高于公司在國內各地區的水平。文/陳羊羽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從2014年滄州大化公開增發遭遇冷場后,A股就難覓公開增發的身影。 在公開增發沉寂五年之后,拓斯達率先打破了這種僵局。2018年10月,拓斯達公布了公開增發股份預案,隨后紫金礦業、博天環境、嘉澳環保等多家企業也相繼披露了公開增發股票預案。在今年5月份公開增發股份申請正式獲得證監會核準后,11月10日晚間,拓斯達公告披露了創業板公開增發招股意向書,宣告發行工作正式啟動。 據了解,拓斯達此次募集的資金是用于江蘇拓斯達機器人有限公司機器人及自動化智能裝備等項目。當前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不斷上漲,據相關機構預測,從2019年到2021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達到21%。在這樣的背景下,據公司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全衡介紹,該項目預計年銷售收入將達23.7億元,凈利潤3億元,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預計為6.9年。 為公開增發“破冰” 雖然這次只是上市公司一次常規的融資,但是從近幾年公開增發遇冷的情況來看,拓斯達公開增發的順利完成還是具備一定的意義,這讓原本無人問津的公開增發重新煥發生機。 眾所周知,上市公司進行再融資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定向增發、公開增發、配股、公司債、可轉債、優先股、ABS等,其中定向增發是近幾年的熱門,而公開增發自2014年滄州大化以后、拓斯達以前,這中間近五年的時間里,再無上市公司選擇這種融資方式。 為什么沒有一家選擇呢?據全衡介紹,定向增發本身具有一種打折機制。比如公司股票市價40元,定增的時候打個九折,參與對象36塊錢買走,條件是需要鎖定一段時間,這中間天然存在價差。 全衡自2008年起就在上市公司任職董秘。2013年至今,曾多次榮獲新財富金牌董秘、和訊金牌董秘、金牛獎最佳董秘、天馬獎優秀董秘、金盾獎優秀董秘、上市公司口碑榜最佳董秘等獎項,2019年進入拓斯達,成為拓斯達副總裁及董事會秘書。 全衡表示,如果未來公司經營不錯,股價可能還會往上走,賺更多的錢。而公開增發不同,公司股票市價40元,發行的時候也是40元,而且中間沒有鎖定期。 市場不買賬導致公開增發這一融資方式也遭到冷遇,這中間近五年的時間,沒有上市公司愿意采用這種方式。因為在投資者看來,按照市價發行,也沒有鎖定期,為什么不直接在二級市場買? 但是隨著定增發行股份約束逐漸增強,且存在限售期,公開增發的相對優勢就顯現了出來。而且對于業績好的公司來說,公開增發要求嚴格等缺點顯得就沒有那么大。自拓斯達以后,紫金礦業、博天環境、嘉澳環保等企業也紛紛選擇了這種方式。 據全衡介紹,拓斯達在公開增發的時候實際上是超額認購,這實際上意味著市場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事實上,自上市之后,拓斯達持續保持盈利,業績也維持增長,以最新財報為例,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10.89億元,同比增長28.01%;歸母凈利潤1.43億元,同比增長11.1%;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42億元,同比增長19.73%。 另外,隨著機器人行業的復蘇和項目的投產,拓斯達提前布局,有助于更快的對市場做出反應,增強公司競爭力。 融資資金重點投入華東地區,輻射華北 公開資料顯示,拓斯達成立于2007年,早期主要專注于注塑機設備的生產和銷售。隨著技術提升與渠道的擴展,公司已由單一的設備制造商轉為智能制造一體化的綜合服務商。目前,拓斯達專注于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軟硬件的研發、制造、方案和應用全產業鏈,產品廣泛運用于3C、光電、新能源、家用電器、汽車零部件制造、5G等領域。 近兩年拓斯達財報顯示,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應用系統的收入一直是公司業務收入的重要來源。以2019年上半年為例,收入達3.79億元,占公司總營收比重的52.26%。另外,從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地區構成來看,華南一直是公司的“大本營”,其次是華東和華北地區。2019年上半年上述三個地區收入占比分別為47.46%、36.64%和5.29%。 由此可以看出,拓斯達在華東、華北地區的市場影響力稍弱,此次募資也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或者說進一步增強公司在全國各區域的產品競爭力。 據了解,本次公開增發發行數量為1606.52萬股,發行價格為40.46元,募集資金6.50億元。除發行費用外,此次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建設蘇州智能裝備產業園。該項目實施后,能夠形成以華東地區為圓心,輻射華中、華北等區域的市場布局,就近滿足區域銷售市場的訂單需求,減輕較長距離的高物流運輸成本,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產品的價格和效率競爭力。 全衡表示,“項目達產新增年均銷售收入23.7億元,將極大增厚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利潤水平;另一方面,在券商余額包銷的承銷方式下,此次最終確定發行規模約1606.52萬股,小于批文核準的不超過2600萬股,將更有利于每股指標的改善和優化。” 另外,隨著機器人行業的復蘇,拓斯達有望抓住這次機遇。進入2019年,國內工業機器人、半導體設備等成長板塊承壓嚴重。但需要注意的是,盡管下游階段性景氣不佳,國產自主品牌機器人卻在持續推進。 IFR(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最新發布的《全球機器人2019》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累計銷售15.6萬臺,首次下降1.73%。其中外資機器人銷售11.3萬臺,同比下降7.2%;而國內自主品牌機器人銷售4.36萬臺,同比增長16.2%,逆市上揚。 而且在進入四季度后,工業機器人行業的情況出現改善,受益于國內5G建設的提速以及消費電子領域需求的持續增長,3C行業逐漸回暖。今年10月份,工業機器人產量在歷經長達13個月的負增長之后首次實現正增長。另外據IFR的預測數據,從2019年到2021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達到21%,到2021年或將達到29萬臺,未來工業機器人市場前景較好。 安信證券發布研報認為,公司募投“江蘇拓斯達機器人有限公司機器人及自動化智能裝備”項目,前瞻布局產能,有望率先享受未來景氣復蘇機遇。拓斯達也表示,本次募投項目實施后,或將有利于提升公司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解決方案批量化生產能力,把握“機器換人”浪潮帶來的發展機會。 注重科技投入和自主研發 拓斯達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與其創始人堅持自主研發的經營理念是分不開的。 據了解,拓斯達董事長吳豐禮是位80后,曾在部隊服役兩年。兩年的時間里,嚴格的軍營訓練使得吳豐禮成為了一位優秀的軍人,充滿了拼搏和闖勁,這在吳豐禮以后的事業生涯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兩年的軍武生活轉瞬即過。退伍后的吳豐禮很快就進入一家外企工作,并且靠著踏實勤奮成為公司的銷售冠軍。但是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吳豐禮并不甘于這份成就,2004年即選擇辭職創業。當時創業維艱,為了節省資金、盡快讓公司走上正軌,睡在一張簡易床上的吳豐禮選擇與合作伙伴約定半年內不拿工資。 但是在公司漸漸發展起來的時候,2007年,“不安分”的吳豐禮又選擇辭職了,并與合作伙伴成立了拓斯達。同時為了避免與老東家的競爭,離職時,吳豐禮跟老東家承諾,三年內不會碰一個老客戶。這對當時注冊資金只有50萬的拓斯達來說,無疑是自己給自己套上了一副“枷鎖”。 為了獲取客戶,吳豐禮蹲在客戶的車間,用心觀察工廠的生產特點,記錄下生產線的節拍。他拿著機器人送給客戶,請客戶“試試看”。憑著“穩比快好”的經營理念,拓斯達很快在行業內站住了腳。從2008年到2013年,連續五年的時間拓斯達的業績都是翻倍增長。 2013年,對于拓斯達來說是另一次重要的節點。在這一年,面對如火如荼的自動化市場,同行紛紛選擇利潤項目時,而吳豐禮堅持做自主技術研發,南下北上尋求人才,堅信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為更多行業進行智能升級。 “拓斯達是非常了解客戶的。”吳豐禮曾自豪的說到。從2007年到2017年,創業十年,吳豐禮最終將一家注冊資金為50萬的公司帶到了深交所敲鐘上市。 上市之后的拓斯達愈發注重技術研發與創新,并不斷加強自動化應用技術等方面的投入。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9月研發費用分別為3652.95萬元、5963.80萬元、4972.10萬元。 據了解,目前拓斯達擁有已獲得授權專利174項,各類軟件著作權37項并掌握相關領域核心零部件的底層技術,并能夠為客戶結合不同場景,提供相應的產品。針對當前熱門的5G、物聯網等領域,拓斯達于上半年最新發布了“拓星辰”系列產品,可降低10%~35%制造環節的綜合成本。其中,公司拓星辰II號SCARA機器人已經實現小批量供貨,進入了5G龍頭企業的生產線。 據了解,拓斯達在國內已累計服務超過6000家客戶,包括伯恩光學、立訊精密、捷普綠點、比亞迪、長城汽車、TCL、富士康等知名企業。今年上半年,公司又新開拓了韶能股份、NVT等行業大客戶。不僅如此,公司海外業務迅速拓展,今年上半年海外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261.3%,且海外銷售毛利率高達50.59%,以上兩項數據均高于公司在國內各地區的水平。文/陳羊羽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