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22 14:08:17
作為此次北影節唯一深度合作的財經媒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全程記錄了北影節的盛況,也捕捉到北影節傳達出的影視行業的諸多細微變化:作為背后的推手,互聯網與電影的融合進一步加深、走過3年的藝聯進一步探討藝術電影的發展、中印電影合作進入全新的階段……
每經記者|張春楠 溫夢華 畢媛媛 每經編輯|杜毅
明星穿梭、星光熠熠;大佬云集、行業大咖激辯不休……4月20日晚間,為期一周的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以下簡稱“北影節”)落下帷幕。
作為此次北影節唯一深度合作的財經媒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全程記錄了北影節的盛況,也捕捉到北影節傳達出的影視行業的諸多細微變化:作為背后的推手,互聯網與電影的融合進一步加深、走過3年的藝聯進一步探討藝術電影的發展、中印電影合作進入全新的階段……
每經記者注意到,憑借強大的資本和渠道優勢,互聯網公司在電影行業的競爭力進一步凸顯,也不可避免對傳統影視尤其是影院生意帶來沖擊。互聯網平臺的壯大,是否真的會“殺死”傳統影院成為本屆北影節上一眾電影人探討的關鍵。
與此同時,作為藝術電影的探索者,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以下簡稱“藝聯”)已經走過3個年頭,在藝術電影的發展上也初見成效,隨著電影市場的細分化和觀眾的成熟,電影市場對藝術電影影片選擇和宣發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一直以來中外合拍片都被認為是中國電影走出去的重要方式之一,隨著近兩年來印度不斷刷新非好萊塢外國電影的在華票房記錄,中印電影合作已經進入全新的階段。今年北影節,設置了名為印度電影周的環節,為進一步加強中印電影合作創造更多的機會。
互聯網電影:互聯網公司優勢凸顯 院線電影和互聯網電影之爭引熱議
“今年談影視與互聯網的話題恰到好處,(因為)今年一定會有大的爆發。”愛奇藝創始人兼CEO龔宇在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新增設的互聯網電影主題論壇上表示。
如果說去年四月的北京國際電影節時,互聯網公司對于電影產業的介入還停留在“搶資源、搶人才、搶渠道”的話,2018年的資本寒冬已經證明傳統影視公司還缺乏抵御風險的足夠能力。對比之下,互聯網公司強大的資本和渠道優勢更加明顯。

“好萊塢的傳統‘六大’(現在已經是五大了)經過百年的磨練已經形成了一套特別嚴謹,龐大,而且以IP為支撐的制片廠體系,但中國的民營公司還沒有一家形成嚴格意義上的這種體系,都只是像獅門、studio 8一樣的制片公司。”美國電影協會亞太區副總裁馮偉在接受每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馮偉認為制片廠經過百年的沉淀,可以從不同的發行渠道,不同的IP授權那里獲得很多的現金流,因此抗風險能力比制片公司強。相比美國傳統六大和奈飛的對峙,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更像是制片公司的幕后推手。
面對來勢洶洶的互聯網,影視公司的核心競爭壁壘到底是什么?這成為傳統影人思考的問題。華誼兄弟副總裁葉寧認為內容公司和平臺公司就像蘋果樹和土壤的關系,而一棵蘋果樹的競爭力就是香甜的果實,一家內容公司的競爭力也就是創造優質內容的能力。
“我們原來只有影院,互聯網卻為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可能性和增量。特別是在中國的場景下,對于一個優秀的內容制作者來說,可以想象它的增量有多大。”葉寧表示,“因此一定要把內容做到極致,這就是我們的使命。”
隨著互聯網介入的加深,相比上游內容端,目前電影產業鏈中受互聯網沖擊影響最大或許是電影院了。
如果從來沒有在電影院里放映過,電影是否還能稱之為電影?由于視頻網站奈飛強勢要求自己制作的電影不在院線上映,就已經遭遇了傳統影院和影人的聯合抵制,甚至被禁止參加戛納國際電影節。院線電影和互聯網電影之爭已經成為了全球影迷和從業者熱議的話題。
“討論這個問題,坦率來講是浪費了大家的時間和精力。”淘票票總裁李捷在論壇現場表示。他認為與滴滴出行一樣,奈飛打破了行業既有的規則,消除了信息的不對稱,因此會遇到傳統行業的抵制。“就像再也沒有人說滴滴打車不是出行工具一樣,再過兩三年也不會再有人說奈飛不是電影。”
“奈飛在內容行業已經是非常高的水準,無論是美劇還是電影,既然他有專業性,我們沒有理由不吸納他進來。”馮偉對每經記者表示。就在今年,馮偉所在的美國電影協會吸納奈飛成為新成員,成為協會傳統“六大”之外唯一的一家科技公司。
與李捷的“激進”相比,龔宇在會上的表態則顯得更為謙虛和謹慎,他始終在強調目前的中國,影院可以互聯網公司實現“共贏”。

愛奇藝創始人及CEO龔宇
“影片只在網絡上發行這種想法現在不現實,特別是在國內。第一你是在有意傷害另一方的利益,第二互聯網視頻行業目前在實力上,簡單算算賬就知道真的撐不住。”龔宇表示希望能爭取形成多贏的商業模式。“我們認為線下電影院雖然將來模式會變,但會一直存在。多一個播出渠道,多一個貨幣化的渠道,對整個電影院是件好事,我們為什么不朝著共贏的模式去努力呢?”
華誼兄弟聯合創始人王中磊也認為影院和網站并不沖突,只是給觀眾另一種選擇的可能。“在影院可能選擇沉浸式的觀影,一起流淚,一起嘻笑怒罵,在互聯網則會靜靜地觀看,看它的故事和演技。”

華誼兄弟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兼CEO王中磊
藝術電影:去年全國藝聯發行藝術電影14部 藝術影院數量應少而精
北影節期間,由萬瑪才旦導演的藏族題材藝術片《撞死了一只羊》片方發布變更上映通知,宣布從“全國”變更為“藝聯及片方指定影城”上映。19日晚間,作為監制,著名導演王家衛隱晦地為該影片發聲討排片,他在微博中強調“觀眾應該有選擇的權利”。

一直以來,藝術電影都是每年北京國際電影節上不可或缺的話題。在商業電影占據主要市場地位的當下,文藝影片如何謀求更多的商業價值長久地走下去,始終是從業者繞不過去的問題。
如今,3年過去,在探索藝術電影的這條道路上,2016年成立的藝聯已擁有超3000家影院、3700塊加盟銀幕。
“全國藝術影片放映聯盟成立以來,專線放映、聯合放映和舉辦影展等形式共放映了80部影片。目前正在專線上影的電影票房已達到9450萬元。”在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藝術電影論壇上,作為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的牽頭單位,中國電影資料館的館長孫向輝表示。
論壇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藝聯發行藝術電影14部,其中評分8分以上的有6部,票房年增量143%,觀影人數同比翻兩倍。受眾方面,25歲購票用戶相較商業電影受眾高8%,2018年藝術電影人均購票次數高達17次。
但探索注定是收獲成績和發現問題的過程。相比數量上的“熱鬧”,文藝電影在票房表現上依舊不理想,藝術電影無論在影片選擇供給和宣發上仍存在改進空間。
在影片供給上,身處發行放映第一線的華夏電影發行公司第一副總經理黃群飛認為,《三塊廣告牌》《波希米亞狂想曲》并不是典型藝術片。“在藝聯起步時,放映這樣的影片,能夠擴大藝聯的影響,吸引觀眾,這一步是非常有好處的。不過,今后我們更要把這個過渡到國產小成本影片,這種真正的藝術片上。”
盧米埃影業創始人胡其鳴與其有著相同的見解。“就和開餐館一樣,要有多口味的選擇,不光是好萊塢的,還有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電影,這些在觀眾群中非常有市場。”在他看來,隨著引進更多的優質藝術電影,影院的經營各方面也會越來越好。
另一方面,沒錢又沒賣點的藝術片要怎么做宣發,也是本屆北京電影節上藝術電影探討的重點之一。相比《復仇者聯盟4》一張海報一支預告片都能上熱搜,藝術電影要走的路則艱辛更多。

“目前的宣發還比較常規”,黃群飛指出,藝術影片的宣發不能采用跟商業影片類似一下子鋪開的手段。他舉例美國當下藝術電影宣發的類型:“分為兩種,一是利用口碑和評論慢慢擴大,第二藝術影片的宣發費很少甚至沒有。所以常規的線下宣發不需要,最好綁定一個視頻網站,類似淘票票,因為需要精準的大數據”。
除了方式,檔期的選擇對于藝術電影也更加重要。“我個人認為影片發行對檔期多重視都不以為過,”北京聚合影聯文化董事長講武生提醒道,“觀影情緒也非常重要。”
作為第一家和藝聯簽戰略合同的公司,講武生坦言:“很慚愧,經不住金錢的誘惑,總是把精力投到商業影片中。今后要多拿出行動支持藝術影片。”
對目前藝聯影院的數量,黃群飛也給出思考和建議。“現在影院數量太多了,但觀眾數量并沒有那么多。藝術電影永遠是小眾電影,所以現在影院缺乏忠誠度。建議全國電影藝術聯盟從今年開始,要篩選那些對藝術影片忠誠度高的影院,留個幾百家就足夠了,不要以影院多而自豪,要少而精。”
中印合拍電影:當“藥神”遇上“猴神大叔” 應符合本土當代文化背景
同屬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和印度在政治、文化、經濟等各方面都有著數千年交流互鑒的歷史。
“印度是全球第一的電影生產國,每年電影產量接近2000部。與之對應的是,中國去年的電影票房已經達到609億元,位居全球市場第二;銀幕數超過6萬塊,位居全球市場第一。” 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在“中印電影合作對話”的開場環節中致辭,用兩組數據對中印兩國電影的現狀作了說明。

實際上,自2015年有關部委主管部門召開的“中印合作通氣會”至今,伴隨中國電影產業快速蓬勃的發展,中印電影合作已經進入全新的階段。中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總經理苗曉天表示,合拍在當下全球電影業中已成為一個潮流,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整合國際資源,例如各國的優秀電影人才、技術、制作能力、市場等。現在已有中國電影公司選擇在印度取景,也有印度電影在中國發行,但目前還沒有雙方聯合投資制片的電影。
實際上,北京國際電影節與印度電影的淵源由來已久,像近幾年,《摔跤吧!爸爸》《蘇丹》《印度合伙人》這些影片先后在印度電影節上展映,在受到廣大影迷的熱烈追捧,之后紛紛被引入到中國內地上映,尤其是之前還曾亮相北京國際電影節的《摔跤吧!爸爸》更是以12.95億元的票房創造了非好萊塢外國電影的在華記錄。
中國電影導演文牧野執導的大熱影片《我不是藥神》也曾在印度取景,在他看來,中印合拍的主題應符合本土當代文化背景,加上一定的創新意識。作為導演,他只會講自己熟悉的故事,不會因為合拍打亂已有的文化體系,“本土文化的根莖只能有一個,它可以開出兩朵花,但不能在根莖上就有嫁接感”。雙方的目標不是簡單地合拍一部電影,而是要合拍出一部好電影。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
印度知名導演、編劇卡比爾·汗認為,印中兩國間雖然語言不通,但文化內核有類似的地方,影視語言也有相似之處。在合拍中,可以嘗試由兩國導演執導不同的故事線,將不同的視野和資源揉在一起,最后再匯合兩條線。

印度著名導演、編劇卡比爾.汗
今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設置了一個名為印度電影周的環節,舉辦了對話環節尋求中印電影共同發展的途徑,為進一步加強中印電影合作創造更多的機會。
作為目前負責中印文化交流的印度工業聯合會中的領軍人物,創世星董事長兼總經理柳權在中印電影戰略合作發布會上分享了中印電影合作交流的發展趨勢和愿景,發布會也介紹分享了最新的中印合作合拍項目,其中就包括阿米爾·汗經典名作《地球上的星星》中國版,該片由《讓子彈飛》導演助理、副導演馬多擔任導演,是阿米爾·汗第一次與中國電影人合作。此外還有由韓三平監制、孔雀山影業聯合出品的動作電影《珠寶大盜》,以及由卡比爾·汗導演的喜劇電影《阿辛哥的奇妙之旅》等。
北京電影節評委會成員,曾執導《小鞋子》《云端之上》的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也宣布,與中方電影人達成合拍合作意向簽署,北京文投集團也加入到了中印合作的領域中。
(文中未標明出處圖片均由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主辦方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