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成都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總規出爐:明確三類社區 構建七大場景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24 17:31:20

2017年,成都在全國率先設立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最新出爐的《成都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總體規劃(2018-2035年)》作為全國首個市級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總規,為成都社區發展治理的下一步指明了方向。

 每經記者|余蕊均    每經編輯|楊歡

_____20191024171328.thumb_head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余蕊均 攝

創新社區發展治理,成都再出招。今日(24日)上午,成都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成都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總體規劃(2018-2035年)》(后稱《規劃》)。

2017年,成都在全國率先設立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最新出爐的《規劃》作為全國首個市級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總規,為成都社區發展治理的下一步指明了方向。

“城市發展轉型到了這個階段,我們必須要把關注的重心下沉,放到我們的居民身邊,放到社區這個微觀層面。”成都市委社治委副主任鄭志表示,《規劃》銜接了成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把城市的宏觀戰略目標落實落細到城鄉社區,明確提出社區發展治理的“三步走”目標——

2025年建成舒心美好、安居樂業、綠色生態、蜀風雅韻、良序善治的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2035年建成彰顯公園城市生態價值、美學價值、人文價值、經濟價值、生活價值、社會價值,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公園社區;2050年建成全面發展、綠色永續、智慧創新的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理想社區。

根據《規劃》,成都將城鄉社區劃分為城鎮社區、產業社區、鄉村社區3大類型,并根據社區的特定空間特征和社會生活特質進行二次細分,同時,通過打造服務、文化、生態等“七大場景”,提升城市品質,實現發展和治理雙輪驅動、同頻共振。

劃分三大類:“4357個城鄉社區不能一刀切”

近年來,成都城市規模快速增長。“實際管理人口已近2200萬,全市每年新增常住人口超過50萬,萬人以上商品房小區達到255個”,一系列數字背后,反映出不斷增大的社會治理難度,城市管理服務水平急需跟上城市發展腳步。

鄭志表示,編制《規劃》,就是把社區發展治理作為城市轉型發展躍升的著力點,主動適應城市化進程和市民需求變化,通過社區規劃來落實落細城市宏觀發展戰略,從而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為此,《規劃》明確對全市4357個城鄉社區不能搞一刀切的治理,要分類施策。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規劃》深入研究了成都城鄉社區的人群結構、形態功能、產業基礎等要素特征,根據城鄉形態、主導功能,將全市城鄉社區劃分為了城鎮社區、產業社區、鄉村社區3大類型。

其中,城鎮社區是指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內,以居住功能為主導的社區;產業社區是指位于產業功能區內,以產業功能為主導的社區;鄉村社區是指位于城鎮開發邊界以外,農業生產農村生活融合的社區。

鄭志表示,對城鎮社區而言,重點是在小區治理、公共服務、城市更新、消費場景營造等難題上加力加勁、聚力破題;作為凸顯成都特色的產業社區,重點在于從功能配套、組織構建、服務模式上研究新政策、出臺新措施,破解產城分離、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而鄉村社區,則重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基于此,《規劃》還對三類社區的人口規模和空間規模予以進一步明確,提出以人口密度為基礎,對社區區劃進行優化調整。“空間規模過小的,有條件合并;空間規模適宜的,則現狀保留;空間規模過大的,則有條件拆分”。

調整后,成都全市城鄉社區合理數量區間為3900至4200個,其中城鎮社區合理數量區間為2150至2250個,產業社區合理數量區間為250至350個,鄉村社區合理數量區間為1500至1600個。

“總量上看是減少了,但并不完全是精簡,有些社區是在增加的。”鄭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關鍵是要符合城市化的發展,根據區域化的策略、平原丘陵等不同地形等,提出的一個區間值,它不是強制性的,也不是說近期就要按照這個數量來實施。”

構建七大場景:兼顧一般性和差異化

城市的核心是人。面向未來的社區將如何滿足不同人群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又如何不斷提升社區活力?

成都的思路是,構建場景。《規劃》提出,以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同頻共振模式為依托,打造服務、文化、生態、空間、產業、共治、智慧“七大場景”。

鄭志表示,場景是在空間與時間的一個節點上觸發人們情緒的情景或場面,具有極強的帶入感,是人身在其中的切實體會。“我們通過場景打造提升城市品質,在社區有感發展中以事聚人,在基層治理中聚人成事,實現城鄉社區發展和治理雙輪驅動、同頻共振。”

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瀟則指出,在三類社區的七大場景營造中,每一類場景營造都兼顧了一般性和差異化的舉措。

比如,在城鎮社區的服務場景中,針對人群的差異化特征,提出了“全民友好,精準服務”的目標,在落實全面覆蓋的基本公共服務基礎上,針對老年人聚集的社區,提供尊老愛老的養老服務,包括推進家門口養老、互助型養老、高品質養老、智慧化養老;針對青年人聚集的社區,提供時尚活力的青年服務,包括建設年輕化社區運動空間、多樣化青年社交空間。

在產業社區中,圍繞就業人群在住房問題上的痛點,以“職住平衡”為目標推動配置適宜比例的住宅、人才公寓、宿舍、公租房等居住空間,在員工較為集中居住的區域設立共享會客廳、共享娛樂空間、共享洗衣房、共享廚房等。

同時,由于就業人口以青年人為主,針對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消費偏好,規劃圍繞園區、樓宇引入便利店、藥房、理發店、健身房、餐飲店等生活服務業態和生鮮超市、精品酒店、影劇院、特色書店、時尚購物等品質消費空間;針對就業人群子女上學難的問題,提出社區應為企業員工子女提供就近入學條件,合理配置中小學、幼兒園,引導社區內教育資源接入名校名師遠程輔導平臺。

鄭志還表示,《規劃》作為成都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總體綱領,“更多是提出一些方向性的引領”,下一步,各區(市)縣、街道(鄉鎮)還將按照《規劃》目標,結合本地實際和未來社區發展場景,分層分級啟動規劃編制,“每個層級會落得更細”。(實習生劉家琳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社區發展 成都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