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19 15:48:41
值得注意的是,支撐百強縣發展的主要動力主要是第二產業。根據報告數據,百強縣的第二產業增加值為5.03萬億元,占比高達52.4%,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1.7個百分點。不過,百強縣第三產業增速明顯高于第二產業,表明百強縣在產業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結構也在不斷優化,有利于提高百強縣未來的城鎮化水平、產業附加值和科技創新活力。
每經記者|李詩琪 每經編輯|張海妮
7月19日上午,由賽迪顧問主辦、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承辦的“2019縣域經濟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2019賽迪百強縣名單在論壇上正式發布。
報告顯示,百強縣已經初步告別投資依賴,轉向投資、消費、出口協調并重的經濟結構。整體實力突出、第二產業驅動和總體處在工業化后期,成為國內百強縣的主要特征。而如何引導中國縣域從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為主導轉向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導,進而到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導,成為百強縣在新形勢下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當前縣域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依舊突出。”國家發改委城鎮中心副理事長、研究員喬潤令在論壇上表示,縣域政府需結合縣域經濟的轉型,提供創新創業環境、重點培育當地的企業家和草根能人,同時還要培養大批熟練工匠和職業農民。
研究結果顯示,百強縣的區域分布格局不平衡的現象十分明顯。其中,東部地區以71個席位成為百強縣最主要的聚集地,中部地區占19席、西部地區占7席,東北地區有3席。與2018年相比,東部地區席位減少3個,中部地區增加3個席位,西部地區減少1個席位,東北地區增加1個席位。
在百強縣前10名中,江蘇省占6席,并包攬前4位,分別是昆山市、江陰市、張家港市和常熟市。江蘇、浙江、山東三省表現搶眼,分別占26席、19席和18席。而黑龍江、吉林、山西、甘肅等省份的縣域均無緣百強。
此外,百強縣的經濟實力突出,而第二產業成為其當前的主要發展動力。在百強縣中,人均GDP為10.1萬元,僅次于江蘇,遠超廣東、山東等發達省份和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有30個縣的GDP進入了千億元方陣。
報告顯示,百強縣總體則以占全國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十分之一的GDP;以占全部縣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創造了縣域約四分之一的GDP。
百強縣的居民生活水平也遠遠高于平均水平。報告期內,百強縣的人均GDP、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全國分別高出56%、12%和61%。
值得注意的是,支撐百強縣發展的主要動力主要是第二產業。根據報告數據,百強縣的第二產業增加值為5.03萬億元,占比高達52.4%,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1.7個百分點。不過,百強縣第三產業增速明顯高于第二產業,表明百強縣在產業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結構也在不斷優化,有利于提高百強縣未來的城鎮化水平、產業附加值和科技創新活力。
而按照錢納里工業化進程階段和產業結構水平方面劃分,國內百強縣當前已經處于工業化后期。報告研究指出,百強縣發展的重中之重就是減少第二產業的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升第二產業整體供給體系的質量,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
就經濟發展動力而言,投資、消費和出口是核心力量。
固定資產投資仍是當前拉動縣域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百強縣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5.24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54.7%,低于全國平均水平(71.7%)。
百強縣中,7個縣域的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大于100%、51個縣域介于50%~100%,表明百強縣初步告別投資依賴,轉向投資、消費、出口協調并重的經濟結構。
百強縣的消費亦表現得十分旺盛。報告期內,百強縣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4.4萬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為2.3萬元,分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和61%。
而就對資金和人口的吸引能力而言,百強縣的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9.9萬億元,與山東省相當,說明縣域經濟吸引資金的能力已達到一定水平。
喬潤令在論壇上表示,在縣域經濟發展層面,縣域政府應該著重促進創新發展,為企業發展和市場配置資源創造條件:一方面,完善細化產權制度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激發各類主體的活力和積極性;另一方面,提供創新創業環境。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