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給錢、給地、給信心 8部門為了“穩豬”也是拼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0 00:49:56

 每經記者|張 蕊    每經編輯|陳 星    

近一段時間以來,豬肉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包括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銀保監會、商務部等8個部門相繼出手,拿出真金白銀“穩豬”;給錢、錢地、給信心。

9月9日,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再出政策,聯合發布《關于做好穩定生豬生產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促進生豬穩產保供。

《通知》主要部署了兩項措施,包括擴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實施范圍、實施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建設補助項目。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縣擴圍

《通知》提出,擴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實施范圍。在畜牧大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基礎上,2020年以生豬規模化養殖場為重點,擇優選擇100個生豬存欄量10萬頭以上的非畜牧大縣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重點支持糞污收集、貯存、處理、利用設施建設。

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縣,中央投資補助比例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50%,最多不超過3000萬元。加大對貧困縣的支持力度,中央投資對貧困縣的補助比例適當高于非貧困縣。中央投資原則上分2年安排,第一年安排50%左右資金。

搜豬網分析師馮永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畜牧大縣的存欄量已經很大了,怎么擴產能?就是給補助,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趕快復養。而對于非畜牧大縣來說,要挖掘潛力養豬,就得先解決環保問題,必須符合環評,這可能是一個很重要的門檻。這就要加強畜禽糞污的處理,需要投入一部分資金來建設這些設施。

事實上,早在2016年底,原農業部印發的《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規劃(2016~2020年)》就明確提到要加快推進畜禽養殖糞污處理。

2017年6月,國辦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其中建立健全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制度第一條措施,就是嚴格落實畜禽規模養殖環評制度。明確新建或改擴建畜禽規模養殖場,應突出養分綜合利用,配套與養殖規模和處理工藝相適應的糞污消納用地,配備必要的糞污收集、貯存、處理、利用設施,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其實這些政策都是為了加快推動規模化養殖、恢復生產,把恢復生產過程中的障礙盡快消除,這是政策的初衷。”馮永輝說。

中央補助最低不少于50萬

除了擴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實施范圍,《通知》還提出要實施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建設補助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對2020年底前新建、改擴建種豬場、規模豬場(戶),禁養區內規模養豬場(戶)異地重建等給予一次性補助,主要支持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和種豬場建設動物防疫、糞污處理、養殖環境控制、自動飼喂等基礎設施建設。

各省可結合產業發展基礎、建設需求等情況,根據下達的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因地制宜確定建設數量,科學設置分檔補助標準。中央補助比例原則上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30%,最低不少于50萬元,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馮永輝告訴記者,一切都是為了解決在復養、擴大產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比如現在在疫情尚未根除的背景下,新建或者改擴建種豬場、規模豬場等,都需要加強生物安全防控設施,政府的這些補助對他們來說就是“及時雨”。

不僅如此,農業農村部近日印發的《關于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支持生豬生產發展的通知》也就優化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支持生豬養殖場(戶)購置自動飼喂、環境控制、疫病防控、廢棄物處理等農機裝備作出部署。

“這些都是為了減輕豬場新建、改擴建或者異地重建過程中所遇到的資金壓力。”馮永輝說。

記者在采訪多家養殖場戶的過程中也了解到,不少養殖場戶考慮到疫情的風險,對復養和擴大產能持觀望態度。

在馮永輝看來,要想推動生豬養殖實現真正的產能增長,需要看三個條件:一是有沒有足夠的利潤,讓生產者有動力去新建或擴建豬場。目前這個條件已經具備了。二是政策要把所有的障礙掃清。目前政策條件也具備了。第三個就是解決疫情的威脅。

馮永輝說,疫情的威脅不是政策和市場能解決的,它要依靠醫療技術,這個可能是最大的制約條件。如果有了醫療對策,政策的效果就會更加突出,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給 錢

建養豬場最高補助500萬元。

加大生豬生產農機裝備購置補貼,實行應補盡補。

在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間,對整車合法運輸種豬及冷凍豬肉的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

給 地

生豬養殖用地按農用地管理,不需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依法科學劃定禁養區。對違反法律法規限制養豬業發展和壓減生豬產能的情況,要立即進行整改。

生豬養殖設施用地可由養殖場(戶)與鄉鎮政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協商并簽訂用地協議方式即可獲得用地。

給 信 心

積極穩妥開展生豬活體抵押貸款試點。

完善生豬政策性保險政策,提高能繁母豬、育肥豬保險保額。

鼓勵具備條件的地方把握時間窗口,持續開展并擴大生豬價格保險試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近一段時間以來,豬肉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包括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銀保監會、商務部等8個部門相繼出手,拿出真金白銀“穩豬”;給錢、錢地、給信心。 9月9日,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再出政策,聯合發布《關于做好穩定生豬生產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促進生豬穩產保供。 《通知》主要部署了兩項措施,包括擴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實施范圍、實施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建設補助項目。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縣擴圍 《通知》提出,擴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實施范圍。在畜牧大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基礎上,2020年以生豬規模化養殖場為重點,擇優選擇100個生豬存欄量10萬頭以上的非畜牧大縣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重點支持糞污收集、貯存、處理、利用設施建設。 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縣,中央投資補助比例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50%,最多不超過3000萬元。加大對貧困縣的支持力度,中央投資對貧困縣的補助比例適當高于非貧困縣。中央投資原則上分2年安排,第一年安排50%左右資金。 搜豬網分析師馮永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畜牧大縣的存欄量已經很大了,怎么擴產能?就是給補助,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趕快復養。而對于非畜牧大縣來說,要挖掘潛力養豬,就得先解決環保問題,必須符合環評,這可能是一個很重要的門檻。這就要加強畜禽糞污的處理,需要投入一部分資金來建設這些設施。 事實上,早在2016年底,原農業部印發的《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規劃(2016~2020年)》就明確提到要加快推進畜禽養殖糞污處理。 2017年6月,國辦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其中建立健全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制度第一條措施,就是嚴格落實畜禽規模養殖環評制度。明確新建或改擴建畜禽規模養殖場,應突出養分綜合利用,配套與養殖規模和處理工藝相適應的糞污消納用地,配備必要的糞污收集、貯存、處理、利用設施,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其實這些政策都是為了加快推動規模化養殖、恢復生產,把恢復生產過程中的障礙盡快消除,這是政策的初衷。”馮永輝說。 中央補助最低不少于50萬 除了擴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實施范圍,《通知》還提出要實施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建設補助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對2020年底前新建、改擴建種豬場、規模豬場(戶),禁養區內規模養豬場(戶)異地重建等給予一次性補助,主要支持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和種豬場建設動物防疫、糞污處理、養殖環境控制、自動飼喂等基礎設施建設。 各省可結合產業發展基礎、建設需求等情況,根據下達的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因地制宜確定建設數量,科學設置分檔補助標準。中央補助比例原則上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30%,最低不少于50萬元,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馮永輝告訴記者,一切都是為了解決在復養、擴大產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比如現在在疫情尚未根除的背景下,新建或者改擴建種豬場、規模豬場等,都需要加強生物安全防控設施,政府的這些補助對他們來說就是“及時雨”。 不僅如此,農業農村部近日印發的《關于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支持生豬生產發展的通知》也就優化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支持生豬養殖場(戶)購置自動飼喂、環境控制、疫病防控、廢棄物處理等農機裝備作出部署。 “這些都是為了減輕豬場新建、改擴建或者異地重建過程中所遇到的資金壓力。”馮永輝說。 記者在采訪多家養殖場戶的過程中也了解到,不少養殖場戶考慮到疫情的風險,對復養和擴大產能持觀望態度。 在馮永輝看來,要想推動生豬養殖實現真正的產能增長,需要看三個條件:一是有沒有足夠的利潤,讓生產者有動力去新建或擴建豬場。目前這個條件已經具備了。二是政策要把所有的障礙掃清。目前政策條件也具備了。第三個就是解決疫情的威脅。 馮永輝說,疫情的威脅不是政策和市場能解決的,它要依靠醫療技術,這個可能是最大的制約條件。如果有了醫療對策,政策的效果就會更加突出,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給錢 建養豬場最高補助500萬元。 加大生豬生產農機裝備購置補貼,實行應補盡補。 在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間,對整車合法運輸種豬及冷凍豬肉的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 給地 生豬養殖用地按農用地管理,不需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依法科學劃定禁養區。對違反法律法規限制養豬業發展和壓減生豬產能的情況,要立即進行整改。 生豬養殖設施用地可由養殖場(戶)與鄉鎮政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協商并簽訂用地協議方式即可獲得用地。 給信心 積極穩妥開展生豬活體抵押貸款試點。 完善生豬政策性保險政策,提高能繁母豬、育肥豬保險保額。 鼓勵具備條件的地方把握時間窗口,持續開展并擴大生豬價格保險試點。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