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0 23:55:30
自上月以來,與美國經濟衰退風險相關的言論持續升溫,近日又有多位美國經濟學家警告美國經濟發生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并對衰退幾率、發生時間和衰退起因加以分析,引起美國各界關注。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美國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認為美國在2020年底前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接近50%。導致衰退的原因包括經濟擴張時間長;低失業率阻礙發展空間;國債收益率曲線等金融指標異常;產業部門疲弱;全球經濟對地緣政治的沖擊;與經貿摩擦相關的不確定性以及美國以外的通縮風險等。
近期美國發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喜憂參半,某種程度上支持了薩默斯的觀點。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本輪經濟擴張已經超過十年,國債市場多次傳出經濟或將步入衰退的預警信號,美國制造業三年來首度陷入萎縮。
盡管美國各界普遍認為目前美國失業率維持在歷史低位,消費勢頭總體較好,但薩默斯指出,低失業率意味著提升空間有限,且失業率的回升歷來難以抑制,而消費者心理很容易波動,一旦他們察覺到“大事不妙”就會迅速發生轉變,導致一些行業失業率發生突變。
美國密歇根大學日前公布的調查顯示,8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環比下跌8.6至89.8,創2012年12月以來的最大月度跌幅。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教授羅伯特·席勒最近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表示,明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幾率不到50%,但衰退若在明年發生,他“一點也不意外”。
對于美國經濟長期形勢,席勒認為當前最盛行的論調是“長期停滯”或美國經濟“日本化”。“日本化”主要用于形容以日本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為應對經濟危機采取激進的救市手段,導致利率接近于零,貨幣政策近乎失效的狀態。
薩默斯曾指出,這種接近零利率的狀態就像是一個“黑洞”,一旦陷入后很難逃脫。在“黑洞”中,疲弱的經濟增長和低通脹導致低利率,而信心下降又讓人們很難逃離低利率,當前美國似乎正被拉向“黑洞”,距離“日本化”只差一次衰退。
盡管當前美國與“零利率”尚有一定距離,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日前警告,利率越接近于零,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能力就越有限,這是央行面臨的最大挑戰,美聯儲需要推出其他的政策工具。
美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日前表示,美國經濟“是否陷入衰退系于美股”。他指出,人們低估了美股的財富效應,在美股劇烈波動情況下,會產生難以預料且難以估量的影響。
格林斯潘還指出,從長期來看,美國經濟正在“下沉”,原因在于福利開支劇增且人口老齡化加劇正在“抽空”國內儲蓄,而這意味著用于投資的資本正在減少。(據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