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財政“三季報”:稅收收入連降5月 消費稅推進中

證券時報網 2019-10-17 20:26:07

10月17日,財政部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2019年三季度財政收支情況并回應了近期熱點。

總體來看,財政“三季報”符合預期。前三季度財政收入運行總體平穩。減稅降費實施效果良好,因此帶來稅收收入連續5個月下降,但中央通過特定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等方式有效彌補了缺口。財政支出方面,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由此帶來的地方財政收支平衡壓力,財政部也通過多項措施有效防范化解。

稅收收入連續5個月下降

減稅降費是今年我國積極財政政策的頭等大事。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減稅降費五個方面的具體措施均已順利出臺和實施,運行平穩有序。

一、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已于1月1日起實施;

二、深化增值稅改革措施已于4月1日起實施;

三、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已于5月1日起實施;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措施已于7月1日起實施。

四、為進一步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自2019年6月1日起,對部分先進制造業行業放寬了增值稅留抵退稅條件;

五、為進一步支持生活性服務業發展,2019年10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將生活性服務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比例由10%提高至15%。

今年減稅降費規模是空前的。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通過減稅降費全年將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

從財政部公布的最新數據來看,減稅降費政策效應持續顯現,稅收收入自5月份以來連續下降。5-9月全國稅收收入分別同比下降7%、6%、2.8%、4.4%和4.2%,1-9月全國稅收收入累計下降0.4%。

主體稅種同比下降或小幅增長:工業企業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收入下降4.1%,主要受去年降低增值稅稅率政策翹尾和今年增值稅新增減稅效果進一步放大等影響;企業所得稅增長2.7%,增幅同比回落9.8個百分點,主要受提高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以及企業利潤同比下降等影響;個人所得稅下降29.7%,主要是去年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準、調整稅率的政策翹尾和今年增加6項專項附加扣除的減稅效應疊加釋放;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下降8.1%,主要受下調進口貨物增值稅稅率等影響。

財政部稅政司一級巡視員徐國喬表示,從截止到目前的實施情況來看,全年減負量,將比預計還會多一些。目前各項減稅降費措施落實有力,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從目前各方面反映的情況看,減稅降費實施效果良好,社會普遍反應今年實施的綜合性、一攬子減稅降費政策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公平的惠企措施。”徐國喬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加強與各有關部門協同配合,繼續密切關注各行業稅負變化,及時研究解決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確保減稅降費措施落實到位。同時,將對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的結果完善有關政策措施,推動減稅降費政策發揮更好的效益。

財政支出保持較快增長

全國財政支出方面依舊保持較快增長,重點支出預算執行情況良好。

財政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9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9.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比預算增幅(6.5%)高2.9個百分點;支出進度為75.9%,比序時進度(75%)快0.9個百分點。

分項目看,1-9月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分別增長9.7%、10.6%,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支出分別增長9.2%、10%,節能環保支出增長14.5%,農林水支出增長8.7%。

“總的看,前三季度財政收入運行總體平穩,如果將減稅等因素還原回去,預計全國財政收入增幅與GDP現價增幅基本匹配,保持在合理區間。”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主任劉金云表示,展望第四季度,經濟將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去年四季度財政收入基數較低,加上去年10月份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翹尾減收因素沒有了,預計全國財政收入增長將有所回升。從中央來看,特定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等還會有一些收入入庫,預計可以完成全年中央財政收入增長5.1%的預算目標。

特定金融機構等上繳利潤彌補稅收下降缺口

前三季度,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中央和地方財政部門切實采取措施,落實落細減稅降費各項政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央通過特定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地方也采取盤活國有資源資產及國企上繳利潤等方式增加非稅收入,彌補稅收下降帶來的收入缺口。

財政部數據顯示,1-9月累計,全國非稅收入23708億元,同比增加5363億元,增長29.2%。

“增幅高,主要是通過特定金融機構和國企上繳利潤,以及多渠道盤活國有資源資產等方式增加非稅收入。”劉金云支出,一是國有資本經營收入4792億元,同比增加3812億元,增長3.9倍,拉高全國非稅收入增幅21個百分點。主要是中央特定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3710億元,同比增加3045億元;地方也積極采取國企上繳利潤等方式增加收入。二是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6132億元,同比增加1005億元,增長19.6%,拉高全國非稅收入增幅5個百分點,主要是地方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等非經營性資產收入集中入庫。以上兩項合計增收額占全國非稅收入增收額的90%,拉高全國非稅收入增幅26個百分點。

支持地方做好收支平衡,保障減稅降費政策落實

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減稅降費政策效果顯現等影響,今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收支平衡壓力較大。

據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郝磊介紹,對此,財政部采取了四方面措施:

一是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為支持地方財政平穩運行,今年中央財政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7.5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力度是近幾年最大的。

二是督促地方壓減一般性支出。要求各地牢固樹立政府過緊日子思想,在嚴格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的壓減一般性支出5%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壓減力度,力爭達到10%以上,節省下來的資金優先用于落實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等“三保”支出。

三是指導地方多渠道籌集資金彌補減收。地方財政部門可結合本地實際,統籌采取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提高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比例、盤活存量資金和國有資源資產等方式籌集資金,努力實現預算收支平衡。從執行情況看,各地已經采取加大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力度、清理盤活存量資金、增加地方國有企業上繳利潤等措施,積極緩解財政減收影響。

四是要求地方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地方財政部門要優先安排“三保”支出,確保國家制定的工資、民生等政策落實到位。

郝磊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密切關注地方財政運行情況,指導各地扎實做好財政收支預算管理,及時采取必要的防范化解措施,確保地方財政運行平穩。

財政部正在會同相關部門研究起草消費稅法

10月9日,國務院印發了《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后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提出在征管可控的前提下,將部分在生產(進口)環節征收的現行消費稅品目逐步后移至批發或零售環節征收,并將作為地方收入。這有利于拓展地方收入來源,增強地方應對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能力,也有利于促進地方改善消費環境。方案明確,“具體調整品目經充分論證,逐項報批后穩步實施”。

“在當前經濟環境和減稅降費大背景下,消費稅改革將堅持總體稅負基本穩定的原則有序推進。”徐國喬告訴記者,同時,為落實稅收法定原則,財政部正在會同相關部門研究起草消費稅法。下一步,將兼顧消費稅改革和立法,統籌推進相關工作。

今年新增地方債基本發行完畢 比去年提前了2個月

地方債的動向也備受市場關注。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批準,2019年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30800億元。

“總體來看,今年以來新增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使用效果十分明顯。”郝磊表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財政部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采取提前下達2019年新增債務限額、建立定期通報機制、完善專項債券管理等措施,指導和督促各地持續加快債券發行和資金使用進度,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19年9月末新增地方政府債券基本發行完畢,同時使用進度達90%。

郝磊指出,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使用主要有四個方面特點:

一是進度更快。今年9月份已將新增債券額度基本發行完畢,比去年提前了2個月。

二是期限更長。2019年新增債券平均發行期限8.9年,比2018年的6.3年延長2.6年。

三是成本更低。在財政貨幣政策協同作用下,2019年新增債券平均發行利率3.42%,比2018年的3.87%下降45個基點。

四是有利于擴大有效投資。根據地方上報數據分析,2019年新增債券資金超過4成用于在建項目,重點支持交通基礎設施等穩投資領域,占比超過63%,有利于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據記者了解,此外,6月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的通知》印發后,部分地區已按照有關規定將部分專項債券作為重大項目資本金,發揮了專項債券帶動有效投資的積極作用。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責編 趙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財政 稅收 消費稅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