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大資管行業漸入“網紅”時代:國君資管、東證資管、興全基金現四大共同點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28 23:57:27

 每經記者|李 娜    每經編輯|何劍嶺    

10月14日,興全基金旗下的興全合泰甩出一個“王炸”,吸金近500億元,瞬間成為業內“網紅”。

一位有著10年公募基金工作人士在微信上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下了一句話:“是啊,市場只有一家興全基金啊。”

似乎就在最近這兩、三年,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大資管行業,漸漸進入了“網紅”時代,百億規模新品時不時出來露個臉,刷刷存在感。回首過去,規模百億元基金爆發的年代,還停留在2006年、2007年以及2015年這三個大牛市年份。

很多時候,投資者會糾結爆款基金要不要“上車”?“上車”后,會不會下不來?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爆款基金?因為,歷史被百億基金傷害的事件也不是沒有過。

要怎么做,其實也很簡單:拿把“放大鏡”探究一下這些網紅、爆款基金都有著什么樣共同的土壤。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選取了券商資管領域里的國泰君安資管(以下簡稱國君資管)、上海東方證券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東證資管),公募基金領域的興全基金作為樣本,從公司管理層、發行時點,長期業績、職業投資人的角度來琢磨一下,看看他們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內容。

東證資管:悶頭修煉內功+價值白馬股

東證資管在券商資管派里絕對是個特色鮮明的另類。很多同行提到它時,都很喜歡用“閉門修煉內功”來形容。

先來看看東證資管的收益情況。東證資管旗下公募基金在2017年業績甚是搶眼,多只基金的業績超過50%,這也讓東證資管徹底走入了公眾視野,并在投資者心中形成了極高的預期。自此,東證資管推出的產品大多一日售罄,且開始有漸漸演變為常態的跡象。

再來看東證資管旗下基金重倉股的情況。價值投資,一直是東證資管對外標榜的投資風格。東證資管的操作上,也是淡化擇時,講究“陪著優秀公司共同成長”。伊利股份、海康威視、濰柴動力、貴州茅臺等東證資管重倉品種,均屬于價值大白馬股的范疇。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是巴菲特所定義的典型的擁有“護城河”的公司。

如果仔細看一下,被東證資管挑中的公司往往呈現出這樣的特質:凈資產收益率(ROE)在20%以上,年增長率在15%以上,資產質地優良,具備優秀的管理團隊,同時還要有較高的分紅率。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在2017年,東證資管旗下基金被市場全面追捧。

此前,曾擔任東證資管董事長的陳光明在母校上海交大的一次演講中表示:“價值投資最重要的就是牢記估值。比如,我們測算內在價值和價格會提供三五年15%以上的漲幅,就是每年符合15%以上的漲幅,才能夠進入我們的視野里。如果覺得它不符合這個目標,那就不是價值投資的標的。”

此外,他還解釋了價值投資為什么有效。這是因為可以通過分紅和回購、更多的被并購的機會、大股東和管理層的增持、市場趨勢性的機會來實現價值。如果一個公司真的被低估了,管理層也會想要增持。當然市場趨勢機會也會有,每隔幾年總會有一些波段機會,但可遇不可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東證資管旗下各基金交叉持股的情況十分明顯,整體風格趨同,個性化并不十分突出。如果你將A股上市公司和東證資管股票池篩選的規則進行匹配,就會發現其可提供的標的并不是特別多。另外,東證資管的基金經理幾乎都是公司自己內生培養。但是,如果仔細分析,仍能看出基金經理彼此間的差別,市場熟知的林鵬,其持股集中度就偏高,而較為年輕的基金經理中,有的持股較為分散,有的偏向高分紅股。

回顧歷程,就不得不提東證資管那些“忍受寂寞、獨自行走”的日子。2012年下半年,整個券商資管行業進入委外、通道業務快速擴張的時期,一時間各家的資產管理規模都是狂飆突進,只有東證資管還在堅持。東證資管整個高層面臨巨大壓力,內部也出現了巨大爭議,原本做通道和銷售團隊人員,也有一部分選擇出走。

“坦誠地講,管理層這種忍受寂寞的耐力最重要。俗話說得好,專業人做專業事。只是現在市場招聘的總經理大多是職業經理人,三年任期,無法立足長遠。而股東方派出的總經理,專業性上又不足。”一位有著15年基金行業從業經驗的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陳光明正式離任東證資管董事長。作為昔日的舵手,東證資管身上烙下了他深刻的印跡。2018年的弱市中,東證資管旗下基金整體回撤較為明顯,以致于2018年業績波動,讓很多投資人出現了不適應。不過,原有的投研體系、包容的文化氛圍依然還在。只是風格趨同的東證資管,想要贏得時間的“玫瑰”,需要更長時間的檢驗。

國君資管:全面前行+泛價值投資

大集合公募化改造,是當下券商資管熱議的話題。盡管不是首只此類集合產品,但在9月16日,國泰君安資管(以下簡稱國君資管)的君得明單日募集資金仍然達到了122億元的戰績,不僅遠遠超過了國君資管內部30億元的預期,也讓整個券商資管行業側目。

先看一下國君資管的權益團隊戰績。老實說,對于券商資管的權益投資,留給外界第一印象并非是國君資管的權益團隊,所以他們的這份成績著實有些令人驚訝。

再來看一下國君資管權益團隊的持股情況。國君資管權益投資上今年明顯偏向大消費概念,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股份熱門的白酒板塊“喝”了不少。

泛價值投資策略,被國君資管視為自身的投資理念,也是最近幾年慢慢形成的。這個理念將原有的價值股和成長股的慣用區分統一到一個框架之中,其唯一的標準就是股票的價格是否低于企業的價值。簡而言之,就是性價比。

在此之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就選股的標準的問題與國君資管的投資人士做過簡單交流,發現他們在選股上強調只賺自己懂的錢,并非盲目追求熱點,嚴格執行性價比投資策略。

目前,其團隊兩位主力投資經理張駿和馬俊在投資風格上也有所不同。喜歡看書的張駿,除了專業書籍,平時也會讀一些諸如《論語》之類的經典。在投資方面,他更喜歡琢磨市場的大趨勢,對大消費、化工行業都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而通訊行業出身的馬俊則是在TMT上有著自己獨特的解讀,且在操作上更為靈活。

在券商資管大通道、委外業務上復制固收業務規模時,國君資管的權益團隊也是在按部就班運作,這在行業內并不多見。他們的投研體系一體化打造,也區別于現有不少券商資管一個投資經理帶幾個研究員的事業部制。從國君資管的權益團隊發展來看,歷經了汪建、欒杰,直到2012年加盟的張駿,其獨有的資管權益投資理念的體系正逐步形成,且在不斷完善中。

“打造一個成熟的權益團隊很燒錢,需要三年磨合,五年才能基本成熟。很多市場上的爆款產品,都經過了超過10年的權益團隊的檢驗。隨著產品規模的擴大,如何培養管理大資金的能力,這是國君資管現在還需要埋頭苦干,經歷更多牛熊輪回才能完成的考驗。”這是一位券商資管權益人士對國君資管的評價。

興全基金:苦心修煉權益+精挑發行時點

繼去年1月興全基金旗下的興全合宜拿下327億元的募集基金后,今年10月,興全安泰又創出近500億元的募集資金,配售比例只有12%,毫無疑問地被市場劃入爆款產品行列。

很多基金從業人士感慨:品牌時代來臨后,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記者記憶里的興全基金,從成立之始就奉行“數量不要多,只只精品化”的策略,而在這15年當中,也一直在堅持。如果查閱一下興全基金目前的所有產品數量,仍不足30只,遠遠低于業內的平均水平,這在公募基金業內很少見。特別是從產品成立時間上來看,2007年和2013年兩個年份興全基金沒有新品發行,估計全市場也只有這一家。

當興全合宜首日上市跌停時,遭到很多投資人質疑。對于一個理性投資者而言,看到如此大的規模,肯定會覺得基金經理的操作只能是配置大盤藍籌股,以保持充裕的流動性。也許從成立1到2年來看,興全基金的業績并不是那么搶眼,但是時間拉到3年以上,就會發現其強悍的持續“長跑”能力。

以混合型基金為例,看一下好買基金對興全權益的主動管理能力的分析,再來看一下興全基金三季度末持股。

過去10多年間,關于興全基金在某一個時刻重倉了某個行業板塊,踩了多少“雷”的消息并不算少。事實上,強化對安全邊際的思考,控制股票及組合的下行空間,也一直是興全基金強調的投資文化。盡管擁有共同的研究平臺,但興全的基金經理們也呈現出不同的投資風格。老一代中,董承非和謝治宇無疑是當中的擔當。不過,從過往的投資風格來看,董承非在投資中,其持倉中也有表現不好的股票,但是他對投資組合的管理能力比較強,更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而謝治宇在行業配置上則顯得比較均衡一點。年輕一代基金經理中的喬遷,屬于興全體系的內生培養,其投資理念也沿襲了公司的文化理念——從安全邊際角度,先看往下的空間,再看上行空間,他在研究中偏消費行業,對消費股把握的能力比較突出。不過,從過往多年的業績來看,不管是公募基金還是專戶產品,興全基金在風險控制上,特別是市場劇烈波動起伏時,其能力更為突出。

提起興全基金,有幾件事情不得不提。2007年火紅的牛市是基金銷售最好的年份,當年公募基金行業大搞拆分和分紅,基金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也突飛猛進。然而,興全基金不僅沒有搞拆分和分紅,彼時,原興全基金總經理楊東甚至還頂著巨大壓力在6000點之上勸基民贖回基金。2016年1月6日,興業全球基金專戶投資部副總監呂琪在朋友圈提示:“建議客戶贖回,今年本人管理產品大概率不能賺錢”,從而贏得了“最有良心基金經理”的贊譽。而興全基金這樣幾次逆流而行的做法,也讓市場投資者記憶深刻。

2017年1月,楊東離職,由莊園芳接棒,權益投資的底蘊和文化依然延續。不過,興全基金的風格近3年似乎也呈現出微妙的變化。由于莊園芳原本在興業證券負責固收業務,而興全基金原來是主打權益先行的策略,所以興全基金也漸漸顯現出權益和固收并駕齊驅的格局,其規模增長的速度較以往有所加快。

最后從這些爆款基金誕生的源頭來看,要想能夠贏得“時間玫瑰”,上述3家資管機構都有以下相同之處:一是管理層有一顆耐住寂寞的心;二是愛惜自己的羽毛:市場好發不好做時,選擇保持沉默;市場好做不好發時,選擇迎難而上;三是優秀的文化激勵機制:弱化短期考核,考核拉至中長期,給予團隊更多成長空間;四是優秀的職業投資人匯聚。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想說的是:爆款產品的誕生一定是好的資管機構和專業持牌機構的相互成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