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文娛教育產品供需懸殊 創業者、資本盯上老年教育市場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07 00:22:14

 每經記者|姚亞楠    每經編輯|肖芮冬      

“我其實有點懵,從今年開始,資本和媒體好像突然對這個領域感興趣了,關注度驟增。”程艷和兩位合伙人2018年創立了老年文娛教育品牌“陽光禾你”,通過線下講座的形式分享科學護膚對抗肌膚衰老、如何逛古典園林和看畫展等內容,用戶反應大大出乎團隊預料。

據程艷透露,每次新課程上線都會迅速報滿,雖然業務僅開展一年,用戶數較小,甚至團隊運營也非常“佛系”,但近期已經有資本方開始主動接觸他們。

作為老年教育領域的資深玩家,為長者提供在線課程的“養老管家”創始人張東民表示,“接觸過的資本方已經有幾十家了,知名的創投機構基本都談過,甚至一個機構中來自TMT、教育不同行業的投資人都分別聊過。資本對這個領域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供需缺口大 老年教育吸引創業者

資本對老年教育類產品的關注并非空穴來風,“銀發經濟”如今已是備受矚目的朝陽產業,在最剛需的醫養類產品服務得到一定發展后,老年群體對文娛教育日益強勁的需求與匱乏的產品供給之間的缺口,開始進入創業者視野。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老年教育起始于老年大學,老年大學的主要招生對象為離退休干部,而今老年大學招收對象中的普通老年人開始增多。據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統計,目前全國共有7萬多所老年學校,在校學員僅有800多萬,約占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3%,供給量遠遠小于需求。

張東民在養老行業浸潤多年,嘗試過養老地產、居家養老服務、老年產品智能硬件開發等多種方向。“這些模式都太重了,基本跑不通。如果不把老年人拉到互聯網上來,老年服務是無解的。”2016年,他發覺智能手機在老年人中已經普及,但線上適合老年人的文化內容卻少之又少,便迅速將創業方向調整為在線教育,為長者提供藝術、健康等在線課程,一個多月就吸粉10余萬,線上版的老年大學如今已初具規模。

在張東民看來,老年教育某種程度上就是老年文化娛樂,這一需求的剛性雖然不如醫養類產品那么強,但也不可或缺。“他可能需要了解些法律知識來處理財產分配,學習一點護理知識照顧患病的老伴,或是和同齡人一起唱唱歌打發下賦閑時光,這些訴求現有的老年大學是滿足不了的,市場的供給和服務也跟不上。”

程艷選擇創業,同樣是看到了新一代老年人對文娛教育類需求的日益強勁。從她的觀察來看,新一代老年人受過比較完整的教育,有些還讀過大學,多數認為自己還沒有老,所以不大愿意參與到上一代老年人的文娛中去。他們普遍不太喜歡吵鬧、出風頭的東西,更青睞豐富自己內在的高雅內容,比如文學藝術、健康保健。此外,這一人群完整地經歷過改革開放,有一定的財富積累,對新事物接受度較高,消費理念也比較超前,付費意愿也不局限于物品,好的服務、體驗他們也樂意買單。

創業之初,程艷曾走過一段彎路,一度認為真正意義上的老年教育其教育體系應該是非常正規和體系化的,但在后來的試講中她發現,無論是老人還是各種機構對這樣的內容熱情都不太高。“這些老人有相對完善的教育背景,對自己需要做什么大多有比較清晰的認知,他們不需要被規劃,更需要的是如何把他們已有的知識規劃應用到美好生活中來。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引導者、幫助者,而不是教育者、規劃者。”

看書閱讀APP“樊登讀書”也在去年開始切入老年教育市場,推出服務中老年群體的教育品牌“年輪學堂”,其陜西分院負責人劉海艷表示,通過調研他們發現知識性的課程對長者沒什么吸引力,這一群體的更多訴求來自心理層面:在結束社會工作和養育子女的任務后,他們可能陷入重新尋找生活意義的迷茫;隨著年齡增長,親密關系和社交關系逐漸減少,但內心卻依然有社交需求;身體開始出現各種問題,他們可能對衰老和疾病有過度焦慮。“從這些觀察出發,我們的線上課程和線下活動都圍繞著長者巨大的未被滿足的心理需求展開,幫助他們尋找意義和價值、建立友誼、消除焦慮。”

不同路徑入局 G端和B端市場更廣闊

用戶畫像及訴求有了清晰的界定后,入局的創業者從不同路徑切入推出產品和服務——有的從線上入手打造門類齊全的文化藝術課程體系,以滿足不同偏好、品味的需求;有的從線下尋找機會,以舞蹈、旗袍、表演等體驗性課程為特色,打造老年藝術連鎖學校,并拓展舞臺表演、比賽等服務。

程艷認為,文化教育類需求對長者而言并非剛需,目前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新老人”互聯網使用習慣普遍較好,線上內容不再稀缺,而線下課程的體驗和交流相對更重要。

據悉,目前陽光禾你的課程就以線下形式為主,其素養提升課程主要圍繞健康素養、生活技能素養、美育教育素養三方面展開。除了直接面向C端用戶的課程,陽光禾你也向養老地產、社區機構輸出老年教育內容。

程艷坦言,目前課程研發與商業模式尚處于探索驗證階段,“原本也設計過很多商業模式,但目前看來如果把優質的課程內容做好,就是很清晰、完善的商業模式,現階段用戶的付費意愿、黏性、復購率比較好,公司也有不錯的財務表現”。

張東民認為,老年服務業要有解,能夠形成規模,必須把老年人拉進互聯網。據他介紹,目前養老管家平臺活躍用戶已達200萬,兩年多來,通過團隊自制及版權合作,平臺課程專輯數共有1000余門,對于部分課程其采取年費制,目前各渠道付費用戶總量在5萬左右。

在張東民看來,未來隨著C端用戶流量紅利的逐漸消退,老年教育產品更大的機會將在G端(政府端)和B端產生。近年來,我國支持老年教育發展的政策頻頻加碼,2019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老年教育,鼓勵各類教育機構通過多種形式舉辦或參與老年教育,推進老年教育資源、課程、師資共享,探索養教結合新模式,為社區、老年教育機構及養老服務機構等提供支持。

據了解,目前養老管家正積極推進與社區合作,由政府采購相關課程,養老管家在社區活動室投放硬件設備和云課堂,供社區內老人使用。同時,其也嘗試為各地老年大學賦能,通過遠程教育、引入雙師模式,以緩解不同地區老年大學學位不夠、師資力量不足等。

張東民還透露,養老機構、K12教育培訓機構等都對優質的老年教育內容有合作需求,目前養老管家幾乎在每個行業都有成交案例,未來為B端機構賦能的市場空間非常廣闊。

用戶運營 信任感是市場通關密碼

多位創業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源于中老年用戶愛分享、愛交流、裂變潛力大的特征,老年教育類產品獲客成本非常低。

“在推廣過程中,我們發現用戶付費時信任的邏輯會高于性價比的邏輯,年輕人購買此類產品可能會多渠道比較,但老年人付費更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有親朋好友的推薦,他是否能感受到你的服務是用心的、有愛的。所以老年群體的用戶裂變非常好,只要獲得他們的信任,每個用戶都是產品的發射終端,會不斷為你做傳播。”劉海艷表示。

在張東民看來,信任感是通關老人市場的密碼,當長者對現有課程產品產生深度的信任后,自然而然會產生更多的配套服務及連帶消費需求。在這一點,老年群體的用戶留存和參與度數據都有不錯的表現。

在他的規劃中,養老管家的服務不僅止步于教育管家,還可延伸至情感管家(情感、心理咨詢服務)、游學管家(各類主題游學服務)、理財管家(理財規劃服務)、健康管家(健康咨詢管理)、生活管家(互聯網電商)。他表示,現階段優質的課程內容是其他延伸服務的基石,未來如果能把其中兩三項做好已經相當不錯。

張東民坦言,目前有很多機構來尋求廣告合作,也有一些財務投資人建議盡快將流量變現,“但現階段我們都拒絕了,一方面,我們非常珍惜用戶的信任,擔心他們因此上當受騙;另一方面,做養老服務我們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過早地收割流量并非是好事”。

商業模式待驗證 差異化產品和服務是關鍵

“老年教育是一個非常細分的領域,目前來看,整個行業的發展非常早期,大部分企業還處于商業模式驗證階段。”蔣曉冬這樣判斷現在的市場,他所創立的長嶺資本專注中國社會快速老齡化中的健康與消費投資,“未來市場規模取決于有什么樣的產品和服務能夠提供出來,想要撬動這一非剛需市場靠的一定是優質、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

蔣曉冬表示,不同背景的創業者基于自身團隊優勢會選擇不同路徑切入,未來線上、線下等不同形式的產品也不會完全割裂開來。他提醒,每年步入老齡群體的人不僅數量在變化、人群特征也在變化。

2018年微信發布的數據報告顯示,每月55歲以上的用戶月活量已超6000萬,這一增幅非常迅猛,隨著老年人對互聯網工具的黏性、依賴性不斷增強,線上產品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不論形式如何,優質、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是最根本的,創業者需要準確把握這一群體的需求,并能夠實現規模化運營。”

養老管家的早期投資方之一飛馬旅集團飛馬之翼總經理紀忠杰同樣認為,整個市場目前處于萌芽期。他表示,作為早期投資人,衡量老年服務項目優劣的主要標準有三個,排在第一位的是服務能力,“做養老相關產品,最重要的是能否踏踏實實地把服務做好,取得老年人的信任,這非常關鍵”。第二是產品和服務的可規模化程度。此外,很多模式創新類項目容易陷入服務超前但經營慘淡的的困境,用戶數據、財務數據也是很重要的支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