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31 20:35:43
記者從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了解到,8月1日起,將暫停辦理臺灣個人旅游簽注G簽,只能辦理團隊簽注。有臺灣地區旅游業界人士預計,此舉可能導致未來半年內赴臺的大陸旅客人數減少約70萬人。
每經記者|張曉慶 每經編輯|郭鑫
7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官網發布《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協會關于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游試點的公告》。公告稱:“鑒于當前兩岸關系,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游試點。”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從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了解到,8月1日起,將暫停辦理臺灣個人旅游簽注G簽,只能辦理團隊簽注。
有臺灣地區旅游業界人士預計,此舉可能導致未來半年內赴臺的大陸旅客人數減少約70萬人。
對于暫停赴臺個人游,人民日報微博晚間發布評論稱:

暫停赴臺個人游,原因何在?民進黨當局恐怕門兒清。頻生事端,不是挾洋自重,就是動輒“碰瓷”。將大陸送的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寶島旅游業受挫,誰該承擔責任?難怪被大陸網友譏為“我拿你當同胞,你拿我當錢包”。請記住:兩岸關系好,臺胞才會好。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了解到,原國家旅游局2011年修改《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游管理辦法》由原來的“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游,須由指定經營大陸居民赴臺旅游業務的旅行社組織,以團隊形式整團往返”變更為“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游,可采取團隊旅游或者個人旅游兩種形式”,新增了“個人旅游”方式。
自2011年6月28日,上海、北京、廈門三個城市率先開放赴臺自由行以來,一共開放了5批47個城市。
第一批(3個):北京、上海、廈門。
第二批(10個):天津、南京、重慶、成都、廣州、杭州、深圳、福州、濟南、西安。
第三批(13個):蘇州、武漢、寧波、青島、鄭州、沈陽、長春、石家莊、長沙、昆明、南寧、合肥、泉州。
第四批(10個):哈爾濱、太原、南昌、貴陽、大連、無錫、溫州、中山、煙臺、漳州。
第五批(11個):海口、呼和浩特、蘭州、銀川、常州、舟山、惠州、威海、龍巖、桂林、徐州。
7月31日,一位旅行社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目前赴臺團隊游沒有影響,而如果此前已辦理了個簽和入臺證的游客,在有效期內仍可出行。
春秋旅行社方面也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產品方面,其已下架相關赴臺個人游產品,避免消費者誤選、錯選。由于赴臺團隊游仍將繼續開展,對赴臺個人游客,春秋旅行社提供兩個協商解決的方案,一是變更合同,建議游客變更出行方式,參考選擇赴臺團隊游;二是解除合同,公司將與供應商做好溝通工作。一位OTA平臺的工作人員也表示,目前正在進行產品的調整及后續涉及的退改等溝通。

圖片來源:攝圖網
根據臺灣地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大陸赴臺旅客共167.70萬人次。2018年,大陸赴臺旅客數量為269.56萬人次,創6年來新低。數據顯示,2013年-2017年大陸赴臺旅客數量分別為287.47萬人次、398.72萬人次、418.41萬人次、351.17萬人次、273.25萬人次。
一位資深的旅游愛好者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透露:“(赴臺旅游人數下降)這可能更多是性價比的考慮,赴歐美游的性價比更高。”
有臺灣地區旅游業界人士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稱,由于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游試點,預計未來半年內,赴臺的大陸旅客人數或減少約70萬人。
近年來,伴隨著大陸赴臺游客的減少,2015年以來,臺灣地區的旅游業收入也有所下降。
CEIC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臺灣地區旅游業整體收入257.29億美元,至2017年下降至255.05億美元。
有臺灣地區媒體曾報道稱:“去年底(指2018年年底)臺灣觀光產業再創新局論壇上,臺灣海峽兩岸旅行發展協會理事長姚大光就表示,過去2年多來,臺灣觀光受到沖擊,雖然‘新南向’地區赴臺旅游人數有一點點成長,但旅游業‘沒感覺’,因為3000多輛游覽車被封存,3000多名導游待業中。”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進行了一筆簡單的測算,如按照2018年度大陸赴臺灣的游客數270萬人次減少50%,即135萬人次。根據CEIC的數據,2017年大陸赴臺灣的游客每日人均消費支出為184.38美元,平均逗留時間為7.33晚。那么,如果赴臺旅游人數減少50%,這樣會導致臺灣的旅游業收入減少18.25億美元,占2017年臺灣旅游業收入總額的7.16%。
實習生凌煥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