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重磅推薦

每經網首頁 > 重磅推薦 > 正文

一大衰退指標“亮紅燈”仍持續 高盛、大摩看衰當前美國經濟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12 15:45:37

近日,包括大摩、高盛等華爾街投行在內的機構紛紛對美國經濟的衰退做出預警。此外,美國經濟衰退前夕的一個重要指標,即10年期美債和3個月期美債收益率的息差已經達到2007年4月以來的最大值,且這兩期美債收益率倒掛已經持續近兩個月。

_____20190626195634.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謝欣

近日,包括大摩、高盛等華爾街投行在內的機構紛紛對美國經濟的衰退做出預警。此外,美國經濟衰退前夕的一個重要指標,即10年期美債和3個月期美債收益率的息差已經達到2007年4月以來的最大值,且這兩期美債收益率倒掛已經持續近兩個月。 

美前財長認為美國經濟會變得更糟

近日,高盛稱,由于貿易緊張局勢發展帶來的影響大于預期,該行已將美國今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長預期下調了20個基點,至1.8% 。

“總體而言,我們提高了貿易糾紛對經濟增長影響的預期。這種溫和預期和轉變的驅動因素,包含了我們現在對情緒和不確定性影響的估計,以及金融市場對最近貿易進展做出的反應。”

高盛經濟學家在一份報告中稱,供應鏈中斷導致的投入成本上升可能導致美國企業減少在國內的經濟活動。此外,這種“政策不確定性”也可能使企業降低資本支出。

除了高盛外,在最近發布的報告中,大摩對比了當前與2007年9月(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對抗“不確定性”,三個月后經濟衰退正式開始)時期的各項經濟指標,發現現在的狀況似乎更加糟糕。

大摩指出,客觀來說2007年美聯儲降息絕對不是預見到了經濟危機將會立即爆發,單純地只是為了應對更加嚴峻的金融狀況,提前降低下行風險而已。這一點與目前美聯儲面對全球經濟增長和貿易不確定性方面的顧慮多少有相似之處。

真正令大摩感到震驚的是,從全球制造業PMI、經濟意外指數以及經濟狀況來看,當前都比2007年9月要更糟一些。

美國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同日也表示,隨著貿易緊張局勢繼續加劇,美國和全球經濟正處于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危險時期。薩默斯周日在接受CNN采訪時表示,“我們正在蒙受巨大損失,其中包括不確定性、投資減少、就業崗位的減少,但這卻不太可能帶來可觀的利益。”

“我認為毋庸置疑的是,在當前的貿易糾紛環境下,美國的工人會變得更窮、美國企業的利潤會更少,美國經濟會因為我們挑起的貿易糾紛也變得更糟。”

在奧巴馬執政時期,薩默斯曾是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也是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他表示,盡管存在風險,但是如果出現像全球金融危機那樣衰退同等規模的危機,那也將是一個意外。

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倒掛仍在持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美聯儲經濟數據庫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7日,1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至2016年10月以來最低水平,約為1.66%,30年期美債收益率逼近歷史低點2.088%。3個月期、10年期美債收益率倒掛程度一度加深至37個基點,為2007年以來最大倒掛幅度。在歷史上,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倒掛是美國經濟衰退的先行指標。自1970年以來,每一次收益率曲線倒掛都預示著1~2年后美國經濟將步入衰退。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對美國國債收益率可能最終走向負值發出警告。上個月全球已經有超過14萬億美元的證券收益率為負。Pimco全球經濟顧問約阿希姆•費爾斯表示,至少11個國家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負,德國的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周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與此同時,英國、加拿大、德國等西方主要經濟體收益率曲線都呈現倒掛趨勢,顯示出市場對于全球經濟步入衰退的一致性預期。摩根大通上周表示,在全球債市大幅反彈后,負收益率債券的規模在周三升到了13.2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較上月增加了1.6萬億美元,月環比增幅為13.4%。摩根大通分析師表示,13.2萬億美元的負收益率債券金額甚至比2016年7月創下的新高還高出了4840億美元。

8月7日,美國白宮貿易與經濟事務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呼吁,美聯儲在2019年底前進一步降息,要降低75個基點或100個基點,讓美國利率和其他國家保持一致,“我們之間的利差太大了,對我們的就業會造成傷害。”目前,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為2%至2.2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大摩 高盛 貿易糾紛 金融市場 供應鏈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