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8 17:31:24
每經記者|范文清 每經編輯|段思瑤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范文清 攝
車市“寒冬”下,一汽-大眾卻越戰越勇。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8月一汽-大眾批發量約為17.59萬輛,在合資車企月度銷量排名中位列第一。這是繼今年7月之后,一汽-大眾再次在合資車企月度銷量排名中登頂。
“從過往的經歷看,一汽-大眾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每逢市場低落期,就能搶住市場。”一汽-大眾天津分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王國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
從具體數據看,兩款SUV月銷雙雙破萬,是一汽-大眾今年逆勢而上的關鍵所在。去年一汽-大眾接連上市探歌、探岳兩款SUV,告別了SUV產品的“空窗期”。彼時,國內SUV市場已出現增速放緩之勢,業內不少人擔心一汽-大眾此時布局SUV會不會太晚?從當前兩款SUV的市場表現看,一汽-大眾的品牌力在車市“寒冬”中依然不可小覷。
以去年10月上市的中型SUV探岳為例,今年8月該車月銷量已超過1.6萬輛,在當月國內SUV銷量中排名第6,已進入國內中型SUV市場第一陣營。而承擔探岳車型生產的一汽-大眾天津工廠當前也在加班加點解決產能吃緊問題,希望助探岳銷量更進一步。
天津工廠提產能
事實上,自去年10月上市以來,探岳的銷量提升速度就出乎一汽-大眾的預料。從月銷5000輛到突破1萬輛,探岳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而生產探岳車型的一汽-大眾天津工廠去年8月才剛剛投產,為了使生產端能夠迅速跟上市場需求,一汽-大眾特意將“產能挖掘能手”王國富從長春調往天津。
王國富自2000年開始在一汽-大眾工作,先后在一汽-大眾長春的轎車二廠、轎車一廠負責生產,主要攻克的難題就是如何為一汽-大眾挖掘產能。
“今年上半年,天津工廠一直處在邊爬產、邊改造、邊將新產品并入的過程中。為了實現未來新產品并入,我們開展了4次累計9周大規模停產改造,使探岳在快速爬產的同時,順利實現了全新奧迪Q3的SOP生產及爬坡。”王國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到今年6月底,天津工廠已經正式達到設計產能。
作為一汽-大眾的華北基地,天津工廠于2018年8月30日建成投產,占地面積6平方公里。根據一汽-大眾的計劃,截止2020年,將在天津工廠累計投入約130億元人民幣,實現規劃產能1200輛/天,年產30萬輛整車,實現探岳與奧迪Q3等多款車型的高度混線生產。
但目前一汽-大眾天津工廠30萬輛的年產能已開始吃緊。如果以探岳每月1.5萬輛的銷量計算,天津工廠每年分給探岳的產能約在18萬輛左右,奧迪Q3的年銷量在7萬輛左右,這樣天津工廠留給未來新車型的產能空間只有約5萬輛。如何合理地調配產能,既滿足市場需求,又為明年的新車導入預留空間,是擺在天津工廠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今年上半年,為了合理地將銷售計劃轉為生產計劃,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工廠每周會與銷售部門進行訂單平衡會,時時根據銷售需求進行動態調整。比如前期市場對探岳2.0T車型有需求,但后來市場又對1.4T車型感興趣,我們就要適應市場的變化,努力實現探岳1.4T征途版車型產量的快速釋放。”王國富對記者說,他希望在今年10月之前,努力將工廠的現有生產能力再提高5%。
據記者了解,明年一汽-大眾天津工廠的產能要求是30萬輛,未來該工廠年產能的高需求是達到40萬輛。
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將共線生產
今年下半年,一汽-大眾天津工廠的主要工作將圍繞“產能”展開。據記者了解,明年探岳混合動力GTE車型、Coupe SUV車型和奧迪X78等3款新產品將陸續在天津工廠投產,這意味著該工廠未來將實現奧迪與大眾兩大品牌、5款車型混線柔性生產。“目前,這幾款新產品已進入預批量生產調試階段。”王國富向記者透露。
事實上,作為一汽-大眾實現“2025戰略”中“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的重要一環,明年探岳混合動力GTE車型導入后,天津工廠也將嘗試實現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共線生產。
“天津工廠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共線生產的問題。從焊接工藝來說,我們在組裝線上預留了安裝電池的工位,屆時只要把這些工位融入生產流程中即可。”王國富向記者透露,未來天津工廠二期建設不排除導入大眾MEB純電動車型計劃,“相關的方案正在討論”。
早在三年前,大眾便提出了“變革2025+”戰略,即第一階段到2020年要將全球SUV產品線擴大至20款;第二階段從2020年起,通過MEB平臺建立行業基準;第三階段到2025年每年銷售約100萬輛電動汽車,成為電動汽車的市場領導者。
中國作為大眾最重要的市場,是其“變革2025+”戰略的重要承擔者,而作為大眾在華的重要合資公司之一,一汽-大眾也在積極推進該戰略落地中國市場。
“天津工廠是一汽-大眾五地六廠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它將成為大眾品牌的‘SUV生產基地’,也承擔著未來大眾導入新能源車型生產的重要工作。”王國富告訴記者,在未來的新產品規劃上,天津工廠已經為探岳車型預留了插電式混合動力GTE和純電動汽車的全面柔性生產潛能,同時也會推出多款電動、混動版新能源車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