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13 00:22:05
每經記者|孫嘉夏 每經編輯|魏官紅
多年來,潯興股份(002098,SZ)一直是國內最大的拉鏈生產企業,產品遠銷80多個國家。因其在國內難尋敵手,故被業內譽為“拉鏈之王”。
在創始人施能坑的掌舵之下,潯興股份一直是一個專注主業的“三好學生”,每年都能為股東產生穩定的現金流回報。
然而,潯興股份最終還是栽入了跨界并購的泥潭,巨虧7億元,“拉鏈之王”也因此跌落神壇。
值得一提的是,8月11日晚,潯興股份公告披露:“公司于2019年8月10日接到公司實際控制人、原董事長王立軍先生家屬通知,因涉嫌內幕交易罪,王立軍先生已被重慶市公安局實施逮捕。”
深耕細分市場
拉鏈,是人們時常接觸的不甚起眼的小物件,而潯興股份就是深耕這個小物件,做大做強做上市。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拉鏈制造企業,潯興股份的拉鏈業務在巔峰的2017年做到了14億元的收入。
1953年出生的施能坑,帶領其家族成員,在晉江這塊鞋服之都的土地上,勤勤懇懇地把潯興股份從小做大,從大做強。
2006年,潯興股份成功登陸A股。
在施能坑的掌舵之下,潯興股份在2006年至2016年,一直深耕其主業拉鏈業務,可謂是一名“三好學生”。
第一方面是,公司營業總收入從2006年的6.56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11.75億元,總體呈現增長趨勢。
即便是在王立軍掌舵潯興股份之后,公司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跨境電商業務上,潯興股份的拉鏈業務也依舊保持著穩定增長的態勢。
第二方面則是潯興股份從容面對拉鏈行業的眾多競爭對手,一直保持著行業第一的地位。
拉鏈行業是一個企業眾多、充分競爭的行業。據中國拉鏈協會對國內拉鏈生產廠家的統計(不含YKK),多年來潯興股份拉鏈產品產銷量及出口量穩居國內第一。但潯興股份并沒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一直把日本的拉鏈巨頭企業YKK作為其競爭的對手,奮力追趕。
第三方面是,潯興股份的主要管理層并未將賺來的錢拿去瞎折騰、亂投資,而是存留在上市公司,分配給股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潯興股份的現金流量表發現,2006年至2016年,除了2010年、2012年和2015年這三年有投資支付現金流出,合計8800余萬元之外,剩余的年份,潯興股份投資流出的現金全部用于固定資產更新。
這點與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有所不同,施能坑并未將企業賺來的利潤拿去投資其他事業。即便是2015年潯興股份定增募資的3億元,公司也是為了償還銀行貸款,降低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
因此,在施能坑的掌舵之下,潯興股份一直專注主業,每年都能為股東產生穩定的現金流回報。
跨界轉型不利
2016年底,王立軍通過杠桿收購的方式,拿下潯興股份的控制權,在2017年成為了潯興股份董事長,并將“三好學生”潯興股份帶上了一條“險象環生”的資本并購之路。
2017年6月,潯興股份發布《重大資產購買報告書》,出資10.14億元購買深圳價之鏈跨境電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價之鏈)65.00%股權。
2017年,跨境電商發展得如日中天,許多資本機構判斷這是接下來的新風口。
公開統計顯示,2017年上半年,我國13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進出口規模超過1000億元,同比增長一倍以上。
價之鏈是當年跨境電商行業的一顆新星,在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4.57億元,同比增長232.34%。彼時,潯興股份似乎認為已經找到了一個讓豬都可以飛起來的風口。
事與愿違的是,潯興股份并沒有迎風展翅,而是重重地跌落下來。其對賭失敗,導致巨虧7億元,股價連續7個跌停。
無奈之下,2018年,潯興股份對這筆資產計提了7.48億元的商譽減值準備,此舉導致公司2018年度凈利潤虧損6.77億元。這是潯興股份自2006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為天下笑者,何也?
近些年來,資本市場并購踩雷的案例比比皆是。
鞋服行業因主業行情低迷,更是急于謀求轉型。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服裝鞋帽類的零售額增長速度一直弱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從2018年開始,服裝鞋帽類的零售額增速不斷下滑,截至2019年6月已經下降至3%。
在這樣的行業大背景下,有部分鞋服類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急于轉型,試圖尋找下一個風口,嘗試一把飛翔的感覺。
同處于鞋服行業的富貴鳥就是一個例子。曾經被稱為“鞋王”的富貴鳥,涉足互聯網金融業務、電子商務,甚至成立了保健品研發的全資子公司。最終,其負債30多億元,被多家債權人告上法庭,窮途末路之下,只能進行破產重組。
相反,還有同處于晉江地塊的另外一個案例——安踏體育。安踏體育也曾面臨出售資產、并購資產的抉擇問題,但其處理方式堪稱完美。2008年,安踏出售了旗下從事運動服飾零售業務的子公司——上海鋒線體育用品發展有限公司,放棄了“分銷國際品牌運動產品零售業務”。
因為,這一業務對于安踏來講,實屬雞肋。安踏曾表示:“董事認為,本集團日后專注運動服飾品牌管理的業務,并出售上海鋒線及其附屬公司管理的分銷國際品牌運動產品零售業務,實屬對本公司有利之舉。此外,鑒于中國分銷零售市場競爭日漸激烈,董事認為,本集團的運動服飾品牌管理及產品設計業務,將會提供較分銷零售業務更高的回報。”
在剝離了不盈利的業務后,安踏隨即在2009年收購了FILA品牌。但這并非是安踏的跨界并購,而是其主營業務的延伸。截至2018年底,FILA的門店數已經達1652家,相比2009年的60家門店增長了近27倍。雖然安踏并未公開FILA的銷售額,但是據多家媒體報道,FILA品牌2018年的流水超過100億元。
安踏體育也曾多次遭到國際沽空機構做空,其中不乏有渾水這樣令上市公司聞風喪膽的做空機構。但安踏體育的股價依舊堅挺,這與公司管理層較強的管理能力以及專注主業的精神不無關系。
股神巴菲特在其1981年致股東的信中說過:“大部分管理層明顯地受小時候的童話故事影響,漂亮公主的一吻,解救了一個被變成青蛙的英俊王子。結果管理層相信,他們的一吻,會使被收購公司的盈利能力發生奇跡。我們觀察了很多親吻,但是很少有奇跡發生。很多管理層的公主們相信他們有魔力,即使公司的后院里堆滿了沒有變成王子的青蛙。”
不幸的是,股神巴菲特的一席話,應驗在了潯興股份身上。潯興股份的天使之吻,并未使得青蛙變王子的故事發生。
為天下笑者,何也?
攻守之勢異也。
(實習生凌煥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