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9-10-30 20:22:43
圖片來源:攝圖網
今日午后,SOHO中國股價快速拉升,一度漲幅接近3成,收漲17.9%,報2.70港元,成交額4.8億港元,最新市值140億港元。
股價為何異動?有媒體報道稱,SOHO中國正考慮出售所持商業地產的多數權益,交易價格可能高達80億美元(約624億港元),此次出售的商業地產可能包括北京和上海的至少8棟寫字樓。
三個月前表示“繼續持有”
記者在第一時間聯系上了SOHO中國,其公關團隊人士表示,對此事無可奉告。
公司中報顯示,截至6月底,SOHO中國的總資產為688.98億元,若此次80億美元的出售屬實,那意味著SOHO中國將出清手上大部分的物業。
而今年6月底,潘石屹在北京舉辦的資產推介會上表示,除銀河/朝陽門SOHO之外,SOHO中國目前持有的其他8個商業項目撐起了上市公司的核心資產,并將繼續持有。
公司中報顯示,截至2019年6月,公司在北京持有前門大街項目、望京SOHO、光華路SOHOⅡ、銀河/朝陽門SOHO、麗澤SOHO,以及在上海的SOHO復興廣場、外灘SOHO、SOHO天山廣場、古北SOHO這9宗物業資產。位于上海的古北SOHO在今年2月份剛剛開業,而位于北京的麗澤SOHO則正在開發建設中,預計會在今年下半年竣工開業。
10月22日,有消息稱,SOHO中國將旗下共享辦公品牌SOHO3Q的11個項目打包賣給筑夢之星,目前已經開始進入合同審批流程。對此,筑夢之星內部員工表示確有此事,而SOHO中國方面則表示暫不回復。據悉,此次出售的11個項目位于北京和上海。
盡管目前無法確認出售辦公樓消息真偽,不過SOHO中國近年來一直在“賣賣賣”。公司近期公告顯示,SOHO中國連辦公樓的車位都要賣……
9月30日,SOHO中國及賣方(即SOHO中國六家全資附屬公司)與買方慧泊停車場投資(廣州)有限責任公司(獨立第三方)就出售停車位訂立協議,初始代價為約人民幣7.61億元,包括相應的土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以及與之有關的所有其他權利及利益。
涉及的2583個地下停車位,幾乎涉及SOHO中國在北京的所有項目(即建外SOHO東區、三里屯SOHO、SOHO尚都、朝外SOHO、SOHO嘉盛中心、銀河SOHO、朝陽門SOHO、丹棱SOHO及中關村SOHO)。
本次交易將給SOHO中國帶來約2.53億元的毛利潤,相當于SOHO中國在2018年度營業收入的14.7%,占SOHO中國2018年度經營利潤(不含投資物業的評估增值)的10.8%。
中國證券報(ID:xhszzb)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2014年以來,SOHO中國陸續出售了其位于北京和上海的多處核心物業資產,收回資金近300億元。
其中較大規模的交易有,2014年,SOHO中國以82.8億元出售了位于上海的SOHO海倫廣場、SOHO靜安廣場以及凌空SOHO的近一半物業面積。
2015年,SOHO中國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向復星集團出售了其所持上海外灘國際金融中心8-1地塊50%的權益,2016年,SOHO中國以32.2億元的對價出售了位于上海的SOHO世紀廣場;2017年,SOHO中國以近90億元的總對價出售了位于上海的虹口SOHO,以及凌空SOHO的剩余物業面積。
“如果真要再賣,就只能賣核心資產了。”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
張大偉認為,SOHO中國近年來一直處于賣賣賣的模式中。現在來看,部分資產賣的時機不算太好,但是可以說戰略還是成功的,留住了核心資產,降低了杠桿。
潘石屹曾經是房地產行業的先驅人,其開發的SOHO系列成為一線城市的標志性建筑。2012年SOHO中國就已經躋身百億房企,當年營業額達153億元,同比上漲約169%;凈利潤約為106億元,核心凈利潤約為33.4億元,同比增長約135%,核心凈利潤率約為22%。
不過公司的戰略在2012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12年,SOHO中國宣布去地產化,從“開發銷售”轉為“自持租賃”。SOHO中國很少拿地,房地產開發業務急劇萎縮。同時進入了每年賣掉部分自有物業的模式。
與之對應的是,公司近年來全年營收保持在20億元左右的水平,早已跌出主流房企。SOHO中國2018年營業額僅為排名榜首的恒大4678.14億元營業額的5‰。
償債壓力堪憂
8月30日,SOHO中國公布的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額約8.89億元,同比增長4.83%,實現公司權益股東應占凈利潤約5.65億元,同比下跌48.31%,持續大幅下滑。
公司債務情況仍然良好——截至2019年6月底,凈負債率約44%,平均借貸成本約4.8%,境外債務比例約3.5%。
不過公司賬上現金和償債壓力堪憂。截至2019年6月30日,SOHO中國的總借貸共計約177.61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約20.53億元,約116.92億元將于五年以上到期。
截至2019年6月底,SOHO中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11.54億元,不足以覆蓋一年內的短期債務。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