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月嫂行業亂象起底:培訓7天速成、包發證書、自己定級別...

央視財經 2019-10-13 19:41:36

隨著消費升級,月嫂的職業門檻也在提高,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月嫂收費普遍都在萬元以上,高收入也是吸引了不少學歷較高,以及醫護行業的專業人才投身其中。

消費需求提升 月嫂門檻“水漲船高”

劉恩靜原本是天津一家國企的員工,工作穩定,待遇也不錯,不過就在去年,擁有大專學歷的她決定做一名住家月嫂。

月嫂 劉恩靜:完全做這行的時候,就開始發現身邊的人,本科生、專科生特別多,最年輕的二十七八歲,發現自己只有月嫂證根本就不行,然后我又考了一些產后恢復,比如催乳、舌診,還有身體理療的課程。

服務電商平臺數據顯示,89%以上的消費者希望月嫂有母嬰健康管理的相關專業知識,69.7%以上的孕媽希望月嫂有產后康復經驗,68%以上的新生兒家庭希望月嫂有早教能力開發的經驗。消費者需求升級也直接抬高了月嫂的行業門檻,一些醫護行業背景的人才也開始進入月嫂行業。 

北京某月子會所護士長 張曉穎:我們的從業人員一定要有專業知識,一定要不斷擴充自己的專業知識,各個方面,內科、外科、婦兒都需要了解。

在北京一家月子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就在兩年前,有大專學歷的應聘者還是鳳毛麟角,但今年的行情讓他感到吃驚。

北京某月子中心負責人 遲春戈:因為急著要護士(母嬰護理人員),我就發了一個廣告,一天還沒到,已經超過一百個護士(母嬰護理人員)應聘,而我要求的標準是大專以上的文化程度,三年到五年經驗,5000元-8000元的工資,很多人都愿意到這邊來應聘。

數據顯示,2015年之前,50%-60%的母嬰保健服務機構的相關從業人員,學歷為高中畢業或中職院校畢業,擁有大專、本科學歷的從業者不超過30%。但是今年,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從業人數普遍提升了10%-20%。

月嫂技能證書五花八門 消費者難辨真假

月嫂市場規模擴大,整體素質提高,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不過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由于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要想挑到一名稱心如意的月嫂,還是沒那么容易。 

北京蘭先生的寶寶剛滿兩個月,孩子出生前他就開始物色月子會所了,但是一番挑選下來,真是不容易。

消費者 蘭先生:3萬元的月嫂(月子中心)和6萬元的月嫂(月子中心,也有10萬元的月嫂(月子中心,但是怎么區別,沒有辦法。北京好像有好多月子會所,但是真正能拿出來有口碑的月子中心也就兩三家或三四家。

和蘭先生一樣挑花眼的消費者還有很多,由于目前月嫂從業者的技能認證并沒有統一標準,選月嫂大多靠感覺,碰運氣。 

消費者:面試就是她的證書,比如月嫂證,還有催乳證這些東西,不是特別了解,應該不可能有假的吧。

記者在網絡上搜索“月嫂培訓”,搜索結果有上萬個。不少培訓機構聲稱,只要經過七天到半個月的培訓,證書保拿,并且推薦工作

北京某月嫂培訓機構:咱們是15天就學出來了,直接上咱們公司來就行,3000元是全能班,680元基礎班。

記者:這個證我交了3000元以后是保拿證嗎?

北京某月嫂培訓機構:對,保拿證了。 

而另一家培訓機構則表示,自己頒發的證書全國通用。但當記者追問頒發機構是哪里時,工作人員卻是含糊其辭。 

北京某月嫂培訓機構:培訓是1080元,培訓完了會給您頒發一個全國通用的證書,是人力資源部門下屬部門頒發的就是最權威的一個機構,不是咱公司給您頒發的。

業內人士坦言,無標準正是造成頒證機構遍地開花、缺乏監管的根源。

全國保健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劉玲:現在社會上,月子機構或者說家政機構,自己就發很多證,自己給自己評了,可能兩天三天的培訓,就說他是高級的、中級的,沒有一個標準,沒有這個標準就造成了濫竽充數。  

母嬰保健專業技術規范有望明年出臺

月嫂行業的從業技術標準不統一,不僅消費者無從辨別,從業者也感到很迷茫,因為少不了要遭遇各種培訓機構的忽悠,多花冤枉錢。如何來破解這一難題呢?記者了解到,月嫂行業相關的技術國標,有望在明年出臺

記者在查詢了2019年1月17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最新版《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后發現,目前,在技能人員職業資格中,并沒有“母嬰護理師”和“月嫂”的職業稱謂,僅有“育嬰員”這一職業。

而雖然由國家標準委發布的《家政服務母嬰生活護理服務質量規范》早在2016年2月就正式實施了,但是由于這個規范并非強制性標準,因此在實際落地中,月嫂行業的相關從業人員資質,依舊大多由培訓機構說了算。專家表示,職業細分和行業規范的認定,已經遠遠落后于市場發展。


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母嬰護理專業委員會主任 趙惠萍:母嬰這個行業分了16個大類,它就應該有不同類別的職業培訓規范,服務規范,還有執業證書的規范,這樣,家政行業、母嬰行業才能健康有序地去發展。 

除了要盡快對職業類別進行細分,業內人士還提出,由于產后護理屬于技術密集性的工種,因此,對相關人員的技術規范也應更加規范和統一。據透露,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制定相關國家標準,以滿足消費者需求,提升行業的服務質量。

全國保健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劉玲:這個標準可能明年初就能夠出來,正在制定當中。

責編 馬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