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13 16:29:51
林更新代言的鹽津鋪子于日前披露了半年報,公司業績靚麗,凈利潤同比增加68.86%。業績大增背后,烘焙類產品發力,成為營收中銷售額最高品類。
每經記者|胥帥 每經實習編輯|湯輝
鹽津鋪子(002847,SZ)于日前披露了半年報,公司業績靚麗,凈利潤同比增加68.86%。在靚麗業績背后,政府補貼貢獻不小。鹽津鋪子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為6616萬元,其中3077萬的政府補助收入對凈利影響不小。
實際上,鹽津鋪子一直以來都存在一定數額的政府補貼。2016年到2018年,鹽津鋪子的凈利潤分別為8566萬元、6574萬元、7051萬元,而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2529.75萬元、4721.95萬元、3922萬元。
品類上,鹽津鋪子并不局限于傳統蜜餞類食品,還瞄準了烘焙類產品,后者為鹽津鋪子上半年業績加分明顯。而鹽津鋪子也為烘焙類產品下了血本,還請來當紅明星林更新代言引流。

圖片來源:鹽津鋪子官網截圖
鹽津鋪子不只做豆干、蜜餞,如今也賣起了面包,林更新就是“鹽津鋪子”面包的代言人。8月11日,鹽津鋪子披露了2019年半年報,期內實現營業收入6.4億元,同比增長31.28%,凈利潤為6616萬元,同比增長68.86%。
鹽津鋪子這份半年報堪稱靚麗,林更新代言的烘焙類產品則是重要“助推劑”。今年上半年,鹽津鋪子的烘焙類產品實現營收1.35億元,占營收比21.09%。而去年,鹽津鋪子的烘焙類產品實現營收僅為5821.7萬元,占營收比僅為11.93%。由此一來,烘焙類成為了鹽津鋪子的最大品類。要知道在去年年報,傳統的豆干產品還是鹽津鋪子的最大品類。
一年過后,鹽津鋪子烘焙類產品的營收已翻番。其主要烘焙類產品包括西式糕點、面包、堅果吐司、堅果小口袋面包,這均為林更新代言產品。鹽津鋪子用林更新代言向烘焙類產品引流,這也是重視該類產品的舉措之一。
事實上,烘焙類產品并非鹽津鋪子的傳統產品。2017年,鹽津鋪子新推出“58天鮮”短保烘焙系列產品。
鹽津鋪子布局烘焙產品有一點道理,因為市場有增長動力。根據券商研報的數據,烘焙子行業的增速均在10%以上,景氣度相對較高。2018年,烘焙與辣條市場市場規模預計達到2033億和600億元。
“它加入烘焙這一塊,對它階段性業績的提升是有一定幫助。”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整個產品線來說,烘焙是鹽津鋪子的一個增長極和增長點。但消費端,對整個烘焙的升級以及創新要求是比較高的。鹽津鋪子在這方面能否持續跟上消費升級的速度,這決定鹽津鋪子未來的可持續核心競爭力。
“鹽津”,是緣起清代嘉慶年間的傳統民間工藝。新鮮的蔬果加入鹽和糖制作成鹽津菜,這一工藝運用到涼果蜜餞制作中,成為南方蜜餞的代表。因為有了“鹽津”,鹽津鋪子顯得更有歷史老店的色彩。
上世紀80年代,鹽津鋪子實際控制人張學武的父親傳承祖業,在湖南瀏陽經營一家鹽津食品作坊。2005年,張學武創建了鹽津鋪子食品公司。2017年,鹽津鋪子成功上市。
鹽津鋪子向烘焙類現代快消食品發展,這是否會擠壓傳統蜜餞的業務權重?從半年報數據來看,鹽津鋪子蜜餞類產品的收入同比還出現了下滑。今年上半年,鹽津鋪子蜜餞炒貨類收入為7094.8萬元,占營收比為11.07%。去年同期,蜜餞炒貨類收入為7126.3萬元,占營收比為14.6%。鹽津鋪子蜜餞炒貨類收入較去年同期下滑了0.44%。
“蜜餞和堅果其實已經進入了一個紅海,競爭激烈。”朱丹蓬表示,鹽津鋪子還有兩大隱憂,一是線上很弱,二是整體的品類創新以及升級速度較慢。
蜜餞類產品增速的停滯不前,公司是否有對策?就該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了鹽津鋪子負責信息披露的有關部門。“會將你的問題轉達給董秘,再給你回復。”鹽津鋪子有關人士表示。
今年上半年,鹽津鋪子凈利潤達到了6616萬元。其中,政府補貼收入為3077萬元,而在扣除所得稅等后,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合計為2453.8萬元,占半年凈利潤約37%。公司半年報披露,鹽津鋪子涉及的政府補助項目主要是新建高檔休閑食品生產基地補助款等,集中在項目建設上。
2016年到2018年,鹽津鋪子的凈利潤分別為8566萬元、6574萬元、7051萬元,而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2529.75萬元、4721.95萬元、3922萬元。
盡管財報靚麗,但鹽津鋪子的股價并未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同。半年報發布后的兩個交易日鹽津鋪子股價累計跌幅約5%。無獨有偶,另一網紅快消股香飄飄(603711,SH)也于8月12日披露了半年報,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77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58.2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24億元,同比扭虧。能在產品消費淡季實現大幅增長,香飄飄靚麗財報理應被看好。然而同鹽津鋪子一樣,香飄飄的表現同樣令人大跌眼鏡,半年報發布次日,公司股價盤中一度下跌超過9%,成交量較往日有所放大。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