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22 23:55:32
每經記者|段思瑤 每經編輯|裴健如
眼下,自動駕駛正進入聯盟競爭時代。
繼通用和本田、福特和大眾在自動駕駛領域聯盟后,寶馬集團日前宣布與騰訊合作建立寶馬集團中國高性能數據驅動開發平臺。“我們和騰訊的合作是在數據驅動開發領域,因為大數據處理是未來自動駕駛上路的必要條件。”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
按照規劃,寶馬首款實現L3級自動駕駛的BMW iNEXT計劃在2021年實現量產。隨著量產時間的臨近,寶馬加緊了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在與騰訊“牽手”之前,寶馬在自動駕駛領域已經與中國聯通、百度、四維圖新等建立了合作關系。
據高樂透露,在推出BMW iNEXT量產車前,寶馬的測試總里程將達到2.4億公里,其中絕大部分測試通過計算機模擬完成,道路測試的數據將為計算機模擬測試提供數據基礎。
寶馬不會跳過L3級自動駕駛
對于L3級自動駕駛,業內一直存在爭議。
有車企認為,L3級自動駕駛在某些場景可以用,而某些場景不能用,會讓駕駛者產生混淆,法律責任也不容易界定,所以要么做L2級自動駕駛,要么直接跳到L4級自動駕駛。
“跳過L3級自動駕駛可能并不利于未來的發展,因為自動駕駛的發展是一個步步演進的過程,在L2級自動駕駛之后進行L3級自動駕駛,之后還得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在城市環境下使用L4級。”寶馬集團駕駛輔助與自動駕駛研發高級副總裁傅科齊認為,開發L3級自動駕駛的過程其實也是在為L4級自動駕駛積累經驗,如果跳過,很可能在開發L4級自動駕駛時犯錯誤。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寶馬的輔助駕駛將按照L2級、L3級、L4級逐步發展。隨著L3級自動駕駛在2021年實現,寶馬在L4級、L5級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工作也在推進中。
在高樂看來,自動駕駛從L3級自動駕駛到L4級自動駕駛需要巨大的技術飛躍才能實現,從L4級自動駕駛到L5級自動駕駛的差距則沒有那么顯著。從目前技術的發展來看,2021年可以推出L3級自動駕駛,但想實現L4、L5級還有一段相當長的路要走,未來也許在特定地區或新建城市可以較早實現。
為了達到自動駕駛安全標準,寶馬將在自動駕駛技術量產前在全球范圍內進行500萬公里的實際道路測試,這些測試將作為基礎,其中有價值的數據將導入計算機,用于模擬測試。據高樂透露,在推出BMW iNEXT量產車前,寶馬的測試總里程將達到2.4億公里。
據記者了解,今年初,寶馬向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推進工作小組提交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延長申請,并獲得批準。目前,寶馬已經在上海市嘉定區開放道路上累計測試里程超過7000公里。
除了堅定對L3級自動駕駛的開發外,寶馬在自動駕駛方案上也選擇了激光雷達和傳感器相融合,而并非目前業內部分公司選擇的純視覺感知方案。
“無論是哪種技術方案,首先要確保自動駕駛的安全。我們認為自動駕駛車輛只靠視覺感知還不夠,激光雷達可以透物測量,測定與目標物體的絕對距離,也可以測繪路邊物體,我們需要這些感知能力結合環境數據作精準的判斷。”高樂說。
中國道路優勢無可比擬
想要實現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除了汽車本身的復雜技術外,道路基礎設施也需智能化。有分析認為,只有車路智能協同才能促進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
“車路協同的發展方向是正確的,尤其是在城市中使用L4級自動駕駛時,車要去管理一切,技術配套就很重要。例如信號燈可以與車交互,其他車輛的傳感器和元件可以與自己的車去交互。”傅科齊認為。
從去年以來,BAT等互聯網企業紛紛發布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的戰略。尤其是今年6月工信部向三大運營商和中國廣電發放了5G商用牌照后,車路協同正在從概念走向現實。
目前車路協同有三大試點方向:一是高速公路或者快速路的車路通信;二是高速公路或者快速路的運營車輛編隊行駛;三是在城市道路上實現車路協同。
然而,有觀點認為,中國的路況很復雜極具挑戰性,想要實現車路協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國的路況確實很復雜,但從創新環境、重視程度,以及推動程度來看,沒有別的地方能夠與中國相比。”在傅科齊看來,如果中國在不久的將來推出智慧城市,將會根本改變整個自動駕駛的普及情況。因為在智慧城市的大框架投影之下,政府和社會發展的努力方向是一致的。
除了復雜的道路環境,“5G時代”在中國加速到來,也讓寶馬十分“興奮”。“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過程中產生的海量駕駛場景數據,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移動網絡傳輸給大數據中心用于分析和計算。”傅科齊以寶馬舉例,在中國每輛寶馬自動駕駛測試車每小時產生的數據多達8TB,這一級別的數據量是現有4G移動網絡帶寬無法滿足的,5G網絡的到來使這一問題迎刃而解。
記者了解到,此前寶馬已經與中國聯通在5G技術方面達成了合作,為寶馬產品順利進入5G時代奠定了通信基礎。除此之外,寶馬還與四維圖新在高清地圖方面展開合作。
在與騰訊科技公司合作后,寶馬被質疑是否會與百度Apollo平臺的合作產生沖突。對此,高樂認為:“我們和騰訊的合作是在數據驅動開發領域,因為大數據處理是未來自動駕駛上路的必要條件。與百度合作則是為了促進平臺建設和標準制定,旨在建立自動駕駛的開放式平臺,兩者是相互補充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