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14 11:24:51
東海證券2019年中報中,還披露了報告期內未結案的重大訴訟、仲裁事項。記者看到,共計10項,涉及金額約4.12億元,占期末凈資產比例達4.72%。
每經記者|陳晨 每經編輯|吳永久
 
        
        
近日,東海證券披露了2019年中報。今年上半年,東海證券營業收入達9.10億元,同比增長59.50%,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2.36億元,較去年同期扭虧為盈,取得如此成績,主要是證券經紀和自營業務的貢獻。
不過,記者發現,截至2019年上半年,東海證券共有10項未結案的重大訴訟、仲裁事項,涉及金額約4.12億元,其中就包括前期發行的3只資管產品踩雷多只違約債券訴訟。另外,今年上半年,公司信用減值損失達1.21億元,主要是來自資管業務與境外子公司債權投資計提的減值準備。
今年上半年,東海證券營業收入達9.10億元,同比增長59.50%,利潤總額達3.53億元,同比增長2308.26%,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2.36億元,較去年同期(-0.22億元)扭虧為盈。
“主要原因是2019年上半年國內宏觀經濟繼續平穩運行,資本市場開啟了一輪上漲行情,市場交投活躍,公司證券經紀及證券自營等業務取得較好的經營成果”,東海證券在2019年上半年報告中指出:“報告期內,公司積極執行公司戰略和經營計劃,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均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較好地完成了公司年度經營計劃。”
正如所說,證券經紀和自營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成果,這兩大業務也為東海證券今年上半年營收的絕對主力,二者合計達5.87億元,占東海證券上半年營收的近65%。
2019年上半年,東海證券證券自營業務收入達2.99億元,成為東海證券最大的收入貢獻板塊,而去年同期該業務收入為-0.42億元。其次是證券經紀業務,實現2.88億元,同比增長約21%。投行業務收入1.56億元,同比增長約26%,信用交易業務收入1.24億元,同比下滑9.71%,資管收入0.42億元,同比增長近33%。
另外,記者了解到,公司凈資產規模一直維持在83億元至86億元之間,凈資本規模在今年1~5月保持在71億元左右,而在6月份下降為68.53億元。東海證券表示,主要是因為2015年6月發行的10億元3+2次級債“15東海債”,在2019年6月剩余到期期限進入1年以內,按照監管規定不再計入附屬凈資本,使附屬凈資本規模較5月減少3.75億元,進而導致凈資本規模出現下降趨勢。
東海證券2019年中報中,還披露了報告期內未結案的重大訴訟、仲裁事項。記者看到,共計10項,涉及金額約4.12億元,占期末凈資產比例達4.72%。
上述未結案重大訴訟或仲裁事項也透露了東海證券3只資管產品踩雷,分別是全債雙利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東海證券月月盈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東海證券盈多多產品。
據梳理,上述資管計劃踩雷包括面值1000萬元的“13中森債”、總面額2000萬元的“15機床CP004”和面額5000萬元的“16大機床SCP003”、面額5000萬元的“16中科建設PPN001”和面額5000萬元的“16中科建設PPN002”、面額5000萬元的“16凱迪01”和面額4000萬元的“11凱迪MTN1”以及票面金額為5000萬元的“16中信國安MTN002”。截至上半年末,東海證券已對上述相關資產合計計提減值準備達1.87億元,其中,大連機床處于破產重整階段,針對上述事項,東海證券更是對相關資產全額計提了減值準備7361.92萬元。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全債雙利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已于2018年5月到期清算,其他兩只為無固定存續期限。中誠信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東海證券月月盈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與“東海證券盈多多產品”存續規模分別為58.77億元和39.22億元,均為公司提供風險準備金進行收益兜底的大集合資管產品。但是,根據監管要求,大集合資管業務須于2020年12月31日前對標公募基金進行管理。
“東海證券前期發行的資管產品發生較多的違約事件,這與信用違約風險加大的環境以及東海證券本身的風控等都有關系,尤其是在資管新規發布后,東海證券雖然積極調整產品結構,但轉型的壓力還是不容小覷”,有券商人士告訴記者:“曾經東海證券‘東風’系列資管產品聞名業界,但‘鐵三角’先后散去,東海證券資管也就逐漸淡了下來。”
記者了解到,東風系資管產品的引領者——東海證券原總裁章涌濤、資產管理部原總經理龔小祥、資產管理部原投資總監朱璽——被稱為東海證券“鐵三角”。2012年,龔小祥因病去世,章涌濤離開。去年,朱璽因內幕交易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罰款1400萬元。
實際上,今年以來,東海證券的曝光頻次大大增加,比如三次受到監管處罰,銀川聚信將所持東海證券8300萬股拍賣,高管辭任,前董事長朱科敏接受調查等都讓這家中小型券商處于風口浪尖。
今年1月,江蘇證監局稱,東海證券作為“15順風01”債券的受托管理人未能勤勉盡責地履行責任,未規定持續監督債券發行人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未能及時發現發行人挪用募集資金、將募集資金轉借他人的違規行為。今年4月,東海證券又因總部合規部門中具備3年以上證券、金融、法律、會計、信息技術等有關領域工作經歷的合規管理人員數量占比不足受江蘇證監局處罰。緊接著6月,江蘇證監局對東海證券開出了年內第三張罰單,原因是東海證券對境外子公司管控不到位、2014年有關資產管理計劃機制調查不充分等,要求東海證券責令整改。
而上述涉及到的資管業務和境外子公司也是上半年東海證券信用減值損失的主要方面。據東海證券2019年中報披露,本期信用減值損失主要是公司持有的債權投資計提的減值準備,合計約1.21億元。其中,公司持有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由于融資方未及時償還本息,計提減值準備2682.74萬元;境外子公司持有的債權投資,由于到期未償付等原因,計提債權投資減值準備8932.71萬元。
“接連受到行政監管措施表明東海證券在整體合規經營和質量控制的水平仍有待加強,也凸顯了以大型券商主導的行業競爭格局下中小券商更多的在業務上激進,合規上捉襟見肘的發展模式”,上述券商人士說道。
不過對于前述處罰,東海證券在2019年年報中也披露了整改情況,比如增強守法合規意識;及時對合規管理人數進行了補充,后續將進一步加強在合規人員配置,薪酬等保障措施等方面的投入;審慎開展境外子公司業務;進一步規范資產管理業務管理,提升盡職調查質量,審慎評估資產價值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