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國際第一投行加大"攪局"力度!高盛增資中國!數月前曾搞"小動作",已向證監會提交申請,控股券商正見眉目

券商中國 2019-08-21 19:06:09

至目前,已有瑞銀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瑞信方正、摩根士丹利華鑫等外資控股券商產生或正在產生。若高盛提交控股的舉動為真,或成為第六家外資控股券商。

____501192904_banner.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今日有消息稱,高盛發言人稱已向證監會提交申請,將合資證券公司持股比例提高至51%。高盛相關負責人向券商中國記者證實,該信息屬實。

證監會行政許可信息顯示,已于8月19日接收了關于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證券公司增加注冊資本且股權結構發生重大調整審批》的申請材料。

國外投行搶灘布局中國的步伐在加快。就在本月初,華鑫股份全資子公司華鑫證券2%的股權以3.76億元價格轉讓給摩根士丹利,目前尚需證監會批準、商務部核準換發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等程序。此前,證監會已核準3家外資控股券商,分別為瑞銀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和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另外,瑞信方正變更5%以上股權的實際控制人審批已被證監會要求補正材料。

高盛申請控股高盛高華證券

證監會行政審批事項進度顯示,證監會于19日接收了高盛高華的申請材料,關于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證券公司增加注冊資本且股權結構發生重大調整審批》。高盛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證實,高盛已提交將合資證券公司持股比例提高至51%的申請。

高盛這一動作絲毫不讓市場意外,此前已有數家券商有類似動作。

2018年4月28日,證監會公布了《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允許外資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1%,同時宣布“即日起,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該辦法和服務指南的要求,向證監會提交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者設立合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

受中國放寬金融對外政策的影響,外資尤其是國際投行紛紛搶灘布局控股合資券商。在《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新政策出臺8天內,就有瑞銀證券、野村證券和摩根大通相繼向中國證監會提交控股合資券商的申請。

據證券業協會下發給券商的信息,今年上半年,高盛高華實現營收3.22億元,在券業排名96位;凈利潤3104萬元,排名109位。高盛高華的主要業務投行業務上半年收入5417萬,行業排名73位。

國際投行大塊頭——高盛

高盛成立于1869年,是世界領先的投資銀行、證券和投資管理公司。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高盛就把中國作為全球業務發展的重點區域,曾投資中國網通、中芯、阿里巴巴、分眾傳媒等多家機構。

2004年,高盛亞洲與北京高華證券成立了合資券商高盛高華,其中北京高華證券出資比例為67%,高盛(亞洲)的出資比例為33%。高盛高華的經營范圍包括股票和債券承銷,債券的經紀和自營等。

截至2018年末,公司共有員工103人,其中投行人員78人,占比75.7%。2018年,高盛高華實現營收4.56億元,較上一年度減少16.84%;凈利潤為人民幣6870萬元,較上一年度增加4%。在去年券業整體蕭條的形勢下,這個成績好于行業平均水平。去年內,作為主承銷商、聯合主承銷商等進行了3筆A股首次公開發行、2筆非公開發行、5筆公司債、2筆可轉債發行的承銷。

去年以來,國內券業改革風起云涌,國際大投行也在引領改革。

去年8月份,摩根大通推出一款免傭金的投資APP“You Invest”,用戶可在第一年內免費進行100次股票或ETF交易,并且可以依據其活動程度可獲得無限次的免費交易。消息發布當天,摩根大通股價上漲1.5%至116.33美元。當時就有言論稱,摩根大通通過壓低費用的方式爭取客戶,將使網絡券商的競爭更加白熱化。

今年3月份,高盛的一個“小動作”很是吸引圍觀,公司在一份內部信中稱,不再要求員工必須要每天穿正裝上班,只要穿著“符合客戶期望”即可。這個舉動雖小,但是對一向以對員工著裝要求嚴格著稱的大型金融機構而言,這個新規定引發市場關注。市場人士認為,高盛對服裝不再嚴格刻板對全球金融市場包括新興市場都有啟發。

以上雖然只是一些細節上的改變,但透露出的信號則值得玩味。高盛為國際十大投行之列,曾有“國際第一投行”之稱,高盛亞洲此番要控股合資券商,能為其發展帶來什么資源和先進理念,國際大投行紛紛搶灘布局中國市場,對券業產生如何的效應,市場均拭目以待。

已有5家外資控股券商獲得批復或正在批復

至目前,已有瑞銀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瑞信方正、摩根士丹利華鑫等外資控股券商產生或正在產生。若高盛提交控股的舉動為真,或成為第六家外資控股券商。

其中,瑞銀證券是通過股權轉讓的模式控股合資券商。2018年11月27日,中國證監會核準中糧集團將其持有的瑞銀證券14%股權、國電資本持有的12.01%股權打包轉讓給UBS AG;核準UBS AG成為瑞銀證券主要股東,UBS Group AG成為瑞銀證券實際控制人。目前已經更改了工商信息。

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和野村東方國際證券通過核準新設的方式成立。2019年3月29日,中國證監會核準設立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

而瑞士信貸銀行對瑞信方正的控股則通過增資方式完成。2019年4月15日,方正證券發布瑞士信貸對瑞信方正非公開協議單方面增資的進展公告。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將以6.28億元單方面向瑞信方正增資,增資完成后,瑞士信貸對瑞信方正的持股比例由增資前的33.30%提高至51.00%,并成為瑞信方正的控股股東。

7月10日,證監會官網顯示,關于瑞信方正《證券公司變更5%以上股權的實際控制人審批》被證監會接收材料。7月17日,瑞信方正補正材料。

監管對擬新設合資券商的批復再加速

除了合資券商轉為外資控股券商的案例在增多,監管對擬新設合資券商的批復也有密集加快之勢。今年5月份,證監會對聯信證券、金圓統一證券、方圓證券、瀚華證券、華勝國際證券等五家擬設合資券商進行了第一次反饋意見,這距離其中四家券商申報材料已過去兩年左右。

“這些券商提交材料已經超過一年以上了,在這個時間點反饋意見,說明監管層是在落實之前上層講話的精神。今年3月份,李克強總理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將持續擴大金融業等領域對外開放;今年2月份,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上任后首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整體方向指向于19年會落地一批合資券商。”當時,有券商非銀分析師向記者分析道。

目前有18家合資券商正在排隊申請設立,大多申請材料接收時間都在2016年。

瑞銀集團亞太區執委會委員、瑞銀證券總經理錢于軍曾公開表示,“我們不是狼,我們是羊。我們不會來沖擊國內市場,我們會帶來很多好的東西,希望能促進國內市場的發展。”

短期內加劇券業競爭,長期提升行業競爭力

歷數此前20多年,我國證券業經歷了逐步開放的過程,但由于持股比例受限、業務范圍受限等多重阻礙,除了特殊歷史背景下成立的中金公司,其他合資券商發展一直沒有太大起色。

券商中國記者此前據多家研報梳理,至2018年,我國至少存有11家合資券商。

從盈利能力來看,除了中金公司外,其他合資券商在行業排名均比較靠后。并且,近年來,數家合資券商出現外資股東撤資現象。上述券商非銀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合資券商大多缺少經紀業務牌照,業務范圍受限,投行業務為主要收入來源,業務單牌照造成合資券商收入結構單一,整體發展受限。此外,由于此前外資不能完全控股,合資券商股東間管理理念易產生沖突。

在最新的金融開放的政策趨勢下,外資進入國內證券市場正在加速。國內券商該害怕嗎?此前,民生證券董事長馮鶴年在專訪中,與記者談及這個話題。他認為,短期來看,外資加速進入將在一定程度上加劇證券行業的競爭,但難以改變證券行業競爭格局。長期來看,引入外資券商將提升證券行業競爭力、改變行業發展格局。

“一方面,隨著證券業務牌照和資本管制的逐步放寬,合資及外資券商有助引入海外成熟的公司治理、合規經營、內部控制等先進經驗,有望促進國內證券行業提升競爭實力,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合資及外資券商將加大國內證券專業化競爭,以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和投研能力成為突圍的關鍵因素,將推動國內券商向資本中介、綜合財富管理和創新業務轉型,競爭格局將進一步分化。”馮鶴年對記者表示。

券商中國 張婷婷

責編 徐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今日有消息稱,高盛發言人稱已向證監會提交申請,將合資證券公司持股比例提高至51%。高盛相關負責人向券商中國記者證實,該信息屬實。 證監會行政許可信息顯示,已于8月19日接收了關于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證券公司增加注冊資本且股權結構發生重大調整審批》的申請材料。 國外投行搶灘布局中國的步伐在加快。就在本月初,華鑫股份全資子公司華鑫證券2%的股權以3.76億元價格轉讓給摩根士丹利,目前尚需證監會批準、商務部核準換發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等程序。此前,證監會已核準3家外資控股券商,分別為瑞銀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和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另外,瑞信方正變更5%以上股權的實際控制人審批已被證監會要求補正材料。 高盛申請控股高盛高華證券 證監會行政審批事項進度顯示,證監會于19日接收了高盛高華的申請材料,關于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證券公司增加注冊資本且股權結構發生重大調整審批》。高盛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證實,高盛已提交將合資證券公司持股比例提高至51%的申請。 高盛這一動作絲毫不讓市場意外,此前已有數家券商有類似動作。 2018年4月28日,證監會公布了《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允許外資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1%,同時宣布“即日起,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該辦法和服務指南的要求,向證監會提交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者設立合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 受中國放寬金融對外政策的影響,外資尤其是國際投行紛紛搶灘布局控股合資券商。在《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新政策出臺8天內,就有瑞銀證券、野村證券和摩根大通相繼向中國證監會提交控股合資券商的申請。 據證券業協會下發給券商的信息,今年上半年,高盛高華實現營收3.22億元,在券業排名96位;凈利潤3104萬元,排名109位。高盛高華的主要業務投行業務上半年收入5417萬,行業排名73位。 國際投行大塊頭——高盛 高盛成立于1869年,是世界領先的投資銀行、證券和投資管理公司。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高盛就把中國作為全球業務發展的重點區域,曾投資中國網通、中芯、阿里巴巴、分眾傳媒等多家機構。 2004年,高盛亞洲與北京高華證券成立了合資券商高盛高華,其中北京高華證券出資比例為67%,高盛(亞洲)的出資比例為33%。高盛高華的經營范圍包括股票和債券承銷,債券的經紀和自營等。 截至2018年末,公司共有員工103人,其中投行人員78人,占比75.7%。2018年,高盛高華實現營收4.56億元,較上一年度減少16.84%;凈利潤為人民幣6870萬元,較上一年度增加4%。在去年券業整體蕭條的形勢下,這個成績好于行業平均水平。去年內,作為主承銷商、聯合主承銷商等進行了3筆A股首次公開發行、2筆非公開發行、5筆公司債、2筆可轉債發行的承銷。 去年以來,國內券業改革風起云涌,國際大投行也在引領改革。 去年8月份,摩根大通推出一款免傭金的投資APP“YouInvest”,用戶可在第一年內免費進行100次股票或ETF交易,并且可以依據其活動程度可獲得無限次的免費交易。消息發布當天,摩根大通股價上漲1.5%至116.33美元。當時就有言論稱,摩根大通通過壓低費用的方式爭取客戶,將使網絡券商的競爭更加白熱化。 今年3月份,高盛的一個“小動作”很是吸引圍觀,公司在一份內部信中稱,不再要求員工必須要每天穿正裝上班,只要穿著“符合客戶期望”即可。這個舉動雖小,但是對一向以對員工著裝要求嚴格著稱的大型金融機構而言,這個新規定引發市場關注。市場人士認為,高盛對服裝不再嚴格刻板對全球金融市場包括新興市場都有啟發。 以上雖然只是一些細節上的改變,但透露出的信號則值得玩味。高盛為國際十大投行之列,曾有“國際第一投行”之稱,高盛亞洲此番要控股合資券商,能為其發展帶來什么資源和先進理念,國際大投行紛紛搶灘布局中國市場,對券業產生如何的效應,市場均拭目以待。 已有5家外資控股券商獲得批復或正在批復 至目前,已有瑞銀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瑞信方正、摩根士丹利華鑫等外資控股券商產生或正在產生。若高盛提交控股的舉動為真,或成為第六家外資控股券商。 其中,瑞銀證券是通過股權轉讓的模式控股合資券商。2018年11月27日,中國證監會核準中糧集團將其持有的瑞銀證券14%股權、國電資本持有的12.01%股權打包轉讓給UBSAG;核準UBSAG成為瑞銀證券主要股東,UBSGroupAG成為瑞銀證券實際控制人。目前已經更改了工商信息。 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和野村東方國際證券通過核準新設的方式成立。2019年3月29日,中國證監會核準設立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 而瑞士信貸銀行對瑞信方正的控股則通過增資方式完成。2019年4月15日,方正證券發布瑞士信貸對瑞信方正非公開協議單方面增資的進展公告。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將以6.28億元單方面向瑞信方正增資,增資完成后,瑞士信貸對瑞信方正的持股比例由增資前的33.30%提高至51.00%,并成為瑞信方正的控股股東。 7月10日,證監會官網顯示,關于瑞信方正《證券公司變更5%以上股權的實際控制人審批》被證監會接收材料。7月17日,瑞信方正補正材料。 監管對擬新設合資券商的批復再加速 除了合資券商轉為外資控股券商的案例在增多,監管對擬新設合資券商的批復也有密集加快之勢。今年5月份,證監會對聯信證券、金圓統一證券、方圓證券、瀚華證券、華勝國際證券等五家擬設合資券商進行了第一次反饋意見,這距離其中四家券商申報材料已過去兩年左右。 “這些券商提交材料已經超過一年以上了,在這個時間點反饋意見,說明監管層是在落實之前上層講話的精神。今年3月份,李克強總理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將持續擴大金融業等領域對外開放;今年2月份,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上任后首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整體方向指向于19年會落地一批合資券商。”當時,有券商非銀分析師向記者分析道。 目前有18家合資券商正在排隊申請設立,大多申請材料接收時間都在2016年。 瑞銀集團亞太區執委會委員、瑞銀證券總經理錢于軍曾公開表示,“我們不是狼,我們是羊。我們不會來沖擊國內市場,我們會帶來很多好的東西,希望能促進國內市場的發展。” 短期內加劇券業競爭,長期提升行業競爭力 歷數此前20多年,我國證券業經歷了逐步開放的過程,但由于持股比例受限、業務范圍受限等多重阻礙,除了特殊歷史背景下成立的中金公司,其他合資券商發展一直沒有太大起色。 券商中國記者此前據多家研報梳理,至2018年,我國至少存有11家合資券商。 從盈利能力來看,除了中金公司外,其他合資券商在行業排名均比較靠后。并且,近年來,數家合資券商出現外資股東撤資現象。上述券商非銀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合資券商大多缺少經紀業務牌照,業務范圍受限,投行業務為主要收入來源,業務單牌照造成合資券商收入結構單一,整體發展受限。此外,由于此前外資不能完全控股,合資券商股東間管理理念易產生沖突。 在最新的金融開放的政策趨勢下,外資進入國內證券市場正在加速。國內券商該害怕嗎?此前,民生證券董事長馮鶴年在專訪中,與記者談及這個話題。他認為,短期來看,外資加速進入將在一定程度上加劇證券行業的競爭,但難以改變證券行業競爭格局。長期來看,引入外資券商將提升證券行業競爭力、改變行業發展格局。 “一方面,隨著證券業務牌照和資本管制的逐步放寬,合資及外資券商有助引入海外成熟的公司治理、合規經營、內部控制等先進經驗,有望促進國內證券行業提升競爭實力,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合資及外資券商將加大國內證券專業化競爭,以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和投研能力成為突圍的關鍵因素,將推動國內券商向資本中介、綜合財富管理和創新業務轉型,競爭格局將進一步分化。”馮鶴年對記者表示。 券商中國張婷婷
高盛 投行 外資 券商 證監會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