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專訪商務部歐洲司原司長孫永福:“一帶一路”見證中歐廣闊合作前景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0 00:49:51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旭    

隨著加入“一帶一路”的歐洲國家數量漸趨龐大,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看到了“一帶一路”的機遇,歐洲國家在“一帶一路”中正日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數據顯示,在2018年全球跨境直接投資低迷的情況下,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81.1億美元,同比增長7.1%;歐盟對華投資104億美元,同比大增25.7%。

歐洲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有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加入“一帶一路”之中,未來中歐合作發展的前景如何?

帶著這些問題,在9月6日至8日由太和智庫發起主辦、每日經濟新聞·每經智庫戰略合作的第三屆“太和文明論壇”期間,《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商務部歐洲司原司長孫永福。

“一帶一路”成歐洲振興機遇

NBD:歐洲國家在加入“一帶一路”問題上,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轉變,為什么越來越多歐洲國家加入進來?

孫永福:“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年了,歐洲國家對此有一個不斷的理解深化的過程。

坦率地講,對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歐盟開始時是有一些懷疑的。

我還記得2015年的時候,我們隨李克強總理訪問歐盟總部,總理就提出“一帶一路”這一設想能否跟歐盟的投資計劃聯通。當時歐盟方的反饋是不錯的,但在具體落實的時候,還是有很多的障礙,因為有些歐盟主要國家對中國的倡議持懷疑的態度。

到了第20次中歐領導人會晤的時候,雙方才真正達成一致,并建立了中歐共同投資基金,通過這樣的機制來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和歐盟的投資計劃互相銜接。

達成一致實際上也是一個對“一帶一路”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現在有20多個歐洲國家都參與了,可喜的是其中有一個G7(七國集團)國家意大利,正式與我國達成“一帶一路”合作的協議,起到了一個鮮明的帶頭作用。當然還有其他的國家,比如說盧森堡等。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和具體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相結合,使他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所以他們加入的興趣越來越濃。

NBD:正如您所說,歐洲國家看到了“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說到給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您能否舉例詳細介紹一下?

孫永福:古代的絲綢之路就跟意大利有直接的聯系,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受益者,所以意大利理解“一帶一路”的倡議也比其他國家更容易一些。同時,意大利經濟發展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難。所以我覺得意大利政府能夠率先在G7國家中加入“一帶一路”的合作計劃,這也是很正常的。

中國在經濟發展方面會為意大利的經濟恢復帶來很好的機遇,意大利有很多國際知名品牌和先進技術,與中國的大市場嫁接,會為意大利振興和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

再比如希臘也加入了,中國在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有重大投資。希臘經濟主要依靠旅游和貿易,所以對港口基礎設施的依賴性非常強,原來的比雷埃夫斯港口設施陳舊。2008年金融危機后,貿易量下滑嚴重,港口經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

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與希臘進行了港口方面的合作,重大的投資振興了港口的設施,特別是中國的貨物,通過比雷埃夫斯港,然后再到其他的歐洲國家。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大量貨物往來,為振興希臘的經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當然還有其他國家的一些項目,比如塞爾維亞多瑙河大橋,是中國幫助修建,也帶來了很好的收益。此外,還有匈塞鐵路,塞爾維亞段已經開始建設。這種鐵路基礎設施的建設,為所在國帶來的利益是顯而易見的,使他們認識到與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進行合作,對推動他們經濟發展極為有利。

NBD:當前,歐洲的經濟發展面臨哪些問題,“一帶一路”能給歐洲國家帶來什么?

孫永福:歐洲總體來講技術很發達,但由于資金的問題,有些國家的基礎設施顯得比較陳舊和落后,因此在鐵路、公路、港口、橋梁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投資需求。

我們提出的“一帶一路”的倡議,首先就是道路的相通,所以兩邊的需求是相互補充的。這就是為什么通過“一帶一路”具體項目的合作,可以為相關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特別是在基礎設施方面,我們在歐洲國家的項目合作越來越密切。

中歐貿易具有極強的互補性

NBD:近年來,中歐之間的互動頻繁,你怎么看待中歐貿易未來的發展?

孫永福:歐盟已經連續15年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去年的貿易量已經超過6800億美元,增速超過10%。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歐之間貿易的發展是非常平穩的。

不僅僅是在貿易方面,在投資方面也不斷增長。比如說去年中國對歐盟的直接投資超過81億美元,歐盟對中國的實際投資超過104億美元,都有巨大的增長。

無論從雙邊的貿易和投資都有這樣高速的發展,說明雙方對于合作是有信心的。雖然世界上有些人唱衰中國經濟,但我們可以從數字上看到,歐洲國家和企業對中國市場是有信心的,他們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包括德國很多企業,比如奔馳汽車把它的研發中心設在中國,因為中國已經成為德國汽車特別是奔馳汽車在全世界的第一大市場。

所以,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使得歐盟國家非常重視與中國的合作。

NBD:未來中歐之間的貿易額會不會繼續保持向好勢頭,中歐之間在哪些方面可以互補呢?

孫永福:中歐貿易互補的趨勢非常明顯,大家都知道歐洲的品牌非常多,而且歐洲在技術方面是非常領先的。在技術方面,歐洲是我們最重要最核心的伙伴,中歐之間的技術合作已經超過2000億美元,合作項目超過5萬個。

同時,中國是一個有14億人口的大國,是一個具有極高購買力的大市場。歐洲很多高質量的產品需要出口,需要依賴中國的市場。

所以,這種互補的關系體現在歐洲的技術與中國的全產業鏈生產能力和巨大的市場相結合,這不僅僅有利于雙方,實際上還可以聯手去開拓第三方的合作。比如說在非洲的合作,比如說在拉丁美洲的合作,都為中歐雙方的合作提供了更大更廣闊的空間。所以中歐合作對雙方有利,對全球經濟的振興也是有利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隨著加入“一帶一路”的歐洲國家數量漸趨龐大,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看到了“一帶一路”的機遇,歐洲國家在“一帶一路”中正日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數據顯示,在2018年全球跨境直接投資低迷的情況下,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81.1億美元,同比增長7.1%;歐盟對華投資104億美元,同比大增25.7%。 歐洲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有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加入“一帶一路”之中,未來中歐合作發展的前景如何? 帶著這些問題,在9月6日至8日由太和智庫發起主辦、每日經濟新聞·每經智庫戰略合作的第三屆“太和文明論壇”期間,《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商務部歐洲司原司長孫永福。 “一帶一路”成歐洲振興機遇 NBD:歐洲國家在加入“一帶一路”問題上,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轉變,為什么越來越多歐洲國家加入進來? 孫永福:“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年了,歐洲國家對此有一個不斷的理解深化的過程。 坦率地講,對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歐盟開始時是有一些懷疑的。 我還記得2015年的時候,我們隨李克強總理訪問歐盟總部,總理就提出“一帶一路”這一設想能否跟歐盟的投資計劃聯通。當時歐盟方的反饋是不錯的,但在具體落實的時候,還是有很多的障礙,因為有些歐盟主要國家對中國的倡議持懷疑的態度。 到了第20次中歐領導人會晤的時候,雙方才真正達成一致,并建立了中歐共同投資基金,通過這樣的機制來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和歐盟的投資計劃互相銜接。 達成一致實際上也是一個對“一帶一路”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現在有20多個歐洲國家都參與了,可喜的是其中有一個G7(七國集團)國家意大利,正式與我國達成“一帶一路”合作的協議,起到了一個鮮明的帶頭作用。當然還有其他的國家,比如說盧森堡等。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和具體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相結合,使他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所以他們加入的興趣越來越濃。 NBD:正如您所說,歐洲國家看到了“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說到給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您能否舉例詳細介紹一下? 孫永福:古代的絲綢之路就跟意大利有直接的聯系,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受益者,所以意大利理解“一帶一路”的倡議也比其他國家更容易一些。同時,意大利經濟發展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難。所以我覺得意大利政府能夠率先在G7國家中加入“一帶一路”的合作計劃,這也是很正常的。 中國在經濟發展方面會為意大利的經濟恢復帶來很好的機遇,意大利有很多國際知名品牌和先進技術,與中國的大市場嫁接,會為意大利振興和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 再比如希臘也加入了,中國在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有重大投資。希臘經濟主要依靠旅游和貿易,所以對港口基礎設施的依賴性非常強,原來的比雷埃夫斯港口設施陳舊。2008年金融危機后,貿易量下滑嚴重,港口經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 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與希臘進行了港口方面的合作,重大的投資振興了港口的設施,特別是中國的貨物,通過比雷埃夫斯港,然后再到其他的歐洲國家。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大量貨物往來,為振興希臘的經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當然還有其他國家的一些項目,比如塞爾維亞多瑙河大橋,是中國幫助修建,也帶來了很好的收益。此外,還有匈塞鐵路,塞爾維亞段已經開始建設。這種鐵路基礎設施的建設,為所在國帶來的利益是顯而易見的,使他們認識到與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進行合作,對推動他們經濟發展極為有利。 NBD:當前,歐洲的經濟發展面臨哪些問題,“一帶一路”能給歐洲國家帶來什么? 孫永福:歐洲總體來講技術很發達,但由于資金的問題,有些國家的基礎設施顯得比較陳舊和落后,因此在鐵路、公路、港口、橋梁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投資需求。 我們提出的“一帶一路”的倡議,首先就是道路的相通,所以兩邊的需求是相互補充的。這就是為什么通過“一帶一路”具體項目的合作,可以為相關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特別是在基礎設施方面,我們在歐洲國家的項目合作越來越密切。 中歐貿易具有極強的互補性 NBD:近年來,中歐之間的互動頻繁,你怎么看待中歐貿易未來的發展? 孫永福:歐盟已經連續15年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去年的貿易量已經超過6800億美元,增速超過10%。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歐之間貿易的發展是非常平穩的。 不僅僅是在貿易方面,在投資方面也不斷增長。比如說去年中國對歐盟的直接投資超過81億美元,歐盟對中國的實際投資超過104億美元,都有巨大的增長。 無論從雙邊的貿易和投資都有這樣高速的發展,說明雙方對于合作是有信心的。雖然世界上有些人唱衰中國經濟,但我們可以從數字上看到,歐洲國家和企業對中國市場是有信心的,他們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包括德國很多企業,比如奔馳汽車把它的研發中心設在中國,因為中國已經成為德國汽車特別是奔馳汽車在全世界的第一大市場。 所以,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使得歐盟國家非常重視與中國的合作。 NBD:未來中歐之間的貿易額會不會繼續保持向好勢頭,中歐之間在哪些方面可以互補呢? 孫永福:中歐貿易互補的趨勢非常明顯,大家都知道歐洲的品牌非常多,而且歐洲在技術方面是非常領先的。在技術方面,歐洲是我們最重要最核心的伙伴,中歐之間的技術合作已經超過2000億美元,合作項目超過5萬個。 同時,中國是一個有14億人口的大國,是一個具有極高購買力的大市場。歐洲很多高質量的產品需要出口,需要依賴中國的市場。 所以,這種互補的關系體現在歐洲的技術與中國的全產業鏈生產能力和巨大的市場相結合,這不僅僅有利于雙方,實際上還可以聯手去開拓第三方的合作。比如說在非洲的合作,比如說在拉丁美洲的合作,都為中歐雙方的合作提供了更大更廣闊的空間。所以中歐合作對雙方有利,對全球經濟的振興也是有利的。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