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23 23:49:08
目前為止,至少已有22個省份公布了2019年三季度GDP數據。從前三季度GDP總量看,廣東77191.22億元,毫無懸念繼續位居第一。根據2018年的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廣東省GDP為26642.55億元。由此推算,今年廣東有望實現10萬億的目標。
每經記者|黃名揚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
統計工作的諸多數字中,輿論最為關注的數據之一是地區生產總值(地區GDP)的數據。每次GDP數據一公布,都會引發一輪熱議。
近日,各地經濟三季報陸續公布。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為止,至少已有22個省份公布了2019年三季度GDP數據。從前三季度GDP總量看,廣東77191.22億元,毫無懸念繼續位居第一,江蘇以72199.6億元的成績,位居二位。
早在今年初,江蘇和廣東兩省先后曬出2018年經濟成績單,江蘇實現生產總值9.26萬億元,廣東9.73萬億元,雙雙突破9萬億大關。根據2018年的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廣東省GDP為26642.55億元。由此推算,今年廣東有望實現10萬億的目標。
此外,有消息稱,今年底將正式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這也意味著明年各地GDP總量排名或出現較大變化。眼下,距離2020年還有不足70天,年終大考倒計時,各地距離目標任務還有多遠?
01
增速
在前三季度GDP增速方面,云南暫時以8.8%的增速位居首位。其次是貴州,前三季度GDP增速為8.7%,江西以8.6%排名第三。
對比各地已公布的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與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披露的2019年度預期增速,城叔發現實際上已有近7成,共15個省份,達到年初定下的經濟增長預期。

數據標綠的省份未達到年初定下的經濟增長預期
此前有分析指出,在經濟下行壓力仍較大的情況下,對絕大多數省份而言,如果前三季度的增速比年初預期增速低1個百分點,即意味著其基本無法完成年初制定的預期目標。
若按此預測方式計算,陜西、海南可能無法完成“年度目標”。
先來看陜西,2018年其經濟增速還保持著全國領先水平,全年增長8.3%,排名全國第六位。但今年一季度,陜西GDP增速降至6.3%,并在上半年繼續滑落至5.4%,排名退至全國倒數第五。
經濟增速驟降也讓陜西分外著急。中共陜西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提出,要把穩增長作為下半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在穩定工業增長、擴大有效投資、抓好項目推進、擴大消費需求上狠下功夫,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目前來看,雖然三季度經濟數據有所好轉,但距離2019年陜西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預期目標7.5%~8%還有一定距離。未來幾個月,陜西仍面臨穩增長和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壓力。
至于海南,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海南的房地產占到投資和稅收各50%左右,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非常大。而隨著“最嚴限購令”的出臺,這樣的情況有所改變:今年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占GDP比重排名前三位的省份分別是云南、安徽和海南,占比分別為21.7%、21.6%和21.2%,而海南以往都是高居第一。
上個月中旬,在國新辦系列主題發布會上,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表示,海南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出發展四大千億產業,預計明年一季度末經濟步入快車道。“如果不控房地產,今天海南的GDP、財政收入可以好看很多,但它的后果就會非常嚴重。”
02
固投
經濟增長投資先行,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生產能力。
在公布的“三季報”中,各地固定資產投資表現格外亮眼。據不完全統計,在公布了此項數據的20個省份中,高于全國平均增幅的多達12個,占比近60%。

內蒙古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為其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
其中,天津繼今年一季度以26.1%的增幅,達到2013年3月以來的最好水平之后,前三季度再以15.4%名列前茅。此外,廣東、湖北、湖南3省,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也高達兩位數。
支撐這一增長,民間投資功不可沒。在2012年到2016年全國民間投資持續下行至3.2%左右之后,今年一季報終于重回兩位數增長。三季報中,許多地區民間投資的兩位數增幅繼續保持。
以排名前列的天津為例,前三季度,天津的民間投資增長為14.7%,在全市投資中占比高達42.9%。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領域,涉及基礎設施、房地產開發和工業投資。因此,各地的經濟結構調整等動向,也在固定資產投資的表現中顯得更加直觀。
最明顯的是增幅排名墊底的海南。今年前三季度,海南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高達16.3%,降幅比上半年進一步收窄6.7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的前三季度投資,同比降幅就高達28.1%。
海南省統計局副局長王源表示,海南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正持續推進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不斷下降,經濟對房地產業的依賴進一步減弱,“投資進一步向電力、商務、教育、科研等短板領域以及重點產業傾斜。”
03
消費
人們愿意消費多少錢,一定程度上更為直觀地體現著經濟的景氣度。
前三季度,我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7萬億元,同比增長8.2%;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更是高達6成以上。
作為“第一驅動力”,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日趨鞏固,成為了我國經濟“穩”和“進”的“定心丸”。

分省份來看,中西部地區表現格外搶眼。在大多數經濟指標為個位數的情況下,包括江西、安徽、河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在內的7個省份,第三季度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長均超過10%,高于全國平均。
另一個特點,是農村居民的消費潛力進一步被激發,增速領先。全國來看,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9.0%。增幅高于城鎮一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了14.5%。
分地區統計,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第三季度的同比增幅,僅4地高于當地城鄉增幅平均值,分別是天津、遼寧、湖北和廣東;相反,超過7成的省份,第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幅,均高于平均。
“可支配收入”的多少,一定程度直接影響了普通人的消費意愿。

城叔通過統計發現,各地農村居民第三季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較第二季度增幅普遍在50%上下,西藏和新疆增幅更是在100%以上。這或許與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增幅明顯密切相關。
而在城市中,夜間消費成為一大新勢力。在公布了三季報的城市中,廣州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連續5個月保持8%以上的增長。有報告顯示,僅在國慶期間,廣州的夜間消費增長就高達12.5%。
此前,國家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就提出大力發展夜間文旅經濟,各城市也紛紛發力“夜經濟”。今年以來,已有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成都、重慶和濟南等城市,專門出臺相關政策舉措,謀求激發夜間經濟新動能。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認為,夜間經濟是促進人們交流的重要選擇,也將成為擴大消費的“好途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