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2 20:08:40
日前舉辦的蘋果公司秋季新品發布會上,正如外界普遍猜測,新一代iPhone并不支持5G網絡。很多人討論,蘋果是否在5G技術上“已經輸了”,畢竟主要競爭對手三星和華為均已完成從5G芯片到5G手機終端的布局。然而另一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為有了個更“大膽”的想法!
每經記者|任芷霓 每經編輯|趙云 肖勇
圖片來源:攝圖網
5G是今年科技領域最熱門的話題,各大運營商和廠商都在不遺余力宣傳5G的優勢。但多年以來被視作“創新”代名詞蘋果,這次似乎缺席了。
日前舉辦的蘋果公司秋季新品發布會上,正如外界普遍猜測,新一代iPhone并不支持5G網絡。很多人討論,蘋果是否在5G技術上“已經輸了”,畢竟主要競爭對手三星和華為均已完成從5G芯片到5G手機終端的布局。
對此,庫克在回應媒體時表示:我認為目前來說(5G)還是有一點超前。他認為,5G潛力是巨大的,但是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然而另一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為有了個更“大膽”的想法!
9月10日,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在接受英國雜志《經濟學人》采訪時稱,有意向西方公司出售華為的5G技術,目的是“塑造一個能在5G上與華為競爭的對手”。

《經濟學人》報道截圖
9月12日,華為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證實了上述采訪內容的真實性,并表示,“采訪的中文版本還沒出來,出來以后會提供。”
《經濟學人》報道中稱,買家只要支付一次性費用,就能永久使用華為現有的5G專利、許可證、代碼、技術藍圖和生產技術訣竅。
買方還可以修改源代碼,由新公司生產5G設備,這也就意味著,有關華為或中方能夠“控制”別國電信基礎設施的無端指控,即使是在“假想層面”都站不住腳,如此一來,華為就可以更加順利地發展自己的技術。
報道指出,今年以來任正非多次接受國際媒體采訪,但將華為的5G“堆棧”轉讓給競爭對手,是他迄今為止“最大膽”的提議。有分析師表示,“在科技史上,很難找到類似的先例。”
而對于華為整個5G技術組合,其價值可能高達數百億美元。過去10年,華為已在新一代移動連接的研發上投入至少20億美元。至于潛在的買家,任正非表示自己“還不知道”。
《經濟學人》援引分析人士觀點稱,愛立信(Ericsson)和諾基亞(Nokia)等巨頭可能會出于“驕傲”而拒絕購買,并質疑華為技術的價值。并且,這兩家去年出現了虧損,手頭也缺現金。
另一方面,規模較小的公司可能無法使用華為的技術與之競爭。有咨詢公司的人員表示,華為與大型運營商的關系非常牢固,因此,對它們中的大多數來說,找一家新的供應商在財務上是沒有意義的。
報道還指出,韓國電子巨頭三星財力雄厚,擁有規模較小且處于增長的網絡設備業務,但如果沒有競爭對手參與競購,三星可能很難跟華為“討價還價”。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出現一個買家聯盟,但尚不清楚哪家會牽頭。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經濟學人》認為,任正非此舉是想塑造一個可以在5G領域與華為競爭的對手公司。因為在他看來,華為為全球大部分5G網絡提供設備令許多西方國家感到擔憂,而此舉將有助于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任正非表示:“利益均衡分配有利于華為的生存。”
此外在采訪中,《經濟學人》提問稱,短期內很少有人會相信,任正非的最新表態能夠“安撫”美國的國家安全機構,那么出售5G技術的提議是否是一個“絕望的信號”?

《經濟學人》報道截圖
任正非當即否認。據他透露,華為已經為其網絡基礎設施業務找到了替代供應商,這些公司不受美國“黑名單”的影響。
今年上半年,在美國政府的“極限施壓”下,華為并未受太大影響,半年營收仍以23%的高速增長。在5月被美國列入所謂的“實體清單”后至今,華為又簽訂了十幾份5G商用合同,目前總數已超過50份,領先于諾基亞和愛立信。
在日前的蘋果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手機首次被列為競品。而在面對當下科技行業最熱門關鍵詞“5G”時,蘋果的態度似乎一直跟華為等廠商形成某種對比。
從國內市場來看,5G手機大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之勢。目前,中興、華為、vivo IQOO、三星已經開售,vivo IQOO更是將價格直接拉低到了4千以下,小米、OPPO、榮耀、努比亞、聯想等的5G手機也已在路上。
截至本月初,國內市場上能購買到的5G手機已達五款,其中一款搭載華為5G芯片,其余四款均搭載高通芯片。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在通信技術的應用上,蘋果其實一直不愛“趕早”。
2007年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時,使用的仍是2G基帶——此時距離諾基亞推出第一款3G手機Nokia 6650已經過去4年,當時市面上高端手機基本都支持3G網絡。
直到第二年換代時,蘋果才推出了iPhone 3GS。當時正值國內3G放號,中國聯通拿到了186號段,在高額補貼套餐、3G換機潮和用戶口碑帶動下,iPhone開始升溫。
而在網絡大提速的4G時代,蘋果也不是趕早的那一批。2013年,許多主流品牌已經推出自己的4G手機,而蘋果直至2015年才推出第一款4G手機iPhone 5,很多國內果粉則是從iPhone 5S才進入4G。
或許是在每一次換代時“后發制人”已經成為習慣,這次蘋果在5G技術的使用上似乎準備采用同樣的策略。
日前,騰訊科技在與蘋果CEO蒂姆·庫克對話時問道:中國不少安卓手機廠商已經發布了多款5G手機,售價也并沒有之前預期的貴。而習慣iOS系統的蘋果用戶也期待盡快能夠使用上支持5G的iPhone,蘋果會怎樣說服消費者,在5G到來之后依然選擇非5G版的iPhone?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庫克認為,目前來說(5G)還是有一點超前。他表示:
我們研究了市場發現,整個市場里面不管是基礎架構或者是芯片,都還沒有足夠成熟,還不足以推出一個高質量的產品。
從2G轉變到3G,再到4G,每一次產品轉型的階段,都會有人說蘋果應該要速度更快一點,更早一點。不過蘋果的目標從來不是要搶第一,蘋果的目標是做到最好,而你想做到最好,需要技術領域進入穩定期。
現在很多國家都會推出4G+、甚至美國有一家運營商推出了5GE服務。如果我們能夠將4G的網速最大程度的充分利用,其實你會發現,4G下依然有很大的潛力去挖掘和提升。所以在今年剛剛發布的iPhone中,我們去做了這件事,相信大家在未來的使用中能夠感受到這些環節。
5G潛力是巨大的,但是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但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是,蘋果此次缺席5G,與此前和芯片供應商高通的專利戰有很大關系。今年4月,高通公司和蘋果公司宣布達成協議,終止所有正在進行的訴訟,包括與蘋果公司的合約制造商。由此,蘋果解決了5G手機芯片供貨問題,而高通贏得了訂單。
據此前媒體報道,蘋果秋季推出的新品,通常在夏天就需要定型;而與高通在4月份才達成和解,讓蘋果沒有足夠的時間整合5G芯片,并在軟件方面進行相應的調整,進而推出5G版iPhone。
只是這次,“后發制人”這次一定還會奏效嗎?
本周一,市場研究機構IDC發布報告稱:“蘋果很可能在2020年晚些時候推出5G手機,這將略微提升iOS手機的銷量,因為它將比其他供應商更有優勢對5G市場狀況有更好的了解,5G手機的推出也將更有計劃性。”
但在中國廠商占得先機的5G時代,情況也可能有所不同。從A股來看,隨著5G商用牌照落地,5G滲透率提升將成為大勢所趨,今年以來與5G產業鏈相關的模塊個股均有不俗的表現。5G指數年內漲幅已突破50%,華為概念指數年內漲幅達48.31%,近一年來的累計漲幅跑贏蘋果指數12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數據寶
iPhone 11發布后,還有賣了多年iPhone的黃牛選擇轉行。據成都商報報道,一位從2013年就開始賣蘋果手機的“老司機”小廖,經過電商、線下渠道及iPhone連續破發的打擊后,于去年9月iPhoneXR發布前退出了這一市場,現在轉行做手機配件,“比倒賣手機掙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