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2萬億拋壓減持新規生變 監管尋找解禁洪峰下動態平衡

經濟觀察報 2019-10-27 06:25:11

北京某券商人士表示,目前來看,可能會對定增類股東適當放寬,對大股東減持套現估計不會放開,現在關鍵是要找到政策的平衡點。

Upload_1572128536596.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何尋找股東減持與市場壓力,以及融資規模與資金供給之間的動態平衡?

A股迎來年內最大解禁洪峰。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5日的兩周內,A股解禁市值高達2221億元。其中,20日當周,A股解禁規模超1600億。具體來看,天風證券、長城證券、上海銀行、中國人保、杭州銀行、凱萊英、貝達藥業、邁瑞醫療等多家公司解禁市值更是超過百億元。

解禁洪峰之下,今年A股產業資本凈減持超過3000億元。一方面,市場面臨大規模解禁減持的壓力,IPO常態化以來,上市企業原始股東累積的待減持股份不斷增多,而最嚴股權質押新規實施以來,上市公司融資渠道縮減,股東減持變現的訴求在增強;另一方面,2017年修訂的“史上最嚴減持新規”已經不適應當下的市場趨勢。

據監管接近人士透露,監管層正在考慮對減持規定進行松綁,以更適應市場需求。

北京某券商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可能會對定增類股東適當放寬,對大股東減持套現估計不會放開,現在關鍵是要找到政策的平衡點。

解禁與減持

Wind數據統計顯示,10月21日至10月25日當周共有29家公司限售股陸續解禁,合計解禁量30.89億股,按10月18日收盤價計算,解禁市值為290.09億元,較前一周解禁市值1148.46億元下降74.74%。

從解禁市值來看,10月21日是解禁高峰期,14家公司解禁市值合計231.42億元,占下周解禁規模79.77%。按10月18日收盤價計算,解禁市值居前三位的是:天風證券(142.17億元)、山東黃金(52.89億元)、能科股份(15.75億元)。從個股的解禁量看,解禁股數居前三位的是:天風證券(18.35億股)、*ST節能(3.49億股)、山東黃金(1.64億股)。

從行業來看,解禁規模較大的行業為銀行(946億)、資本貨物(439億)、制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429億)、保險(397億)、軟件與服務(269億)、技術硬件與設備(222億)及多元金融(213億);減持壓力較小的行業為媒體、食品與主要用品零售、汽車與汽車零部件。

以天風證券為例,其上市滿一周年之際,也正值大小非減持解禁之時。Wind數據顯示,天風證券首發原始股東有18億限售股于10月21日解禁,按當天收盤價6.98元計算,解禁市值高達126億元。

本次解禁的限售股數量是解禁前流通股的三倍多。對于天風證券而言,更大的壓力在2021年,彼時解禁限售股達28億股。

百億減持解禁壓力之下,天風證券股價于10月14日開始持續下跌,截至10月24日累積跌幅達到28%,其中更是連續錄得兩個跌停板。雖然,天風證券于23日公告稱,23家限售股解禁股東表示短期內不減持,這部分股東持股占此次限售股解禁數的70.98%,但是股價仍不改下跌趨勢,較高峰期的12.42元已經幾近腰斬。

長城證券同樣面臨百億解禁壓力。長城證券10月23日晚間公告稱,其13.5億股股份解除限售,將于10月28日上市流通,占總股本43.62%,是解禁前流通股的4倍多。

長城證券自10月14日以來,股價持續下跌,截至10月25日收盤,該股報收于12.48元/股,較高峰的18.45元跌去32%。

除了正常減持之外,更是有上市公司“花式減持”收到監管的警示函。

10月21日,歌爾股份董事長姜濱、副總裁劉春發剛剛宣布分別減持3245萬股、5966萬股,歌爾股份同時宣布,公司擬以5億-10億元回購股份,回購價不超21元/股,回購資金約占公司三季度末貨幣資金余額的16.39%至32.78%,歌爾股份隨后收到深交所的問詢函,要求說明回購計劃是否存在配合股東減持及可交債換股的動機,以及是否存在回購的必要性。

科士達同樣在宣布控股股東減持1165萬股之后,發起回購計劃,稱擬以不超過10.00元/股的價格回購公司股份用于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深交所10月24日發來問詢函,質疑其回購是否為了配合股東減持。

最嚴減持規定松綁

Wind數據顯示,2019年四季度和2020年一季度,A股解禁市值為8749.68億元和12134.82億元,減持規模超過2萬億,單季度解禁市值處于2015年來的高位。

大規模解禁之下,股東減持亦在高位。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止到10月23日,今年A股產業資本凈減持3080.97億元,已連續9個月凈減持。其中9月份重要股東通過二級市場增持109.78億元,減持1025.78億元,凈減持916億元。具體個股來看,10月以來,擬減持市值超過1億元有61家,順豐控股、二三四五、歌爾股份、南洋股份擬減持最高市值均超過10億元。

2019年至今,已有1502家上市公司,累計發布了2528份減持計劃,計劃減持股數427億股,計劃減持市值4345億。不過,從今年A股的指數表現來看,龐大的減持潮并未對A股形成實質沖擊和影響。

考慮到未來的解禁壓力,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李力峰認為,A股指數在三千點的整數關口,且考慮到獲利盤較重,A股限售股解禁壓力較大,預計A股指數在3000點位置或有反復,但整體不悲觀,更多的需重視配置風格。

減持令A股承壓,但目前的最嚴減持新規是否適應當下的市場趨勢呢?過去幾年,證監會曾多次對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的規定進行修改。

2015年7月8日,在股市大幅震蕩的背景之下,證監會修改減持規定,明確“6個月內禁止減持”,同時鼓勵增持;2017年5月,為了抑制市場上清倉式減持的投機之風,證監會又出臺了“史上最嚴減持新規”,遏制集中、大幅、無序減持擾亂二級市場秩序。

上述北京謀券商人士分析認為,自2017年以來,證券市場三大新規,對市場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個是資管新規,限制了杠桿;第二個是減持新規,出臺背景為2016年底,上市公司大股東們清倉減持引起投資者的不滿;第三個是質押新規,限制了上市公司股東們質押持股比例。

三大新規導致了上市公司股東們,賣不了,續不了,補不了的困境。現在減持規則生變,A股的政策需要找到一種動態平衡,平衡股東減持與二級市場股民承壓,平衡融資規模與資金供給。

責編 杜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