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03 22:52:07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易啟江

▲陳文玲
過去幾年中,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深刻重大變化,一系列“黑天鵝”事件屢屢發生,嚴重擾動全球經濟復蘇向好勢頭,在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暗流涌動的當下,作為世界增長“壓艙石”和“定盤星”的中國,應當走出一條怎樣的發展道路?在出現逆全球化思潮的時代,中國又該如何努力講好具有自身特色的“全球化故事”,捍衛來之不易的全球經濟復蘇局面?
11月8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9第八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將在成都舉行。屆時,眾多知名經濟學家、優秀上市公司企業家、基金公司掌門人將齊聚成都。在本屆論壇的重磅嘉賓中,包括對國際經濟貿易和中國宏觀經濟有深刻見解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
本屆論壇期間,陳文玲將以“國際經濟形勢與中國新舊動能轉換”為題,發表主旨演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陳文玲畢業于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目前,她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兼執行局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主要從事國際戰略、國際經濟、宏觀經濟、現代流通、現代商業等方面的研究。
從履歷看,陳文玲曾任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司長,參加了多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理講話和多次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的起草工作。先后參加國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相關規劃制定、研究或評審。
此外,她還參與了國家對外開放戰略規劃、吸收和利用外資規劃、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國家自由貿易區發展規劃、國內貿易發展規劃、全國商品市場體系建設規劃等的研究、修改或專家評審。
作為具有深厚學術功底,深諳中國國情和有廣闊國際視野的資深經濟學家,對于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和中國經濟發展,陳文玲有著深刻而獨到的見解。
例如,對于貿易摩擦背景下中國應如何“練好內功”的問題,陳文玲言簡意賅地指出:中國必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核心還是要打造知識、人才、智力的高地,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于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不明朗背景下中國經濟的優勢和韌性,她深入分析稱:中國經濟的韌性來自六個方面:一是創新驅動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二是我國具有世界上最為完備的制造體系;三是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市場;四是中國正在逐步形成具有縱深感的區域布局;五是日趨完善的軟硬基礎設施;六是具有“舉國體制+市場微觀主體活力”的制度優勢。
針對我國當前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問題,陳文玲稱,要適應國際發展的大勢,適應新一輪信息革命催生的貿易形態、貿易方式的變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