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9-10-27 10:20:30
業界期盼已久的國家大基金二期終于來了。
工商信息顯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家大基金二期”)已于2019年10月22日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為2041.5億元。

來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相比一期,二期股東資金來源更為多樣化,多個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重鎮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最為搶眼。一級股東方面,中國煙草認繳150億元,三大運營商合繳125億元,還引入了專注于集成電路產業與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并購的資產管理公司建廣資產。
從投向上看,二期或致力于打造自主可控的集成電路產業鏈。
有業內人士預計,大基金二期或于今年11月開始投資。
中國證券報對國家大基金動向持續跟蹤。去年3月,中國證券報獨家報道了大基金二期方案已上報國務院并獲批;今年7月底,中國證券報獨家報道了大基金二期的進展,募資工作已經完成,規模在2000億元左右。

工商信息顯示,國家大基金二期股東數達到27家。從認繳金額看,單一股東最大投資規模為225億元,最低的有1億元,其中12位股東的認繳金額在100億元及以上,合計1745億元,占總注冊資本的85.48%。
從資金結構看,較為多樣化。有中央財政直接出資,如財政部認繳225億元,也有地方政府背景資金,如亦莊國投認繳100億元;有央企資金,如中國煙草總公司認繳150億元,也有民企資金,如福建三安集團有限公司認繳1億元;有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資金,如廣州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認繳30億元,也有專注于電子及集成電路領域投資的資金,如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認繳30億元、建廣資產認繳1億元。
由于股東數量較多,國家大基金二期的持股相對分散。按認繳規模占總注冊資本的比例計算,財政部是第一大股東,持股11.02%;國開金融認繳220億元,持股10.78%,系第二大股東;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中國煙草總公司等6位股東各自認繳150億元,各持股7.35%,同為第三大股東;亦莊國投、北京國誼醫院有限公司等4位股東各自認繳100億元,各持股4.90%,同為第四大股東。
相比一期,國家大基金二期有一大特點,即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較為集中和成熟的地區均參與進來。最為突出的是長江經濟帶,從東向西依次有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湖北、重慶、四川等地省級(直轄市)資金直接(或間接)參與其中,認繳資金合計1002億元。此外,北京、福建、廣東(含深圳)等地也積極參與。
中國證券報記者此前調研采訪發現,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已形成產業集聚特征。長江經濟帶的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全國七成以上,并涌現出諸如華為海思、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長電科技、中微半導體等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設備等環節領軍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資金背后匯聚了多個次一級地方資金。
以浙江富浙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為例,其股東除了浙江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和浙江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外,股東中還有紹興市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杭州錢塘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寧波富甬集成電路投資有限公司、嘉興富嘉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衢州興衢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金華市國控半導體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湖州富湖實業投資有限公司等。
此外,國家大基金二期的股東中還有“母子公司”的身影。比如,廣州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認繳30億元外,其全資子公司黃埔投資控股(廣州)有限公司也認繳了20億元,兩者合計認繳資金為50億元,占注冊資本的2.45%。
從一級股東名單看,國家大基金二期覆蓋國內三大運營商,合計認繳125億元,其中中國移動旗下中移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認繳100億元、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認繳15億元、聯通旗下聯通資本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認繳10億元。
國家大基金二期的投向備受關注,中國證券報此前采訪過多位資深人士,有三種代表性觀點:一是認為“跟一期相比會有一些不同,但是大體不會變很多”,“不同”之處的一個表現是二期會投半導體下游的終端應用企業;二是認為重點投向可能更向設計材料設備等傾斜,同時增加下游應用;三是認為投資會集中在應用上,這對整個產業鏈會有帶動。
無論是哪種觀點,國家大基金二期會投應用端是共識。
為什么應用端如此重要?多位業內人士曾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應用端代表了最真實最前沿的市場需求,在培育引導產業方面,能夠有效牽引上游供給能力發展方向。比如作為應用終端的蘋果提升了整個手機供應鏈的水平,類似的,華為保證自身供應體系安全、推進備胎計劃過程中,必然會加強與上游芯片等企業合作,引導芯片產業發展。
北京清芯華創投資公司投委會主席陳大同在2018年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就曾提過這方面建議:
第一,建議大基金應適當放寬投資標的,集成電路下游應用終端平臺企業應該獲得支持,有利于培育產業環境,拉動市場需求;
第二,大基金第一期的子基金投資額度太少,只有100億元,約7%;應該增加至15%,才能形成以大基金為航母,各具特色的子基金為護衛艦、驅逐艦的艦隊,充分發揮大基金的龍頭作用。
一位權威人士早前接受中國證券報專訪時表示,集成電路產業非常廣泛,每個領域的突破都可能帶來整個產業的進步,但一定要看根本的。可從四個方面考慮:一是關注創新的基礎(如計算架構的創新),“這個問題突破了,它能帶動整條產業鏈技術的創新,而不只是一個元器件”;二是應該關注價值鏈中占比高、影響大的環節;三是關注構建生態系統的重要環節,如操作系統;四是關注對信息安全影響很大的關鍵節點。
歷時五年,盡管國家大基金一期投資覆蓋了整個產業鏈,但主要集中于制造、設計、封測這三個環節,設備材料、生態建設這兩塊投資力度相對有限,而打造一個自主可控的集成電路產業鏈配套基礎已經成為當下共識。
國家大基金總裁丁文武今年9月出席活動時表示:“打造一個集成電路產業鏈供應體系,每個環節要與用戶有機地結合起來,尤其是國產裝備、材料這些方面。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主可控。”
一期投資:成績斐然促成多起并購和IPO
2014年6月,國務院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2014年9月24日,工信部、財政部、國家開發銀行、中國煙草、亦莊國投、中國移動、上海國盛、中國電子、中國電科、華芯投資等共同發起“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
大基金首期募資1387.2億元(相比于原先計劃的1200億元超募15.6%),為國內單期規模最大的產業投資基金。
據大基金的基金管理人華芯投資官方披露,截至2018年9月底,累計投資77個項目、55家集成電路企業,投資范圍涵蓋集成電路產業上、中、下游各個環節,布局了一批重大戰略性項目和重點產品領域。預計2018年年底基本完成全部資金的有效承諾。2019年起,基金將全面轉向投后管理階段。
一位曾參與國內知名半導體跨國并購項目的投資人曾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大基金解決了集成電路產業尤其是芯片制造領域缺乏長期資金的關鍵性問題。
華芯投資介紹,中國大陸集成電路制造業2014-2017年資本支出總額相比之前四年實現翻倍。
大基金可以兼顧國家戰略需求和市場機制運作。天風證券認為,大基金作為產業鏈各環節已投資公司的主要股東,能夠協力推動上下游企業間加強合作,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專項建設基金協同支持集成電路及項目,形成了突出的協同效應和帶動效應。
華芯投資表示,大基金投資對撬動社會資金投入、提升行業投資信心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已投企業來看,一期大基金(包含子基金)已投資企業帶動新增社會融資(含股權融資、企業債券、銀行、信托及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約5000億元,按照基金實際出資額計算放大比例為1:5。
據天風證券統計,大基金一期公開投資了23家半導體企業,進入A股多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如兆易創新、匯頂科技、耐威科技、士蘭微、景嘉微、北斗星通、納思達、國科微、晶方科技、通富微電、太極實業、長電科技、華天科技、北方華創、長川科技、萬業企業、雅克科技、三安光電等。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