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11 23:59:35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旭
作為我國大陸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大亞灣核電基地在中國核電領域絕對算得上知名度最高的“網紅”。
8月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參加國家核安全局組織的“媒體核電行”活動,來到了大亞灣核電基地。
大亞灣核電基地位于深圳市大鵬半島之上,擁有一大片潔凈的沙灘,碧水藍天之下宛如身處畫中。走進基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道路兩旁樓層偏低矮的建筑,路旁種滿了各種綠色植物。
環境如此優美,自然與該基地一直將生態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密切相關。截至2019年6月30日,基地商運以來累計上網電量達7313.97億度。而與此同時,大亞灣核電公司也在長期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目前,僅在大亞灣核電基地周邊海域,就發現了100多種海洋生物。
安全運行 創國際同類機組最高紀錄
大亞灣核電基地目前擁有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一期、嶺澳核電站二期共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其中大亞灣核電站是我國大陸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也是改革開放之初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
走在基地,墻上標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安全”二字,安全也成為基地工作人員最引以為傲的一張“名片”。
資料顯示,大亞灣核電基地首臺機組于1994年投入商業運行,到今年已經實現安全運行100堆年(一座反應堆運行一年為一堆年),安全運營業績優于國際先進水平,近年來穩步保持在國際第一方陣。
在世界核電領域權威評比——法國電力集團安全業績挑戰賽中,2019年3月28日,大亞灣核電基地連續11年奪得“能力因子”第一名,累計冠軍數增加到39項,占該項賽事冠軍總數的一半以上,保持了全球獲得冠軍最多的參賽核電基地桂冠。
在此次“媒體核電行”活動中,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兼安全總監趙福明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多家媒體記者介紹,截至2019年8月8日,嶺澳一期1號機組連續14年無非計劃停堆,實現連續安全運行4823天,創造了國際同類型機組連續安全運行天數的最高紀錄,目前該紀錄還在延續中。
安全的背后離不開技術的支撐。趙福明強調,2018年,大亞灣核電基地6臺機組72項WANO(世界核營運者協會)指標中,總計54項指標達到世界前1/4的先進水平,其中49項達到世界前1/10的卓越水平,卓越率達到68%。
減排效應 相當于種植164萬公頃森林
“大亞灣核電基地商運25年來,一直保持安全穩定運行,生產業績不斷得到提升,累計上網電量的減排效應相當于種植了約164.56萬公頃森林,約等于8個深圳市的面積(1個北京市的面積)。大亞灣核電基地以業績證明了核電是綠色清潔、低碳減排的高效能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文明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趙福明說。
今年,公益組織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愿聯合會發布了《大亞灣核電基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大亞灣核電基地周邊的生物多樣性進行了實地調研。
調查結果顯示,核電基地陸地范圍發現國家級二級保護動植物6種,核電基地11公里蜿蜒的海岸線為珍貴的珊瑚提供了安居的港灣,周邊海域發現國家二級保護的石珊瑚種類15種。
在大亞灣核電基地周邊海域的潛水調研中,經專家鑒定有100多種海洋生物,其中15種石珊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愿聯合會(潛愛)理事王曉勇認為,珊瑚生長對環境的要求較為嚴苛,這些珊瑚群落能夠在核電基地周邊海域“野蠻生長”,與中廣核集團和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公司的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發展生態核電的主張以及系統性的環保管控舉措密不可分。
據了解,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監測,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公司成立了公司級的環境管理協調組,同時,在基地半徑10公里范圍內,設置了10個環境監測點進行持續監測,在深圳市中廣核展廳可以實時看到監測數據,長期監測發現,基地周邊的環境放射性水平與電站運行前的本地數據相比,沒有發生變化。
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公司相關部門一位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核電站周圍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非常重要,老百姓最關心的就是安不安全、有沒有輻射,這些都和公眾利益息息相關。必須要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力度,同時還要保證信息透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