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15 20:59:19
對于個人如何守護信息安全,百度安全總經理馬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給予普通用戶具體的一個技巧是很難的,因為也有太多信息安全場景,核心是時刻保持安全意識。
每經記者|劉春山 每經編輯|張海妮

10月15日,百度安全總經理馬杰在介紹AI安全相關情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春山 攝
“2017年底百度就發表過一篇論文。當年市場上8款旗艦機,拿一個小小的指紋印章就打開。通過拍照、玻璃杯提取指紋就能做到,雖然這些手機沒有被做過任何手腳,也能被輕松騙過。”百度安全總經理馬杰曾表示。近期,拍照就能提取指紋的傳言讓大家有所擔憂。10月15日,馬杰表示,外界所說的該情形從技術上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的。其同時表示,在5G以及AI時代,網絡信息環境或將暴露出更多危險因素,而新的AI技術能輕松篡改各種傳感器,安全人員需要花更多精力去研究防治策略。
實際上,面對新的技術威脅,馬杰對未來的信息安全環境表示看好。馬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做信息安全永遠是跟著時代步伐走的,當初百度全面去做AI儲備時,就開始在做AI安全這件事情,“其實很多時候問題只要被提出來了,解決方案還是比較好辦的。如果發現不了(問題),反而是最大的問題。”
拍照“比V”就能被提取指紋,換臉軟件是否保存面部信息,近來一系列關于個人生物識別信息泄漏的話題在網絡上被熱烈討論。除了個人隱私信息之外,大家更擔心隨之而來的資金風險。
據馬杰介紹,之前的互聯網時代,最主要的安全風險以病毒為核心,包含一些網絡的DDos攻擊。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手機越做越安全,病毒不再是問題的時候,電信欺詐、偽基站的問題又出來了。現在到了人工智能時代,以前的這些風險會繼續存在,但也出現了一些新的風險。在過去的工業革命中,往往都是人類去適應新的機器,人類學著怎么安全駕駛,學習怎樣安全用電。而在AI時代,第一次人類發明的事物要先來“適應人”,這個變化是巨大的,帶來了包括模型安全在內的新問題,衍生出不同的信息安全挑戰。
馬杰表示,機器深度學習需要大量的數據作為原料讓它們變得聰明,這同時就帶來了數據安全和隱私的問題,如何去度量中間的“尺度”尤為重要。此外,AIoT設備全面覆蓋,數量還會爆發式增長。AI正在滲透到社會和經濟的方方面面,在AI時代,可能一個小的風險就會造成一個更大的問題,會因為量變而產生質變。
AI技術的復雜性,呼喚安全技術進行升級。馬杰介紹,AI時代的安全威脅主要來自模型安全、數據安全與隱私、系統與網絡安全、安全生態四個方面。
在AI時代,如何更好地解決安全問題?馬杰同時強調,從攻擊者角度去思考,是提升安全防護能力和效率的一大途徑。比如,百度自己的AI技術可以生成“假臉”,同步也在研究如何識別“假臉”。
“你給我若干句話,我可以把你的聲音創造出來。”稍早之前,人工智能系統微軟小冰的負責人李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介紹,微軟小冰一直有這種“黑科技”能力,但沒有對普通用戶開放。李笛還表示,人類對于AI的了解還是知之甚少,人工智能企業將這些AI技術產品化時,應當保持克制。
在人工智能時代,信息安全更加重要,而百度對于安全一直高度重視,并在該方面持續投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百度相關人士處了解到,百度安全部門在百度內部屬于基礎技術體系(TG),從而作為百度全部業務底層安全技術的重要支撐。目前,百度安全大致分為AI安全、移動安全、云安全、數據安全、業務安全,AI安全是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和最主要的研究方向。
網絡黑產打擊也一直是百度的持久戰。馬杰介紹,少數網站通過篡改頁面信息、甚至植入惡意代碼來侵犯用戶利益,黑產也是所有互聯網公司、AI公司共同的敵人,百度以往跟各地公安合作偵破了很多案件。
馬杰在溝通會上演示了一個視頻片段,車間里前面一批人走過時沒有紅框,而后面一批人出現時,卻出現了紅框提醒。馬杰介紹,紅框提醒是因為AI識別出后面的人沒有戴安全帽,若在工廠運營能提升工人的安全程度。而在工廠之外,還有非常多的小場景能夠實現,對很多AI大牛來說在算法上毫無挑戰性。
“對內全面覆蓋百度的業務場景,對外是向個人用戶和商業伙伴輸出研究、技術方案,甚至包括很多開放開源的代碼。”馬杰介紹,“開放”是百度安全在AI時代的聚焦方向,百度推出的AIoT安全解決方案,也已引入華為、TCL、創維等50余家生態合作伙伴,覆蓋超過1.5億部設備。
但目前,大多數信息安全公司的處境并不是很好。有數據顯示,我國所有的安全公司加起來一年銷售額只有三四百億元,可能還不及一款游戲的收入。而跟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國內在信息安全上的投入還是要小得多。
對此,馬杰表示,百度雖然不以安全為掙錢目標,但外界需要讓這些以安全為生意的公司能活下去,要讓他們做更重要的事情。“如果我們企業的CEO、負責人不能理解安全在其中的重要性,他們一定不會把錢放到安全維護里面去。”馬杰說,業界要共同把AI安全這個事情做好,這比互相搶生意重要得多,“大家把蛋糕做大是首要的事情”。
對于個人如何守護信息安全,馬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給予普通用戶具體的一個技巧是很難的,因為也有太多信息安全場景,核心是時刻保持安全意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