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02 00:12:43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何劍嶺
經歷了“五窮六絕七翻車”后,市場是否還有機會向上突破3000點?機構投資者又是怎樣的態度?
8月1日,2019年8月中國對沖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發布。該信心指數繼7月大漲之后,8月環比下跌6.97個百分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最近3個月信心指數值波動加劇,市場分歧較大,基金經理持樂觀態度的比例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結合目前的倉位數據來看,對于8月份的行情,私募仍然持較為謹慎的態度。
近半基金經理持中性觀點
最近3個月信心指數值波動加劇,市場分歧較大,持樂觀態度的比例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持倉不變的基金經理依舊占據高比例。具體來看,2019年8月A股市場趨勢預期信心指標值為118.10,相比7月下降了8.14%,其中3.81%的基金經理持極度樂觀態度,40%的基金經理持樂觀的觀點,相比7月都有明顯的下降。此外46.67%的基金經理持中性的觀點;只有9.52%的基金經理不太看好8月份的行情。
從私募的倉位來看,目前股票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倉位為71.92%,相比7月同期的72.46%,環比變化不大,依舊處于最近兩年的高位水平。可見在7月份市場窄幅波動期間,大部分私募選擇了持倉觀望。具體倉位分布方面,調查結果顯示,20.95%的私募目前處于滿倉狀態,但是高倉位的私募基金數量依舊處于較高水平,其中90.82%的私募基金在五成倉或者五成倉以上,特別是80%以上倉位的私募基金數量占比依舊在五成以上。
整體來看,在經歷了連續3個月的調整之后,雖然市場指數依舊處于區間震蕩,市場成交低迷,熱點持續能力差,不過隨著調整時間的不斷加大,私募認為下方調整空間有限。而從基本面來看,目前貿易談判對市場的邊際效應正在逐漸遞減。其次科創板的上市交易,并沒有當時預期的對市場影響那么大。
8月私募整體加倉意愿不強
8月A股市場倉位增減投資計劃指標值為106.19,略高于100,說明整體加倉意愿不強。其中20%的基金經理會打算加倉,而高達73.33%的基金經理會選擇維持現有倉位不變,以應對市場的變化。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目前私募基金的倉位已經處于70%以上的平均倉位,在市場不明朗的情況下,加倉意愿自然不強。
實際上在今年7月份,滬指在月初第一個交易日大漲,收盤創下了整個7月份的最高點,隨后整月處于調整之中,市場賺錢效應較差。
而對于8月市場表現,私募機構又是怎樣的觀點呢?厚石天成侯延軍告訴記者,從技術分析上看,目前上證50、滬深300處于短期均線上沿,而上證指數、中證500處于中長期均線下沿,可見市場處于糾結狀態。但是從波動率角度來看,隨時有飆升的可能性,也就是說目前來看屬于震蕩整理行情,但是出現利好或者利空的話,隨時可能激發壓抑已久的情緒,造成市場大幅度波動并選擇方向。
侯延軍進一步告訴記者,7月末各種影響股市的消息層出不窮,造成市場持續沒有方向,上下兩難。往下走,A股整體估值不高有支撐;向上走,資本市場“缺水”有壓力。目前來看市場缺乏上下的動力,從期權市場波動率來看也體現了目前市場的資金情緒,波動率基本到了歷史低位區間。
三大板塊或迎新一輪景氣
富果投資姚宏光告訴記者:“從目前情況來看,內外部宏觀環境并沒有導致系統性風險的重大隱患因素。存量時代,頭部公司和新經濟具有更可靠和更優的投資價值。從上市公司預披露的中報業績情況看,半導體、云服務等產業景氣度良好,以華為、蘋果為代表的消費電子頭部公司抗風險能力依然卓越。特別是華為,強勁的發展勢頭不僅抵御住了美國的科技打擊,且正在改變和重塑國內科技產業生態。在5G換代前夜,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產業很可能迎來新一輪超過兩年的景氣周期。我們認為核心資產仍會是股市資金結構持續變化下最好的配置方向之一,除了超高景氣的半導體行業,消費電子板塊和物聯網產業在5G投資加速的背景下,很可能是另一個值得配置的方向。”
志開投資劉威告訴記者:“展望8月份,經濟基本面仍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我們認為接下來積極的財政政策可能會不斷加碼,以高端制造為主導的新經濟會得到充足支持。流動性方面看,今年以來部分國家央行先后實施降息舉措,美聯儲也如市場預期一樣降息。雖然難言全球進入新一輪寬松周期,不過整個市場的降息預期仍然在強化。我們國家的貨幣政策還是基于國內宏觀經濟的情況而定,在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國內流動性大概率仍會保持寬松預期。最后看一下風險偏好,隨著科創板正式開閘,市場整體風險偏好近期有所提升,不過受部分白馬股業績不達預期影響,短期市場的風險偏好可能受到壓制。我們判斷8月市場仍將保持區間震蕩為主,相對看好成長股的機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