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生態環境部答每經記者問:有企業以為拿到排污許可證就萬事大吉,將推動地方強化證后監管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28 16:17:40

針對部分企業對排污許可制改革認識嚴重不足、以為拿到證就萬事大吉、缺乏依證排污意識等現象,生態環境部表示,將強化排污許可證后監管和處罰,繼續將排污許可證執行情況納入強化監督檢查內容,督促地方嚴格排污許可執法監管。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旭    

6月28日,生態環境部舉行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在此次發布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提問:根據國務院印發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到2020年,完成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實現“一證式”管理。請問排污許可工作進展情況如何?是否存在“應發未發”等問題?下一步如何解決?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攝

劉志全對此回應表示,排污許可制實施兩年多來,“一證式”管理的理念正在逐步推進,排污許可制度的先進性和生命力開始在實踐中得以呈現,取得了多項積極進展。

一是著力構建排污許可法規和技術規范體系。目前已發布《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排污許可管理辦法》兩項部門規章,起草《排污許可管理條例》(草案),推動完善排污許可法規規章體系。同時,發布鋼鐵、水泥等38項排污許可技術規范,初步構建排污許可技術規范體系。

二是全面開展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截至昨天(6月27日),全國共發放排污許可證近5.1萬家。

三是組織開展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試點工作。今年3月起,生態環境部組織北京市等8個省(市)針對火電、造紙等24個重點行業開展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試點,通過先試點再推開、先發證再整改,推動實現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截至6月20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共摸底排查36000多家排污單位,清理出無證排污單位近2000家,應發盡發,不滿足發證要求的依法處理處置,目前重點區域已基本完成清理整頓工作。

四是強化固定污染源信息化管理。建成并穩定運行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承擔排污許可證申請、核發和日常監管;引導河北、上海等地開展排污口信息化試點,用二維碼記載排污許可、環境監測以及監督執法等信息;啟動8個省市的環評與排污許可信息化銜接試點工作,推動實現環評與排污許可兩個環節數據打通。

五是加快推動相關環境管理制度銜接融合。銜接環評和執法,推動形成環評管準入、許可管排污、執法管落實的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體系。統籌總量控制制度,為環境稅、環境統計等工作提供統一的污染排放數據,減少重復申報,提高管理效能。

同時,劉志全也指出:工作中也發現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尚未實現企業全覆蓋。8個清理整頓試點省(市)在過去發證近14000張,此次清理出無證企業3500多家;重點區域清理整頓前發證6800多張,此次清理出無證企業近2000家,大量應發證企業仍游離于環境監管范圍外。這些“漏網企業”對局部環境質量負面影響大,容易形成“破窗效應”,將嚴重影響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積極成效。

二是企業主體責任有待推進。很多企業對排污許可制改革認識嚴重不足,以為拿到證就萬事大吉,缺乏依證排污意識,沒有按照排污許可證要求開展自行監測、記錄、執行報告等方面的工作,責任義務履行不到位。

三是地方證后監管能力不足。有些地方沒有將排污許可證執法納入執法計劃,有些基層部門技術力量薄弱,有些工作人員對政策、規范掌握不夠,理解不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依證執法、按證監管工作的順利開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生態環境部將繼續推動試點地區清理整頓工作,堅決貫徹落實兩個“兩步走”要求,先試點再推開,先發證再整改,針對未批先建、無總量指標、暫不能達標排放等情形,可以在企業作出整改承諾后先發許可證,給予合理過渡期。如果整改期限到了還沒做好,再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嚴格禁止少報、瞞報、弄虛作假,以及以清理整頓為名搞“一刀切”等行為。

與此同時,還將強化排污許可證后監管和處罰,繼續將排污許可證執行情況納入強化監督檢查內容,督促地方嚴格排污許可執法監管。繼續嚴厲打擊無證排污、不按證排污違法行為,曝光一批排污許可違法企業,形成嚴管重罰的強大震懾,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此外,將如期完成排污許可證年度核發工作。今年和明年核發任務較重,生態環境部將結合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的工作思路,結合排污許可全覆蓋的目標,抓緊部署加快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推動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如期完成核發任務。同時加快發放十幾個行業的排污許可技術規范,配合推動排污許可條例的出臺。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可愚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6月28日,生態環境部舉行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在此次發布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提問:根據國務院印發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到2020年,完成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實現“一證式”管理。請問排污許可工作進展情況如何?是否存在“應發未發”等問題?下一步如何解決? 每經記者李可愚攝 劉志全對此回應表示,排污許可制實施兩年多來,“一證式”管理的理念正在逐步推進,排污許可制度的先進性和生命力開始在實踐中得以呈現,取得了多項積極進展。 一是著力構建排污許可法規和技術規范體系。目前已發布《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排污許可管理辦法》兩項部門規章,起草《排污許可管理條例》(草案),推動完善排污許可法規規章體系。同時,發布鋼鐵、水泥等38項排污許可技術規范,初步構建排污許可技術規范體系。 二是全面開展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截至昨天(6月27日),全國共發放排污許可證近5.1萬家。 三是組織開展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試點工作。今年3月起,生態環境部組織北京市等8個省(市)針對火電、造紙等24個重點行業開展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試點,通過先試點再推開、先發證再整改,推動實現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截至6月20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共摸底排查36000多家排污單位,清理出無證排污單位近2000家,應發盡發,不滿足發證要求的依法處理處置,目前重點區域已基本完成清理整頓工作。 四是強化固定污染源信息化管理。建成并穩定運行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承擔排污許可證申請、核發和日常監管;引導河北、上海等地開展排污口信息化試點,用二維碼記載排污許可、環境監測以及監督執法等信息;啟動8個省市的環評與排污許可信息化銜接試點工作,推動實現環評與排污許可兩個環節數據打通。 五是加快推動相關環境管理制度銜接融合。銜接環評和執法,推動形成環評管準入、許可管排污、執法管落實的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體系。統籌總量控制制度,為環境稅、環境統計等工作提供統一的污染排放數據,減少重復申報,提高管理效能。 同時,劉志全也指出:工作中也發現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尚未實現企業全覆蓋。8個清理整頓試點省(市)在過去發證近14000張,此次清理出無證企業3500多家;重點區域清理整頓前發證6800多張,此次清理出無證企業近2000家,大量應發證企業仍游離于環境監管范圍外。這些“漏網企業”對局部環境質量負面影響大,容易形成“破窗效應”,將嚴重影響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積極成效。 二是企業主體責任有待推進。很多企業對排污許可制改革認識嚴重不足,以為拿到證就萬事大吉,缺乏依證排污意識,沒有按照排污許可證要求開展自行監測、記錄、執行報告等方面的工作,責任義務履行不到位。 三是地方證后監管能力不足。有些地方沒有將排污許可證執法納入執法計劃,有些基層部門技術力量薄弱,有些工作人員對政策、規范掌握不夠,理解不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依證執法、按證監管工作的順利開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生態環境部將繼續推動試點地區清理整頓工作,堅決貫徹落實兩個“兩步走”要求,先試點再推開,先發證再整改,針對未批先建、無總量指標、暫不能達標排放等情形,可以在企業作出整改承諾后先發許可證,給予合理過渡期。如果整改期限到了還沒做好,再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嚴格禁止少報、瞞報、弄虛作假,以及以清理整頓為名搞“一刀切”等行為。 與此同時,還將強化排污許可證后監管和處罰,繼續將排污許可證執行情況納入強化監督檢查內容,督促地方嚴格排污許可執法監管。繼續嚴厲打擊無證排污、不按證排污違法行為,曝光一批排污許可違法企業,形成嚴管重罰的強大震懾,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此外,將如期完成排污許可證年度核發工作。今年和明年核發任務較重,生態環境部將結合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的工作思路,結合排污許可全覆蓋的目標,抓緊部署加快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推動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如期完成核發任務。同時加快發放十幾個行業的排污許可技術規范,配合推動排污許可條例的出臺。
排污許可制 固定污染源 證后監管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