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30 21:32:19
從“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的得分情況來看,不同國家基礎設施行業發展呈現區域不平衡的狀況,其中,東南亞地區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已連續三年在地區排名中位居第一。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星
5月30日,第十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發布了《“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房秋晨表示,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的背景下,2019年“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穩中略降,從2018年的121下調到119,但仍保持在較高水平。“這表明,在未來2-3年里,‘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仍然會有良好的表現。”房秋晨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報告》后發現,從“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的得分情況來看,不同國家基礎設施行業發展呈現區域不平衡的狀況,其中,東南亞地區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已連續三年在地區排名中位居第一;南亞、西亞北非地區指數排名均較上年上升一位;葡語國家、中東歐地區的排名均下滑一名,其中中東歐地區指數得分在七個區域中最低。

具體來看,東南亞國家中,印度尼西亞發展指數為138,位列第一。越南、馬來西亞發展指數分別為123和119,位居第二和第三位。而從總排名來看,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同樣位列71個重點國家的前兩名。這71個重點國家當中包括63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8個葡語國家。
房秋晨在總結東南亞地區基礎設施發展動力強勁時指出,得益于龐大的人口基數、快速發展的經濟實力和相對有利的基建環境,東南亞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持續旺盛,能源、交通等領域的投資建設市場空間巨大。2019年東南亞地區指數為125,主要國家的指數排名均比較靠前。在東南亞10個國家中,有6個國家的指數得分位列本年度排行榜前20位。
房秋晨指出,受到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拉動,“一帶一路”國家交通和能源行業的發展需求明顯高于水務和通訊等行業。“交通和能源業發展需求強勁,為國際基礎設施合作注入活力。”
從《報告》來看,“一帶一路”各國交通行業和能源行業發展需求指數普遍高于其他兩個行業。交通行業是促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助推區域互聯互通和國際基礎設施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
根據BMI統計的全球基建項目數據,2018年“一帶一路”國家交通行業新簽合同額在四個行業中占比最高,交通行業中道路和橋梁行業新簽合同額占比47.5%。從未來發展趨勢看,受相關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的拉動,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需求將得到進一步釋放,相關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將為國際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注入更強動力。
另一方面,《報告》指出,以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的能源行業同樣為促進國際基礎設施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國工業、商業和居民用電的增加以及電氣化建設水平的升級,有效激發了“一帶一路”能源建設需求。同時,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落實,綠色發展、綠色基建的理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清潔能源的關注度不斷提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以發展指數排名第一的印度尼西亞為例,交通行業和能源行業的發展需求指數分別為179和169,均高于通訊行業和水務行業。說明該國對交通和能源的投資需求比較旺盛。

房秋晨表示,2019年度指數研究也揭示了“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面臨的挑戰。尤其是美國單邊主義對國際經貿及投資環境造成的沖擊給基礎設施行業發展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建議企業抓住‘一帶一路’倡議機遇,依法合規參與項目建設,促進東道國經濟社會發展,提升高風險防控意識,保障‘一帶一路’合作項目行穩致遠。”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