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3 15:46:54
沉寂了半年后,咪蒙似乎要回歸了。這一次,她瞄準了短視頻領域。6月開始,一則疑似咪蒙發布的招聘廣告在朋友圈流傳開來。
每經記者|李蕾 每經編輯|肖芮冬
前面已經解釋了MCN的含義及發展歷程,接下來就說說所有MCN機構都面臨的一大難題:變現難。
楊歌指出,商業的過程永遠分三步走:第一是流量聚合,第二是流量廣告式變現,第三是流量內容或商品變現。他舉了個例子:抖音目前的情況是已經完全工業化生產了,兩周之內如果做不到50萬粉絲、三周做不到100萬、之后做不到500萬粉絲,那這個運營公司“基本上就需要替換產品形式”。
白皮書顯示,其調研的MCN機構中,變現方式選擇最多的仍然是廣告營銷、占到所有機構的80.6%;其次是平臺補貼、內容電商和課程銷售,共同組成了MCN機構變現形式的第二梯隊;第三則是衍生品銷售、IP授權等。并且MCN會因為其核心基金和規模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變現方式,甚至選擇多種變現方式的組合。
以“口紅一哥”李佳琦為例,其經過了前期的流量聚合之后,順利地完成了商品變現和IP變現的全過程。其曾經創下5分鐘直播賣掉1.5萬支口紅、5個半小時直播中成交額353萬的紀錄。目前李佳琦的淘寶真人賬號共有596.6萬粉絲,每個視頻的觀看次數從100多萬到600萬,顯示出強大的直播帶貨能力。
公開數據也顯示,2018年有超三成的MCN營收規模在5000萬以上,其中占比最高的是營收在5000萬~1億元的機構;而營收在500萬元以內的MCN占比只有16%。排除樣本選擇的偏差,充分說明大多數MCN的營收狀況還是非常可觀的。
楊歌也透露,星瀚資本在投資MCN項目時,著重考慮的指標有以下幾項:第一是聚合流量的速度和能力,第二是注冊下載用戶數,第三是留存用戶,第四則是活躍用戶、付費用戶、忠誠用戶和復購用戶。“如果這些用戶長期在你的平臺上觀看你的IP、點擊廣告、購買商品和內容,那說明你的MCN渠道又是活的,又是有價值的。這是一個‘四步走’,這在渠道流量的評判標準上是非常明確的。”
經歷了資本介入、巨頭混戰之后,如今的短視頻行業正逐漸趨于飽和,競爭也日趨白熱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海外市場正成為中國網紅的一塊必爭之地。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過去3年間,至少有數百名網紅通過YouTube、Instagram等海外社交平臺,嘗試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出道”。
根據第三方平臺NoxInfluencer的統計,“辦公室小野”目前擁有超700萬YouTube粉絲,視頻觀看量總計超過16億,穩居第二;緊隨其后的是李子柒,擁有超600萬YouTube粉絲;來自云南的美食博主“滇西小哥”以290萬粉絲,位列YouTube中國區綜合排名前三。
在以YouTube為代表的海外渠道上,內容變現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即:網絡平臺瀏覽分成、廣告植入和眾籌打賞等,和國內的收入模式區別比較大。
粉絲多意味著變現能力強,NoxInfluencer日前也公布了兩位中國頂級網紅在YouTube的收入估算情況:“辦公室小野”單個視頻合作參考費用約25萬,單月廣告聯盟收入為459萬,一年的分紅預計5508萬;李子柒單個視頻合作費用高達80萬,一年的廣告分紅預計達4452萬元。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海外市場都適合國內MCN的發展。楊歌指出,中國可接觸的境外流量市場主要分三大市場:第一是歐美市場,第二是非洲市場,第三是東南亞市場,情況各不相同。“歐美市場切不進去的原因主要不是模式不同,而是文化差異。其實模式、運營等商業手段都是相似的,但是歐美市場的競爭對手從資本、意識形態、影響力上都比國內MCN強,這是當前最大的問題。非洲市場的變現問題最大,因為互聯網支付普及率低。第三是東南亞市場,它是運營運作、市場成熟度、支付程度等都跟中國最相似的一個市場。目前中國這些流量,想出海的都瞄準東南亞市場,效果相對也比較好。”
在談到咪蒙借MCN“回歸”的問題時,楊歌指出,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于她在短視頻領域能否占有自己的市場。他半開玩笑地表示,“比如再給她雪藏兩年,回歸的時候可能就是VR回歸了,那她能否建立一個新的VR流量呢?對于一個平臺的經紀運營,最重要的不是對一個平臺的深耕能力,而是能夠在各類渠道上都有很強的運營能力和流量搬遷的能力。”
更多創投新聞,請關注外光錐創投(微信ID:waiguangzhui)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