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31 22:45:19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發布的報告指出,一些欠發達地區對轉移支付的依賴度有所增強。原因在于轉移支付的轉化效率不足,沒有真正形成有效投資、公共消費、人力資本等自身發展的后勁。
每經記者|張鐘尹 每經編輯|陳旭
5月31日,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發布《從轉移支付透視區域分化》地方財政經濟運行調研報告。
報告顯示,當前中國南北方經濟分化特征十分明顯,經濟分化帶來地區間財政收入能力差距拉大,南北方在人均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支出差距近年呈逐漸攀升之勢。
報告指出,2019年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和國內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地方對轉移支付的訴求將進一步增加,地方對轉移支付依賴度上升,同時地方經濟增長下行使得轉移支付持續性面臨壓力。

圖片來源:新華社
為彌補因大規模減稅降費形成的地方財力缺口,今年中央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超過7.5萬億元,力度是近幾年最大的。
調研顯示,中央轉移支付促進了全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但效率轉化不足已經成為推升當前公共風險和財政風險的重要因素。
報告指出,轉移支付可以彌補地方自有財力的不足,有助于實現不同省份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上看,中國轉移支付制度對均衡地區間財力差距效果明顯。近年不斷加大力度的轉移支付保障了地方財政尤其是中西部財政困難地區平穩運行。
但報告同時也指出,一些欠發達地區對轉移支付的依賴度有所增強。原因在于轉移支付的轉化效率不足,沒有真正形成有效投資、公共消費、人力資本等自身發展的后勁。
近年來,部分欠發達地區公共服務雖有了明顯改善,但由于沒和當地的產業、經濟形成良好有效的循環關聯,投入建設的公共服務與區域分化背景下大量人口流失,形成鮮明反差。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向記者表示,這些年轉移支付的增長速度基本都是兩位數,但從地方的調研情況來看,對于轉移支付的快速增長,各個地方感覺好像轉移支付還不夠,一個普遍的反應就是轉移支付還需加大力度。
在課題組看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地區間區域分化現象初顯,是2018年地方經濟運行的特征之一。
報告顯示,從2014年開始,中國南北省份之間經濟差距不斷拉大,南北經濟總量占比的差距,從2007年的14.78個百分點上升至2018年的23.04個百分點。
2018年,在經濟總量上,湖南趕超河北,廣西趕超天津,山東與廣東、江蘇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在GDP總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北方僅有山東、河南、河北三省份位列其中。全國10個未能跑贏整體經濟增速的省份中,北方地區占8個。
南北經濟分化不僅體現在經濟發展的數量指標上,同樣也體現在投資效率、專利數量、人口流動等經濟指標方面。
比如,南方授權專利數高于北方;南方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地區GDP比高于北方;2018年人口凈流入的前五省份分別為廣東、浙江、新疆、安徽與重慶,除新疆外均為南方省份。
報告認為,經濟分化加劇了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分化,部分地方財政收支矛盾凸顯。其中,南北方的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差距擴大,作為社會民生財政支出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區域分化特征同樣明顯,比如南北方人均教育支出與人均醫療衛生支出的差距自2012年開始逐年拉大。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