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01 00:08:42
每經記者|趙成 每經編輯|段思瑤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逐漸退坡,“純電動車如何應對市場化競爭”成為“零補貼”時代業內關注的話題。有觀點認為,優勝劣汰、強者生存將成為國內新能源車市的主基調。隨著“零補貼時代”到來,如何持續獲得市場紅利成為新能源車企面臨的新問題。
在7月25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9產業創新和新能源沙龍暨‘美好出行’獎頒獎典禮”上發布的《2019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趨勢調查報告》顯示,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在裸車價格上并無成本優勢,盡管補貼政策退坡,但技術條件高的車型其補貼額度依然很可觀。這意味著,在市場化競爭下,真正有技術實力的新能源車型將脫穎而出。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從最初的野蠻式生長逐漸回歸理性。
補貼退坡后仍有政策支持
“目前,業內對新能源補貼退坡政策存在諸多誤區。認為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后,很多企業將直面生存危機,這個想法是不對的。”在“2019產業創新和新能源沙龍暨‘美好出行’獎頒獎典禮”上,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副秘書長、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充電聯盟副秘書長王子冬說。
今年3月26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委在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明確,2019年補貼標準在2018年基礎上平均約退坡50%,至2020年底前完全退出。
王子冬認為,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后,政府為了讓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良性循環的發展狀態,還會在政策層面給予更多支持。
天津力神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寶興也認為,補貼退坡并不意味著國家不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反而會促進該市場成長,以動力電池市場為例,補貼政策退坡后,將對電池廠商提出更高要求。其中,在乘用車和特種車輛上,將會從三元鋰電池轉向磷酸鐵鋰電池或錳酸鐵鋰電池。趙寶興透露,這樣的轉移趨勢已從今年上半年開始顯現,預計從2020年后該趨勢將更明顯。
充電樁行業將迎投資潮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波及到的不僅是整車企業,它將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都產生影響。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指出,地方補貼政策在2019年過渡期后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購置補貼,轉為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
“補貼政策將向充電基礎設施短板建設上傾斜,目前包括北京、上海等地區已經提前行動了。”中國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透露。
《2019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趨勢調查報告》顯示,對新能源汽車而言,消費者最關心的是續航里程,第二是電池壽命,第三是充電地點,第四是充電時間。不過,目前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與充電樁數量之間的比例仍有較大缺口。中汽協預測,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2700萬輛,而到2025年公樁加私樁只有650萬個。在仝宗旗看來,未來會有更多投資者進入充電樁領域。
“從目前來看,無論是公樁還是私樁,數量都遠遠不足,與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相比仍屬于落后狀態,所以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肯定會后續加力。”仝宗旗稱,目前,前七家充電樁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達到90%,未來還將有更多的投資者進入到該市場。”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如何在增量市場中占據優勢地位成為車企考慮的重要問題。在威馬汽車首席數據官梅松林看來,安全可靠的產品才是打開電動智能汽車上升通道的開始,這一點的重要性甚至要高于出色的產品體驗。
對造車新勢力來說,產品質量達標更加重要。“在廣告營銷方面,我們無法和傳統車企相比,只能靠口碑傳播。”梅松林認為,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過程中,產品質量和安全是消費者在購車時首當其沖要考慮的因素。“產品質量是制造出來的,這就要求企業要把關好上游供應商的產品質量。”梅松林表示,盡管威馬汽車的定位是智能電動車普及者,要成本合理,但在部件方面,一定對標最好的水準,這便是質量。
梅松林呼吁:“只有威馬一家這么做不行,需要造車新勢力們一起把消費者的信心建立起來。”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威馬汽車累計交付8536輛威馬EX5(上險數),累計交付量在造車新勢力中位列第一。
目前,造車新勢力的梯隊差異已初步顯現。總體來看,造車新勢力企業數量多,但已實現新車交付的車企不多,而在已交付的車企中,交付量主要集中在威馬汽車、小鵬汽車和蔚來汽車三家頭部造車新勢力中。梅松林認為,當下對造車新勢力而言,只有練好內功才能與傳統車企分庭抗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