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05 15:39:23
每經記者|李星 實習生 李亞 每經編輯|張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都在對汽車限購,你是否想過買一輛電動滑板車代步?
日前,法國出臺了新的電動滑板車法規,其中關鍵的變化包括禁止多人乘坐電動滑板車,違反規定將被罰款35歐元,以及禁止電動摩托車在人行道上行駛等。與法國此前的電動滑板車使用規定相比,此次出臺的新規更加細致和嚴格。
除法國以外,德國等其他歐洲國家也加強了對電動滑板車的規定。如,在德國電動滑板車從6月中旬才被正式批準上路。不過,短短四個多月時間,德國已經發生74起由電動滑板車造成的交通事故,導致數百人受傷。所以,德國也加強了對電動滑板車的管控。
現在馬路上的電動滑板車越來越多,儼然成為了一種新的出行方式,看起來似乎節能又高效。但電動滑板車上路之后帶來的負面效應卻令人頭疼不已,交通部門不得不進行嚴格規范,電動滑板車能成功上路嗎?
安全和環保無法保證
電動滑板車最早起源于德國,是一種體積非常小巧的電動自行車,但它的行駛速度超過了電動自行車。越來越多的人把電動滑板車當做一種新的出行方式,尤其在德國,電動滑板車上路以后更是引發了一陣“滑板熱”。
自從電動滑板車被允許上路后,德國幾個規模較大的電動滑板車租賃公司Circ、Lime和Voi迅速把電動滑板車鋪滿了德國的大街小巷。和共享單車一樣,這類滑板車租賃方便,以使用分鐘數計價。
但是,電動滑板車帶來的安全隱患比自行車更多。據外媒報道,一個多月時間里,柏林地區發生了38起交通事故,造成7人重傷,其中34起跟電動滑板車有關,所占比例高達89%。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慕尼黑,電動滑板車上路一個月就發生了6起交通事故,導致3名使用者重傷。
不止是德國,從2018年起,電動滑板車在法國街頭穿行的場景隨處可見,造成的事故和傷害也與日俱增。據統計,從電動滑板車開始使用以來,法國已經出現了數百起與之相關的交通事故,至少導致了6人死亡。
探究事故原因后發現,有人酒后駕駛、超速、在人行道上行駛,甚至駛上高速公路。針對這些情況,法國出臺了更加嚴格的電動滑板車使用規定:駕駛人年齡必須大于12周歲,不得在人行道上行駛等。包括德國和英國在內的國家同樣規定,在人行道、公共道路或自行車道上使用電動滑板車屬于違法行為。
其實歐洲各國最初推廣電動滑板車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汽車使用率,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但就電動滑板車目前的研發情況來看,環保效用還無法保證。
甚至有機構表示,這一類電動滑板車所使用的可充電電池含有高度易燃的含氟有毒液體,一旦電池出現裂縫引發火災,產生的后果無法預料。在電動滑板車電量耗盡后,統一運輸到充電站充電也會產生額外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且,電動滑板車電池所需要的鋰和稀土等原料,在開采過程中也會導致環境污染。
國內多地禁止上路
電動滑板車在法國、德國等國家十分流行,國內能否大規模推廣共享電動滑板車呢?
據了解,目前國內還沒有推出共享電動滑板車服務,用戶只能自己購買,其定價在幾百到上千元不等。國內一些知名的電商平臺數據顯示,最暢銷的電動滑板車月銷量在6000輛以上。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鋰電池滑板車產銷量已經接近200萬輛,占到整個電動兩輪車份額的7%左右。這意味著,電動滑板車已逐漸成為人們新出行的選擇之一。但電動滑板車的質量并沒有保障,上路行駛也違反了相關的法律規定。
此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電動滑板車風險監測報告顯示,此次抽取實體店2批次以及網絡平臺38批次共計40批次樣品中,電動滑板車產品全項目符合率為0,是歷年各類產品風險監測中全項目符合率最低的產品。這些電動滑板車普遍存在車速過快、制動性能較差、車體強度不過關等問題。這意味著,即使不作為交通工具,電動滑板車在日常的使用中也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目前,我國使用電動滑板車較多的是從事“代駕”職業的人,因為電動滑板車便于攜帶,還能節約時間。根據《2018年應酬指數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代駕使用次數達到2.67億次。隨著從事“代駕”職業人數的增長,電動滑板車在夜晚出現的比例也大幅增加,危險系數不斷增高。
雖然對于電動滑板車是機動車還是非機動車,目前并沒有明確定性,但是已經有不少城市出臺了規定,禁止電動滑板車上路行駛。以北京為例,北京實施新修改的《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中明文禁止電動滑板車、平衡車、獨輪車違法上路,北京市交管部門將開始針對此類違法問題嚴查,違法者將面臨扣留器械,同時罰款200元的處罰。
除北京以外,上海、天津等城市也出臺了相關規定對電動滑板車的使用進行管制。其中,上海詳細說明了電動滑板車、平衡車、獨輪車、老年代步車、滑板、旱冰鞋等上路行駛均算違法。由此來看,電動滑板車在我國的發展還任重道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