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8 20:03:47
“當前,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和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同時疊加,原來不沿海、不沿邊的四川,通過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已由中國內陸盆地轉變為開放前沿。”9月18日,在四川“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內陸盆地變為開放前沿”新聞發布會上,四川省商務廳廳長劉欣如是表示。
每經記者|梁宏亮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1985年,第一家外商投資企業——成都正大公司落地四川,標志著四川告別了“零”外資企業的時代。
時光荏苒,經過數十年的不斷對外開放征程,四川以開放促開發,已累計審批外商投資企業1.27萬余家,實際到位外資從1985年的267萬美元躍升至2018年的90.2億美元。
“當前,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和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同時疊加,原來不沿海、不沿邊的四川,通過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已由中國內陸盆地轉變為開放前沿。”9月18日,在四川“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內陸盆地變為開放前沿”新聞發布會上,四川省商務廳廳長劉欣如是表示。
實際利用外資:33年翻3300倍
地方經濟發展離不開產業的支撐,而產業能級提升的主要推動方式之一,就是招商引資。四川不斷加速的開放步伐,讓招商引資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升。據測算,近年來,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對四川GDP的貢獻率在15%左右。
1993年,四川引入第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美國寶潔公司,四川的“世界500強”招引之路正式開啟。進入到新的世紀,英特爾、中芯國際、愛立信等國際知名企業相繼入川,家樂福、沃爾瑪等跨國零售巨頭也開始搶灘四川市場。
工業上,四川牽手世界的腳步也從未停下。以汽車工業為例,在今天的發布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在15年左右的時間里,四川先后引進了一汽大眾、一汽豐田、吉利、沃爾沃等11個整車制造龍頭項目和博世底盤、江森自控等300多個關鍵零部件項目,成為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
據劉欣介紹,目前在川落戶的世界500強企業已達到352家,居中西部第一,其中境外世界500強企業累計達247家。實際利用外資從1985年開始統計的267萬美元躍升至2018年的90.21億美元,33年翻了3300多倍。
四川省經濟合作局副局長易旸在今天的發布會上表示,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良好的產業基礎,以及教育、醫療、文化、城市環境等方面的優化,為四川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的四川就是一塊巨大的磁鐵石,正在把國內外的項目資金技術管理人才等源源不斷地吸引過來。天府之國向外釋放的巨大吸力。”他說。
服務貿易:領跑中西部
2018年1月15日,第一臺由雙流自貿試驗區保稅維修的航空發動機順利交付,標志著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開展航空發動機保稅維修業務全產業鏈打通完成。
飛機發動機維修產業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特點,是航空維修產業的最核心部分。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曾談到,近年來,服務業的全球化布局和分工初現端倪,航空維修業作為高端服務業,是產業結構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的一個重要體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發布會現場獲悉,2004年至2018年,四川服務貿易額由5億美元增長至181億美元,規模增長36.2倍,年均增速達30.5%,累計進出口超千億美元,位居中西部第一位。其中,以計算機信息服務、其他商業服務為主的新興服務出口占比達53.4%,“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四川服務出口最主要的市場,出口份額占比超三分之一。
在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的背景下,2018年,四川成都獲批成為國家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將著力擴大金融、涉外法律、醫療、電信、知識產權等服務業重點領域開放,利用新技術、新業態創新發展模式,數字出口、保稅租賃、跨境電商服務實現新突破。
此外,文化領域的服務業同樣實現了高速發展。2018年6月,自貢市入選首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自1990年自貢燈會第一次走出國門以來,目前已走遍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占據90%的國際燈展市場份額,累計創匯超5000萬美元,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藝術與展演相結合,中外風情相映成趣的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代表。
自貿試驗區:貢獻三分之一新設外資企業
貿易與投資能級的提升,需要更高的開放載體來進行支撐。2017年4月1日,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讓不靠海、不沿邊的四川站在了對外開放的前沿高地上。
據劉欣介紹,經過兩年多的先行先試,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自貿區已然走在了全省前列。通過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142項審批權限已下放到四川自貿區各片區。在自貿區內,企業的開辦時間已經縮短了兩天。
“自貿試驗區以不足全省1/4000的面積,貢獻了全省1/3的新設外資企業、1/10的貨物進出口和1/20的新增市場主體。”劉欣介紹道。
根據《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四川自貿試驗區的戰略定位中,就提出要建設成為“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示范區”。
“協同是重要手段。”發布會上,劉欣表示:“現在已經有了18個自貿試驗區,四川作為第三批七個自貿區之一,有獨特的戰略定位,尤其體現在推動與沿海沿邊沿江的協同開發方面。這是賦予四川自貿區的特殊使命。”
日前,德陽市、資陽市、眉山市、南充市、自貢市、內江市和成都市溫江區,建設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通過協同改革先行區建設,各地將深化差異化探索,既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創新創業、政府職能轉變等共性制度試驗,又著眼本地資源稟賦和發展潛力,緊扣四川萬億級支柱產業及數字經濟,推動產業優勢互補、協調聯動、錯位發展。
劉欣表示,四川圍繞四向拓展,不斷探索與沿海沿邊沿江省區的協同發展。“特別是在補足‘海’的短板、提升‘江’的能級、拓展‘邊’的潛力方面發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