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就業促進法執法檢查:技術技能人才短缺較為突出,建議擇時修訂完善就業促進相關法律法規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23 22:55:06

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在報告中表示,對就業促進法進行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是我國整體經濟社會狀況的客觀反映,除了就業優先理念還沒有完全樹立、就業能力有待提高、就業工作方法有待改進等之外,就業促進相關法律法規也有待擇時修訂完善。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旭    

8月23日,在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春賢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實施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2019年5~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分3個小組,赴廣東、云南、內蒙古、江西、山東、甘肅等6個省(區)開展實地檢查,與33位五級人大代表深入交流。同時委托遼寧等10個省(區、市)人大常委會進行自查。

《報告》介紹,就業促進法基本得到有效實施,基本實現“促進就業,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相協調,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法定目的。法律規定的包括“政策支持、公平就業、就業服務和管理、職業教育和培訓、就業援助、監督檢查”等6個主要方面在內的56條,基本得到貫徹落實,占81.2%。

《報告》同時指出,從檢查來看,目前就業促進法實施中主要存在10個問題,包括3個長期存在的問題,4個現實突出的問題,3個苗頭性趨勢性問題。

圖片來源:新華社

預計到2035年仍將有8億勞動年齡人口

《報告》指出,就業領域一些長期存在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包括:勞動力規模高位運行,就業總量壓力不減;地區差異明顯,人才競爭激烈;公平就業環境有待優化,就業歧視仍然存在。

《報告》介紹,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大。雖然2012年以來,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年均降幅達382萬,2018年60歲及以上人口首次超過15歲及以下人口。但目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仍有近9億人,預計到2035年仍將有8億勞動年齡人口。

此外,新成長勞動力人數多。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834萬人,中職畢業生496萬人,初中、高中畢業后未繼續升學人員約169萬人。綜合起來,每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有1500萬人左右、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300萬人左右。此外,還有數量較大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總量壓力不減,對落實法律和實現法律目的形成不小的挑戰。

《報告》指出,現實存在的突出問題包括:結構性就業矛盾顯現,招工難和就業難并存;公共就業服務和人力資源服務業能力不足;新業態蓬勃發展,催生就業新渠道新形態新問題;外部環境趨緊對就業的影響需要高度關注。

《報告》強調,當前我國技術技能人才嚴重短缺。2018年,技能勞動力占從業人員的比重為22%,高技能人才占從業人員的比重為6%,技工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始終在2以上的水平。

此外,《報告》介紹,苗頭性、趨勢性問題包括:社會文化變遷,就業觀念多元化產生就業選擇問題;勞動力進城與返鄉下鄉壓力并存;科技發展提高生產力,替代效應和補償作用并存。

《報告》指出,農民工進城仍將擴大。2018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9.58%,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88億人。我國正處于城鎮化率30%~70%的快速發展區間,還有大量農村人口將要進城,特別是易地搬遷至城鎮的貧困人口,有的沒有完全“以業定搬、以產定遷”。轉移就業工作的區域銜接協作、轉移就業勞動力的保障水平和易地搬遷貧困人口的就業服務有待進一步提升。

建議擇時修訂完善就業促進相關法律法規

《報告》指出,就業促進法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是我國整體經濟社會狀況的客觀反映。除了就業優先理念還沒有完全樹立、就業能力有待提高、就業工作方法有待改進、法律宣傳需要進一步加強等因素外,就業促進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不少與政策支持、經濟狀況和法律本身有關。

具體包括:就業政策體系化程度與宏觀政策定位相比還有差距;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產生就業問題的主因;法律已不能完全適應當前就業需要。

《報告》介紹,就業促進法2007年制定,實施12年來,黨中央就業優先戰略不斷發展完善,就業現實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就業促進法需要進一步研究完善。一是可操作性和強制力、約束力需要進一步增強。二是內容需要進一步更新。當前,新業態層出不窮,靈活就業等新的就業形態已經成為常態。鄉村振興帶動鄉村產業,返鄉創業就業亟待規范。但這些在法律中都沒有明確規定。

為此,《報告》介紹,針對在檢查中發現的突出問題,梳理歸納各方面提出的意見,總結提煉各地各部門的成熟經驗和特色做法,為落實和完善就業促進法,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以下建議:

一、“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形成完整的就業政策和制度體系;

二、“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相協調”,以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三、堅定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促進勞動者提高 職業技能,增強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四、“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完善覆蓋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

五、“研究就業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擇時修訂完善就業促進相關法律法規。

《報告》建議,修訂就業促進法。切實體現就業優先戰略,體現各級政府和有關方面的改革創新實踐,體現當前就業的新趨勢、新問題,增強可行性、可操作性,主要是補充新就業形態、鄉村就業、公平就業、創業帶動就業等內容。加強與勞動、教育、婦女、殘疾人、中小企業等相關法律的協同,加快制定人力資源開發等相關法律。完善配套法規。圍繞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的需要,結合已經出臺的“失業保險條例”“殘疾人就業條例”“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完善配套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就業促進法 技能人才 農民工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