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券商科創板研究后勁不足 風險提示內容有待加強

證券時報 2019-08-12 06:24:41

科創板開市已有三周,27家科創板企業亮相市場。在企業平穩上市之后,券商研報頗有后勁不足的勢頭,關注度有所降低。

證券時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在7月22日首批科創板企業上市之后,證券公司推出的深度研究報告數量寥寥無幾,與此前大量的新股研究報告、詢價報告、行業系列報告相比,可謂“門庭冷落”。且從研報內容來看,風險提示部分內容明顯有待加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開市后研報數量寥寥

作為資本市場的頭等大事,各家券商研究所自首批9家科創板企業上市申請獲受理之時,即開始了對科創板企業的“360度無死角”挖掘。

從各家券商推出科創板研報情況來看,自4月以來,興業證券推出了科創板巡禮系列報告,公開的深度報告近20份。光大證券發布了多家科創板企業的新股縱覽報告,覆蓋的公司較全。中信建投證券則多次推出“一文看懂科創板XX家企業”、“首批25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全透視”等綜述性報告,對科創板從無到有的海量信息進行全面梳理。

目前來看,在相關行業研究報告和新股研究報告中,科創板企業覆蓋較全。但在新股上市后,對個股進行評級并進行價格預測的正式研究報告數量并不算多。

證券時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就目前已上市的27家科創板企業來看,記者僅獲取40余份公開券商研報(不含新股點評、投價報告等)。其中,上市后獲券商研報點評的最多的為南微醫學和杭可科技,均有3家券商進行評級。此外,交控科技、心脈醫療、中微公司、中國通號等8家企業均被兩家券商研報評級。另有8家企業未獲券商研報評級。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券商雖給出深度研究報告,但在投資建議方面,卻列出“暫無評級”。例如,從國聯證券給出的科創板研報來看,在科創板開市后首次覆蓋南微醫學、杭可科技、瀾起科技、心脈醫療等多家科創板企業,但在投資建議方面均給出“暫無評級”,且“一年內最高/最低(元)”等數據均為空值。另外,對于交控科技,方正證券研報也顯示“暫無評級”。

風險提示內容有待加強

在記者采訪中,數位業內人士均表達了科創板企業研究的挑戰性。他們認為,與主板市場不同,對科創板企業的潛在風險、長期預測和不確定性需要著重注意,需在研報中予以提示。

一位公募基金研究員表示,現有的科創板研報在研究內容方面,與創業板差別不大。就科創板企業而言,其上市要求與主板相比略低,且成長階段多位于生命周期的早期,不確定性較大。由于科創板企業行業細分要求更高,部分公司缺乏A股對標上市公司,這就要求研究員對行業及上下游情況需要更加了解。對于買方機構而言,券商研報更多的是一種資料上的輔助需求。

另有券商研究所人員表示,由于科創板企業的技術性較強,券商對細分行業本身及上下游產業的研究尚無法實現全面覆蓋。預計在市場持續運行一段時間之后,后續相應研報將陸續面世,優質科創板企業也將吸引更多研究員的目光。

另外,就目前各家券商推出的“深度研報”中,對科創板企業的風險提示內容大多比較簡單。例如,一家頭部券商在針對福光股份出具的深度研報中,風險提示內容僅有寥寥數十字:“產品研發進度不及預期;下游領域需求增長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這顯然與科創板企業高成長性、高風險的特點不夠匹配。

事實上,類似“簡約”的風險提示隨處可見,針對首日上漲520%的安集科技,一家券商研報的風險提示為“產品更新替代較快帶來的研發風險;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風險”,這對于一份18頁的公司研究報告來說,不足40字的風險提示或許過于單薄。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券商研報對于科創板公司的研究比較早,覆蓋面也比較全。科創板研報是一個體系性工程,需要體現出研報之間的彼此配合和聯動性。從目前的研報內容來看,對科創板相關政策、市場、策略、趨勢的深度性研究相對缺乏,對公司研究的深度還有待提高,風險提示有待加強。

證券時報 記者 閆晶瀅

責編 馬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科創板開市已有三周,27家科創板企業亮相市場。在企業平穩上市之后,券商研報頗有后勁不足的勢頭,關注度有所降低。 證券時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在7月22日首批科創板企業上市之后,證券公司推出的深度研究報告數量寥寥無幾,與此前大量的新股研究報告、詢價報告、行業系列報告相比,可謂“門庭冷落”。且從研報內容來看,風險提示部分內容明顯有待加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丨開市后研報數量寥寥 作為資本市場的頭等大事,各家券商研究所自首批9家科創板企業上市申請獲受理之時,即開始了對科創板企業的“360度無死角”挖掘。 從各家券商推出科創板研報情況來看,自4月以來,興業證券推出了科創板巡禮系列報告,公開的深度報告近20份。光大證券發布了多家科創板企業的新股縱覽報告,覆蓋的公司較全。中信建投證券則多次推出“一文看懂科創板XX家企業”、“首批25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全透視”等綜述性報告,對科創板從無到有的海量信息進行全面梳理。 目前來看,在相關行業研究報告和新股研究報告中,科創板企業覆蓋較全。但在新股上市后,對個股進行評級并進行價格預測的正式研究報告數量并不算多。 證券時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就目前已上市的27家科創板企業來看,記者僅獲取40余份公開券商研報(不含新股點評、投價報告等)。其中,上市后獲券商研報點評的最多的為南微醫學和杭可科技,均有3家券商進行評級。此外,交控科技、心脈醫療、中微公司、中國通號等8家企業均被兩家券商研報評級。另有8家企業未獲券商研報評級。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券商雖給出深度研究報告,但在投資建議方面,卻列出“暫無評級”。例如,從國聯證券給出的科創板研報來看,在科創板開市后首次覆蓋南微醫學、杭可科技、瀾起科技、心脈醫療等多家科創板企業,但在投資建議方面均給出“暫無評級”,且“一年內最高/最低(元)”等數據均為空值。另外,對于交控科技,方正證券研報也顯示“暫無評級”。 丨風險提示內容有待加強 在記者采訪中,數位業內人士均表達了科創板企業研究的挑戰性。他們認為,與主板市場不同,對科創板企業的潛在風險、長期預測和不確定性需要著重注意,需在研報中予以提示。 一位公募基金研究員表示,現有的科創板研報在研究內容方面,與創業板差別不大。就科創板企業而言,其上市要求與主板相比略低,且成長階段多位于生命周期的早期,不確定性較大。由于科創板企業行業細分要求更高,部分公司缺乏A股對標上市公司,這就要求研究員對行業及上下游情況需要更加了解。對于買方機構而言,券商研報更多的是一種資料上的輔助需求。 另有券商研究所人員表示,由于科創板企業的技術性較強,券商對細分行業本身及上下游產業的研究尚無法實現全面覆蓋。預計在市場持續運行一段時間之后,后續相應研報將陸續面世,優質科創板企業也將吸引更多研究員的目光。 另外,就目前各家券商推出的“深度研報”中,對科創板企業的風險提示內容大多比較簡單。例如,一家頭部券商在針對福光股份出具的深度研報中,風險提示內容僅有寥寥數十字:“產品研發進度不及預期;下游領域需求增長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這顯然與科創板企業高成長性、高風險的特點不夠匹配。 事實上,類似“簡約”的風險提示隨處可見,針對首日上漲520%的安集科技,一家券商研報的風險提示為“產品更新替代較快帶來的研發風險;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風險”,這對于一份18頁的公司研究報告來說,不足40字的風險提示或許過于單薄。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券商研報對于科創板公司的研究比較早,覆蓋面也比較全。科創板研報是一個體系性工程,需要體現出研報之間的彼此配合和聯動性。從目前的研報內容來看,對科創板相關政策、市場、策略、趨勢的深度性研究相對缺乏,對公司研究的深度還有待提高,風險提示有待加強。 證券時報記者閆晶瀅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