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成都人才新政以來“蓉漂”突破30萬,日均500人選擇成都

紅星新聞 2019-08-07 17:40:05

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往往就取決于人才,以及其對人才的吸引力。他們從五湖四海而來,為何愿以成都為家?“蓉漂”最有發言權。

成都近兩年經常出現在國內各智庫、平臺有關人才的《報告》當中。就拿今年來說,boss直聘年初發布的《2019年度人才資本趨勢報告》顯示,成都人才吸引力領跑新一線城市;前不久發布的《2019二季度人才吸引力報告》則顯示,成都僅次于北京廣州,成為了大學生最想就業的城市。

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往往就取決于人才,以及其對人才的吸引力。

成都求賢若渴,在兩年前,正式發布了成都“人才新政”,其中包含了人才落戶、安居、高層次人才扶持等一系列重磅政策。而截至目前,成都全市本科及以上學歷青年人才、技能人才的累計落戶人數已突破30萬人,平均每天約500“蓉漂”選擇落戶成都。

他們從五湖四海而來,為何愿以成都為家?“蓉漂”最有發言權。

圖片來源:攝圖網

他來,因為有溫情

成為這30萬分之一,班魯是滿足的。甚至于,他認為對于自己的人生,“再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班魯是位畢業于西安美院的青年畫家,出生于山東。現如今30出頭的班魯,早已徹底安家成都。今年的“成都榜樣·最美青年”候選名單出爐,班魯的名字赫然在列。“我覺得我就是正兒八經的成都人,挺驕傲的!”

其實班魯在4年前就開始在成都創業了,他開創了8090繪畫工作室,創作原創繪畫、插畫等作品,還包攬了成都無數大街小巷的墻繪。

他說,若不是成都的溫情、包容與機遇,他不會如此堅定的選擇這座城市。創業之初,班魯先是參加了錦江區的一場創業大賽,一舉奪冠。

而后,他順利入駐了錦江區的大學生創業園區。彼時,他不僅享受了免費的創業場地,還在園區內接受了多次創業培訓,參與了多次資源對接活動,“這樣的溫情和鼓勵,讓我覺得選擇成都實在太幸運”。

2017年,成都“人才新政”重磅出爐,班魯毫不猶豫申請了人才落戶。班魯說,自己的工作室日益壯大,從初創至今已有十多個伙伴,“清一色全是年輕蓉漂”。他們選擇成都,有個共同的理由,像家,包容,有溫情。

事實上,成都的“人才新政”,除了對人才落戶制度進行了改革,降低了落戶門檻,還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設人才綠卡體系等等,讓人才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

“我也正在申請人才綠卡和人才公寓”,班魯興奮地說,“蓉城人才綠卡”制度能分層分類為持卡人提供安居、落戶、配偶就業、子女入園入學等服務保障,人才公寓更是能為人才們提供居住的便利,“成都給人才的這些便利,再溫情不過”。

記者從成都市人才辦了解到,自“蓉漂計劃”實施以來,成都累計落戶人才已超過30萬人,平均每天500多人落戶成都,取得永久居留身份證的外國人數量更是遠超新政實施前13年總量。

目前,成都人才總量已達529萬,在常住人口中占比近三分之一(32.4%)。

他來,因為有機遇

30萬并不僅僅是個直觀的數字。當我們對這30萬進行透視,會發現這些人才正與成都的產業發展相互適應匹配,“人才鏈”與“產業鏈”的融合日益緊密。

“80后蓉漂”魏亮,就是生物科技領域的高端人才。西安人魏亮擁有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移植免疫實驗室多年的知識經驗積累,毅然來到成都,開啟了逐夢之旅。

魏亮在成都創立了兩家公司,一家是成都仕康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事器官移植相關領域的研發,另一家叫做成都嗨米科技,主攻大健康領域。

在魏亮的創業發展道路上,成都給予的機遇是寶貴的。

一方面,魏亮認為,自己是成都一系列人才政策的“受益者”。

兩年前,魏亮就拿到了“蓉城人才綠卡”,這讓他頗感溫暖。但更令他暖心的,是在企業的發展中,他更是得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

他告訴記者,自己入選了“蓉漂計劃”專家,而自己的團隊也入選了“蓉漂計劃”團隊。根據相關政策,入選“蓉漂計劃”后,魏亮的企業不僅得到了項目發展資金的支持,更得到了一系列如項目輔導、資源對接等一系列扶持。魏亮覺得,這對自己的項目,無疑是“雪中送炭”。

另一方面,魏亮認為,在他所從事的生物科技相關領域,成都有著天然的資源優勢,“并且生物科技相關產業正成為成都的優勢產業”。魏亮說,這樣的產業發展優勢,聚集了越來越多這一領域的人才和資源,也讓自己的企業有了更大的發展機遇。

事實上,為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成都積極構建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雙招雙引”良性互動機制。對照“5+5+1”現代產業體系細分領域,成都推動“大數據全球人才搜索系統”與“招商云網”數據共享、資源共用,形成與產業鏈動態耦合的人才鏈,最大限度將人才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動能。

此外,成都還創新“人才+項目+資本”協同引才模式,產生“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團隊,興辦一個企業,形成一個產業”的鏈式效應。

記者從成都市人才辦獲悉,在成都新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和團隊中,95%以上與“5+5+1”重點產業體系密切相關。

圖片來源:攝圖網

他們,還在不斷為人才“送服務”

30萬“蓉漂”紛紛安家成都,對于長期在辦事窗口經辦戶籍業務的工作人員來講,最能感受到人才們的期盼與熱情。

成都天府新區公安辦證中心民警葉蓉就很有感觸,她告訴記者,每為一名“蓉漂”辦理完落戶后,她都會笑著對對方說上一句:“你已經落戶天府新區啦!”。每一次,對方也都會笑著回復她“謝謝”。

8月6日中午休息時間,葉蓉告訴記者,上午剛剛過去,她的窗口已經經辦了十多個落戶的業務,“每天500人落戶成都,真的一點都不夸張”。

為了讓人才們最大限度提高落戶的便利性,成都在落戶經辦方面已經全面實行“一窗辦結、一網辦理、一次不跑、一站辦好”。此外,成都還開通了“人才入戶”線上郵寄辦理,讓班里落戶的人才們更少跑路。

如何為人才們提供更大的便利,也是身在一線的葉蓉,以及其他工作人員的會思考的問題。

去年起,針對應屆生辦理落戶較多的情況,葉蓉所在的天府新區公安辦證中心還直接前往部分高校集中受理落戶業務和提供送證服務,“能確保畢業生離校的同時,就能拿到戶籍證明”。

這些服務,是成都對人才的溫情與誠意。當然,“誠意”還遠不止于此。

當前,成都面向全球,叫響“蓉漂”品牌:“蓉漂計劃”累計已評選659名專家、64個團隊。“蓉漂·人才薈——走進名城、名校、名院(所)、名企”系列活動開展進入常態化,兩年來赴倫敦、東京、香港、北京、上海等國內外城市舉辦了專場活動超過300場。此外,成都將每年4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設為“蓉漂人才日”。

這些,都是成都引才聚才的積極,都是成都求賢若渴的誠意。

除了引才聚才,成都也要育才用才。成都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率先創建“蓉漂”人才發展學院,并于上個月正式揭牌。這一學院以“提前培育儲備一批符合城市發展戰略和產業細分領域需求的專業化復合型人才隊伍”為辦學目標,將系統解決人才要素供給跟不上產業發展需求等問題。

30萬“蓉漂”落戶或許還只是個開端。成都的人才新政仍在持續發力,來蓉尋找機遇的人才們,還在源源而來。

紅星新聞 記者 王垚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責編 張楊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成都 人才 新政 成都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