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2 19:40:44
每經記者|許戀戀 每經編輯|杜毅
9月的上海,“秋老虎”正在侵蝕人們的感官,空氣里悶熱異常。11日傍晚,在上海靜安體育中心,一群拿著應援海報的活力少女正在往場館走去,她們要去看的,并非明星演唱會,而是2019王者榮耀職業聯賽(KPL)秋季賽常規賽第一場比賽,首先上場對決的是人氣頗高的eStarPro和RW俠兩支戰隊。
就在前一天,KPL舉辦了三周年慶典,當年《王者榮耀》席卷全國的現象依然歷歷在目,但似乎有點難以置信的是,依托這款國民手游而打造的移動電競賽事KPL已經走過3年。
“三周年對于體育賽事來說很短,在電競這個領域三年似乎也不短了,對于一款游戲特別是一款手游來說,三年挺長,能夠活過三年的手游好像也不多。”KPL聯盟主席張易加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KPL來到了新的起點,未來賽事運營方向將更加聚焦觀眾需求。
2019總獎金已達4800萬
2018年,王者榮耀職業賽事體系全年內容觀看量突破170億,年同比提升65%。2018年KPL秋季賽總決賽單日直播觀看量達3億,年同比提升26%。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發展三年的KPL已經成為移動電競的代表性賽事,如果說KPL是騰訊的一場移動電競實驗,那么三歲的KPL起碼證明了這一實驗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19年,無論是賽事運營,還是商業化進展,或者說在整體版圖上的全球進擊,KPL都有較大的變化。每經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發現,目前2019年KPL全年的賽事總獎金已經達到了4800萬元,這是不含冬季冠軍杯的獎金額度。
對于王者榮耀電競比賽來說,能夠不斷發展的基座是游戲的穩定發展。此前的騰訊財報中,騰訊表示《王者榮耀》在一月份發布了內容更新,提升了用戶活躍度,也促進了付費用戶數及收入同比增長。
每經記者在秋季賽現場看到,目前KPL賽事已經覆蓋了vivo、上汽大眾、Five無糖口香糖,黑鯨 HLA JEANS、統一冰紅茶等不同行業的贊助商,橫跨手機、汽車、食品、服裝等多個行業。2018年6月,在2018全球電競運動領袖峰會上,騰訊官方宣布了KPL當時的贊助總費用已超過1億元,達到了中國頭部體育賽事的水平。
張易加向記者表示,三年前王者榮耀剛開始做電競,商業化是1.0階段,追求的是曝光,品牌找到熱點,然后做一個電競的合作。現在則是處于2.0階段,開始有內容植入,除了聯賽曝光合作,從個個維度找到比較生態型的合作方式。接下來,要走到3.0階段,參與方是共創模式。
所謂的共創模式,按照張易加的解釋,就是電競的賽事擁有方和合作方一起在某一個領域,基于本身電競消費者觀眾的需求,創造一些內容或者商品,可能是定制化或者更加貼合用戶需求以及情感需要的內容以及相應的服務。
從賽事上看,資源有限,容納過多贊助商,賽事資源會不會出現不夠分的情況?對于這一點,張易加表示,賽事里空間有限,但是借鑒傳統體育的做法,會探索賽場之外的合作空間。“比如說針對職業運動員所需要的生活和訓練上的需求來開展商業合作的拓展是我們覺得非常有效的一個方向。”
未來深耕中國 海外野心不減
《世界與中國:2019年全球電競運動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電子競技市場規模首次超過10億美元,中國營收占比全球第二僅次于北美市場,中國電競用戶將達到3.5億。
三年生日過后,王者榮耀的電競賽事未來將如何發展備受關注。對于下一步的規劃,張易加告訴每經記者,“下一步從聯賽本身來講,還是希望能夠深耕中國市場,能夠把跟中國本身文化的傳承、表達出來,針對于中國本身市場的特點去做更多深入的運營。”
和城市的結合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今年,eStarPro落地武漢,成為KPL首個擁有主場的戰隊,這對聯盟來說,無疑是一次重要的嘗試。每經記者注意到,地域化和城市化一直是騰訊電競希望去實現的目標,但是KPL顯得走得非常謹慎,甚至可以說是保守。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對于戰隊城市化落地,張易加解釋稱,聯盟是真的希望把聯賽跟城市文化深入結合,來打造更加長期的,并且能把城市文化和電競這樣一種新興運動結合起來的方式,讓更多中國老百姓看懂電競,能夠了解電競,參與電競,從而讓本身賽事生命力變得更強。這樣的目標,也需要發展周期,“接下來會花大力氣去做很多工作。”
《王者榮耀》建立了聯賽和杯賽交替的整體格局。據了解,王者榮耀電競的海外擴張計劃也會逐步推進。今年8月10日,2019年王者榮耀世界冠軍杯總決賽在深圳決出了首個冠軍,冠軍獎金就高達1344萬元。接下來,王者榮耀賽事在海外會做更多投入性的工作。
針對國內電競產業規范性尚待提升的行業問題,KPL也有新的動作,9月10日,騰訊和廣州體育學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希望進一步完善電競從業人員標準化、規范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