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互金協會:機制、人才、技術、數據是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主要挑戰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18 21:23:47

 每經記者|邊萬莉    每經編輯|易啟江    

10月18日,為全面了解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整體情況和發展趨勢,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以下簡稱“協會”)金融科技發展與研究專委會聯合新華社瞭望智庫共同推出《中國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調查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從總體情況看來,我國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呈加速狀態,商業銀行通過加大轉型投入力度、招錄數字化人才、搭建統一大數據平臺、改進線上渠道和網點服務等綜合措施加快推進轉型。

協會戰略研究部負責人肖翔表示,近年來,為順應金融科技發展形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我國商業銀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開展了許多有益實踐,部分數字化轉型舉措取得良好成效,但總體上仍面臨理念、機制、人才、技術、數據等多方面挑戰,特別是部分中小銀行在轉型資源、科技能力等方面存在約束,在轉型方向、路徑選擇等方面尚缺經驗,數字化轉型之路任重道遠。

圖片來源:攝圖網

90%的調研銀行正加大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投入力度

數字化轉型,是指傳統銀行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手段變革銀行業的經營管理和商業模式,實現商業銀行從部門銀行到流程銀行和全渠道一體化的轉化。

數據顯示,從資源投入看,90%的調研銀行正加大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投入力度,但各銀行規模差異較大。30%的調研銀行2018年信息技術投入占總營收比例為1.5%-3.0%,26.5%的調研銀行占比超過5%。60%的調研銀行信息技術人員占總員工比例低于5%,12%的調研銀行占比超過30%。

從技術應用來看,大數據和生物識別技術在調研銀行應用廣泛,銀行占比分別均在96%以上。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在調研銀行應用占比較小,分別為43%和27%。云計算、人工智能在調研銀行應用占比均超過了60%。新型互聯網銀行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在技術創新應用方面更為積極。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正在加速,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調研發現,超過70%的調研銀行認為,戰略執行缺乏配套制度流程、跨部門跨條線協同機制欠缺、創新技術人才不足、數據質量和數據治理問題是當前數字化轉型面臨的主要挑戰。

報告建議,引導數字化轉型的正確價值導向;切實加強數字化轉型的全面風險管理;建立適應數字化轉型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金融科技標準體系建設;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

協會啟動建設中國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過程的存在的問題,協會將聯合各參與單位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采用“一次規劃、分步建設、急用先行”的方式,啟動建設中國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在各類場景中為金融機構提供統一、安全、高效的綜合金融服務。

據了解,該平臺包括若干具有可拓展性的服務模塊。一是針對金融科技服務類型豐富、創新速度快、風險隱蔽性高等特點,建設金融科技服務模塊,通過制定行業標準規則、組織評估、檢測認證、自律公示等方式,助力完善法律規范、政府監管、行業自律、機構自治、社會監督齊抓共管的多層次金融科技治理機制。二是針對金融產品銷售機構與金融服務機構合作渠道受限、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規定落實不到位等問題,通過商業銀行產品對接服務模塊,降低對接成本,規范引流行為,優化合格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產品設計,驗證合格投資者資質、交易真實性等。三是為配合金融管理部門加強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件安全管理,建設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件自律管理模塊,通過在線提供實名備案、風險信息共享、投訴舉報、黑名單管理等功能,擬與應用市場聯動,構建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件安全管理生態。

協會表示,中國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和中國供應鏈金融數字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適應形勢發展推動構建和完善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功能的重大舉措,并將有力推動銀行數字化與產業數字化的有機結合。目前,中國供應鏈金融數字信息服務平臺已啟動試運行,對外試點提供中小微企業工商、稅務、發票、司法等公共數據和多頭網絡借貸、供銷存、倉儲、物流等部分企業經營數據的查詢分析服務,近100家機構在陸續接入使用。

(實習生肖世清對此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