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2 19:03:48
在NASA夜間燈光指數中,成都的夜間燈光強度指數排列中國第七;以2294家酒吧數量超越上海,位居全國首位;平均每天夜場電影的放映760.88場,排名全國第六位;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成都排名全國第三,其中24小時便利店門店總數超過1000家;成都夜間餐飲消費排名全國第五位,僅次于北上深廣……數據背后,是一座城市夜間經濟活力的直接體現,更是一座城市居民消費升級追求美好生活的群體性寫照。

夜幕下的成都城市夜景
數據顯示,服務業成為成都當前經濟平穩增長的主要拉動力,今年上半年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1至6月,成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0.3億元,同比增長10.0%。發展夜經濟,加碼夜消費,挖掘夜間消費全新動能,千年錦官“不夜城”正在重現。
“夜間經濟”是近年才出現的新詞,但其還有一個更通俗的叫法“夜市”,為中國最為古老的集市形態之一。早在唐宋時期,成都就誕生了十二月市的主題集市,陸游有詞云:“何事又作南來?看重陽藥市,元夕燈山。花時萬人樂處,欹帽垂鞭。”詞中便直接談到了藥市、燈市、花市。其中,“燈市”作為成都古代夜市主要體現形式,其繁榮興盛在古今典籍中仍可窺見一二。唐代詩人盧照鄰《十五夜觀燈》所言“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即為唐初成都錦里燈會盛況。

夜游錦江
今年春節,“夜游錦江”項目正式試點運營,串聯其錦江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節、夜宿六大主題場景,承載著歷史的溫度,悠揚的古樂再次在錦江河畔響起,市民游客既可坐船遠賞,亦可在河岸憑欄近距離聆聽,感受東門碼頭“門泊東吳萬里船”以及合江亭“花重錦官光影秀”的盛景。
“夜游錦江”的大受追捧,很大一部分因素源自于其對歷史的真實還原以及公眾對千年蜀都文化的認同感。錦江夜游習俗最早可追溯至五代兩宋時期,時謂“浣花大游江”,每逢農歷四月十九,形成“遨游空閭巷”“車馬擁行道”的壯觀局面,始于唐代,至前后蜀時期更盛。

成都339煙花秀
位于錦江沿岸的339天府熊貓塔,夜幕下的“熊貓爬塔”一度成為最值得期待的光影秀,“熊貓爬塔”以外,光影秀分為四個部分,長約200米的光影走廊,采用LED技術,用大型投射屏,為游客展示天府文化和成都故事。
將夜游賦予文化內涵,讓文化、旅游與商業有機融,作為成都打造夜間經濟消費場景的初步嘗試,“夜游錦江”項目在春節期間吸引了超過16萬人次到訪,“339煙花秀”更是引發萬人空巷。成都在發展夜間經濟過程中,最大化挖掘千年蜀都歷史文化再現錦官“不夜城”,有特色、有差異,也更有競爭力。
一定程度上,文化先行是成都發展夜間經濟“軟實力”的直接體現,而滲透到各個行業的夜間消費“成績單”才是真正的實力交鋒。
對于成都而言,以夜幕降臨為分界線,白天是生存,夜晚才是生活。火鍋店門口到了凌晨還在排隊,隨處可見的夜燒烤就著啤酒更加入味,小酒館里三五好友把酒談天洗去一天疲憊……毫無疑問,“深夜食堂”大熱已成為成都“美食之都”招牌的重要支撐。今年3月,在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夜間餐飲消費大數據報告》中,成都夜間餐飲消費排名全國第五位。根據美團點評大數據顯示,成都在美團外賣的夜間餐飲消費交易額排名第5,僅次于北上廣深等4城,成都人夜宵愛點外賣冒菜、小龍蝦、烤魚霸占熱搜榜前三。

成都火鍋店外排隊至凌晨的顧客
當然,成都的“夜經濟”并不僅是“啤酒+烤串”這么簡單。錦官城之夜,煙火氣之上,更有文化、有品位。
凌晨1點過,深處于窄巷子一處院落里的三聯韜奮書店,依舊人來人往。作為成都第三家24小時書店,三聯韜奮每個周五周六夜間還會有新書發布、作家對談等活動。“每晚7點以后的客流量可占全天客流量的一半。”書店工作人員付小明介紹。

在三聯韜奮書店夜讀的讀者
上個月,在域上和美先鋒劇場公演的《成都偷心》首月演出的14場里,每場平均上座人數在500人左右,上座率達100%。值得注意的是,這部話劇只在晚間7:00-10:00演出。
此外,夜間博物館、24小時健身房、24小時咖啡館、24小時便民藥店……在成都,越來越多的行業業態及消費場景開始向夜間延伸,隨著融合了藝術、文創、文博、賽事等新興消費業態的出現,以及更具“國際范、蜀都味”的多元消費新場景的營造,夜間經濟徹底點燃了成都“不眠夜”,成為刺激經濟增長的澎湃新動能。
“亮起來”的成都夜晚背后,更為健全的配套服務及保障措施顯得至關重要,要素支撐及營商環境雖然“無形”,但卻能催生城市夜間經濟發揮最大能量。
在去年,成都實現開行14條夜間公交線路,覆蓋了成都市東西南北主要的客流通道,并擬于在今年內再新開10條夜間公交線,進一步活躍成都夜間商業。同時,成都目前已開通運行的6條地鐵線路收車時間均已延長至22:45-23:05之間,每逢節假日主要地鐵線路還會延時至零點以后。

成都開行的夜間公交
根據今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顯示,成都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位居全國第三位,與廈門并列。根據成都零售商協會調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成都擁有便民網點約9000個,其中24小時便利店門店總數上千家,直接為市民的夜間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服務。

24小時便利店
2018年8月,成都印發了《成都加快建設國際消費城市行動計劃》,其中明確指出:要挖掘夜間消費新動能,加強夜間經濟的環境營造,加快培育夜消費商圈,引入現代新興消費業態,打造成都夜消費地標。
時隔一年,8月2日,成都正式對外公布了35個夜間經濟示范點位,包括錦江夜消費等3個“夜成都”消費商圈,寬窄巷子、錦里、鐵象寺水街等17個“夜成都”特色商業街以及新華熙LIVE•528、麓山小鎮、天府沸騰小鎮等“夜成都”社區消費場景。到2021年,在全市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規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間經濟示范點位,滿足夜間消費升級需求,營造獨具特色和魅力的“夜成都”城市品牌。

“夜成都”特色商業街示范點之一——錦里
如今,各地紛紛出臺推動夜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不約而同地嘗試撬動“夜經濟”這塊“蛋糕”。在這一輪發力“夜間經濟”城市競逐中,相較于其他城市,成都選擇了先打出“文化”這張牌,主動出擊并實現差異化競爭,“行業引導+配套服務”的雙輪驅動則為發展夜間服務產業、健全商文旅體融合生態提供了強大助力。
剛剛閉幕的成都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提到,未來成都城市發展要更加堅持人文尺度,堅持以市民為中心。可以預見,成都發展夜間經濟除了實現擴大消費、拉動經濟以外,亦將真正成為一種成都獨有的生活方式,并實現成為成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彰顯城市特色氣質的重要支撐。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